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竹炭包,其中,所述竹炭包包括一竹炭袋和一外套,所述竹炭袋由包装袋及填充其内的竹炭颗粒构成;所述外套设置有一用于纳置所述竹炭袋的空间,所述竹炭袋置于所述外套内;所述竹炭袋的包装袋和所述外套由透气性面料制成;所述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竹炭袋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封合出入口的封口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竹炭包,用一外套对所述竹炭袋进行包裹,所述外套通过封口绳可打开或封合用于取放竹炭袋的出入口,方便打开和收紧外套,可随时将竹炭袋取出,对竹炭袋进行晾晒或对所述外套进行清洗,提高竹炭包的净化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竹炭包。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保产品迎来中兴时代,竹炭制品如今走俏。而现有竹炭包工艺性差,基本上是用一个简单的方形或圆柱形的包装袋将竹炭颗粒固定于其内,或再外加一些装饰,使竹炭包看上去比较美观,但是这种竹炭包都是一次性固定,不能拆 开。这样的竹炭包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包装简易,容易破损大多数是无纺布包装,内部填充竹炭,美观装饰性差,而且由于包装简易,容易破损导致竹炭包的使用寿命短;2.竹炭颗粒固定于包装袋内不能取出,包装袋不便拆洗。由于竹炭包裸露在空气中,吸收有害物质,极易沾染灰尘,时间一久,外面会累积很多灰尘,如果不及时洗去,会影响竹炭包的净化功能,也不利于环境的干净卫生,对人体有害。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洗的竹炭包,旨在解决现有竹炭包不便拆洗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竹炭包,其中,所述竹炭包包括一竹炭袋和一外套,所述竹炭袋由包装袋及填充其内的竹炭颗粒构成;所述外套设置有一用于纳置所述竹炭袋的空间,所述竹炭袋置于所述外套内;所述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竹炭袋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封合出入口的封口绳。所述的竹炭包,其中,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穿绳孔,所述穿绳孔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封口绳环绕在所述穿绳孔内,所述封口绳从穿绳孔的开口伸出的两端作为用于拉动所述封口绳使所述出入口封合的拉手端。所述的竹炭包,其中,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复数个穿绳孔,所述穿绳孔对称设置;所述封口绳设置两条,分别为第一封口绳和第二封口绳,所述第一封口绳和第二封口绳的拉手端对称设置。所述的竹炭包,其中,用于制成所述外套的透气性面料为正方形透气性面料,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4个穿绳孔,所述穿绳孔分别设在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四条边上;所述第一封口绳和第二封口绳的拉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对角位置。所述的竹炭包,其中,所述封口绳的拉手端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拉动拉手端的绳头珠。 所述的竹炭包,其中,所述外套为双层结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竹炭包,用一外套对所述竹炭袋进行包裹,所述外套通过封口绳可打开或封合用于取放竹炭袋的出入口,方便打开和收紧外套,可随时将竹炭袋取出,对竹炭袋进行晾晒或对所述外套进行清洗,提高竹炭包的净化能力。所述竹炭包的结构简单,制作简单,且非常实用,适合普遍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竹炭包的竹炭袋置于外套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竹炭包的外套设置有穿绳孔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竹炭包,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竹炭包,如图I所示,所述竹炭包包括一竹炭袋400和一外套100,所述竹炭袋400由包装袋及填充其内的竹炭颗粒构成;所述外套100设置有一用于纳置所述竹炭袋的空间,所述竹炭袋400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外套100内;所述竹炭袋400的包装袋和所述外套100由透气性面料组成。所述外套100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竹炭袋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封合出入口的封口绳。所述透气性布料可以为无纺布、纯棉布、纱布、亚麻布或化纤布料等。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外套100设置有穿绳孔110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穿绳孔110,所述穿绳孔110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封口绳的一端从所述穿绳孔110的一开口穿过所述穿绳孔110并从所述穿绳孔110的另一开口伸出,所述封口绳的一端与另一端作为用于拉动所述封口绳使所述出入口封合的拉手端221。这样,将所述竹炭袋400放入所述外套200后,只要通过拉动封口绳就能封住出入开口,将所述竹炭袋400包裹在所述外套200内。由于竹炭一般需要定期晾晒,以提高它的净化功能,所以,当所述竹炭袋400晾晒时,只要将出入口向外拉开就能打开所述出入口,将所述竹炭袋400取出进行晾晒,使竹炭最大限度地接触空气,释放已经吸收的有害物质,提高净化功能。这样,所述外套100就能多次重复封口、开口而不必破坏竹炭袋400的封口,还可以对所述外套100进行清洗。优选地,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复数个穿绳孔,所述穿绳孔对称设置。所述封口绳可设置两条,分别为第一封口绳210和第二封口绳220,所述第一封口绳210和第二封口绳220的拉手端221对称设置。以用于制成所述外套100的透气性面料为正方形透气性面料为例,如图2所示,所述出入口处的面料内折缝合形成4个穿绳孔110,所述穿绳孔110分别设在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四条边上;所述第一封口绳210和第二封口绳220的拉手端221分别设置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对角位置。具体地,是在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对角处,各穿入一封口绳,然后将每条封口绳的两头放在一起,打结固定封口绳的两端。然后,将所述竹炭袋400放在所述正方形透气性面料的中间,然后通过拉动第一封口绳210和第二封口绳220的拉手端221,使所述出入口收缩,将所述出入口收紧后还能将所述封口绳打结,进一步封住所述出入口,防止竹炭袋400滑出。当需要将所述竹炭包挂起时,所述封口绳还能充当挂绳,将所述竹炭包挂在所需的地方。所述拉手端还能设置一用于辅助拉动拉手端221的绳头珠300。所述拉手端设置有所述绳头珠300,可以更方便用户拉动所述拉手端221,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所述外套100可以双层面料作成,由于外套采用双层的透气性面料组成,使所述外套更加结实耐用,延长竹炭包的使用寿命。两层面料可以不同的颜色图案,以便区别内层与外层,如所述两层面料可以以纯色的面料作为外层,以带有图案的面料作为内层。所述外套100不仅可以用正方形透气性面料制作,也可以用其他形状的面料制作,如圆形、三角形等。用不同形状的面料能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外套100,如用正方形透气性面料制作的外套,当所述竹炭袋400放在所述外套100内,收紧出入口后,所述竹炭包即具有兔子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竹炭包的制备方法将两片正方形的透气性布料完全重合,一片 布料有图案,一片布料为纯色,两片布料都正面向内,反面向外,然后沿边缘缝合,留下一不缝合的小部分作为开口 ;从开口处,将里面的正面全部翻出,有图案一面在上,纯色一面在下,然后将开口处的布边,向两层布中间折,使边缘平整,外形为正方形;保持上一步的上下顺序,将四条边上的布料向内折,并用线固定形成穿绳孔;分别从正方形布料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各穿入一条丝带(即封口绳),将每条丝带的两头放在一起打结,用绳头珠固定;在所述纯色一面的布料上缝上装饰珠,然后用黑色的线缝出兔子鼻子的形状;将竹炭袋放在正方形的布料中间,拉动两边的丝带收缩(有装饰珠的一面向外),收缩紧后,将丝带打结固定,稍加整理,完成。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竹炭包,用一外套对所述竹炭袋进行包裹,所述外套通过封口绳可打开或封合用于取放竹炭袋的出入口,方便打开和收紧外套,可随时将竹炭袋取出,对竹炭袋进行晾晒或对所述外套进行清洗,提高竹炭包的净化能力。所述竹炭包的结构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炭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包包括一竹炭袋和一外套,所述竹炭袋由包装袋及填充其内的竹炭颗粒构成;所述外套设置有一用于纳置所述竹炭袋的空间,所述竹炭袋置于所述外套内;所述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竹炭袋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封合出入口的封口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冬花,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