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风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3462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吸风控制装置,包括吸风阀体和用于控制气缸动作的第一电磁阀;所述吸风阀体具有负压口和负压吸风口,所述第一电磁阀未得电时,所述负压口与所述负压吸风口连通以形成负压吸风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负压吸风通道关断时向所述负压吸风口所在的所述负压吸风通道提供正压气流的正压吹风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电磁阀驱动气缸完成吸合释放动作,而且还能实现自清洁的功能,减少了对吸风阀体及负压吸风通道进行清洁的次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草自动化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风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吸风控制阀是用于控制管道上负压吸风通断的装置。如意大利⑶公司生产的GDX6S卷烟包装机,其预切割式商标纸叠放在料库上,由扇形轮通过负压吸风将其逐张 吸下来,送入商标纸输送通道,进行烟草的包装。扇形轮上的吸风由负压吸风控制阀进行控制,当需要停止吸附商标纸时,负压吸风控制阀动作,切断负压气路,从而实现商标纸停止供给。如图1-3所示,现有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包括气缸I、气缸I中的活塞2、吸风阀体7和第一电磁阀9。其中,气缸I具有第一气接口 3和第二气接口 4,活塞2连接有活门塞5,活塞2带动活门塞5运动。气缸I固定于吸风阀体7上,吸风阀体7上具有负压口 6和负压吸风口 8。第一电磁阀9控制气缸I的吸合释放动作(如图3所示)。负压口 6通过管路连接⑶X6S卷烟包装机的负压接入口。负压吸风口 8通过管路连接扇形轮上的吸风孔,由扇形轮上的吸风孔作用于商标纸上,形成对商标纸的吸附。当第一电磁阀9未得电时,压缩空气A从第二气接口 4进气,活塞2带动活门塞5缩回(“缩回”指的是图I中所示的水平朝左的方向),负压口 6与负压吸风口 8连通以形成负压吸风通道,商标纸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下。如图2所示,当第一电磁阀9得电时,压缩空气A从气缸I的第一气接口 3进气,活塞2带动活门塞5顶出(“顶出”指的是图2中所示的水平朝右的方向),关断负压吸风口8所在的负压吸风通道,从而关断通往扇形轮的吸风,商标纸将不被吸下。在⑶X6S卷烟包装机高速运行时,若要停止吸附一张商标纸,第一电磁阀9需要驱动气缸I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吸合释放动作,若第一电磁阀9或气缸I的动作略有不畅,容易造成负压吸风口 8处的负压关断时负压吸风通道中负压的残留,从而不该被扇形轮吸附下的商标纸被带入商标传送通道上,造成传送通道上商标纸的堵塞,进而引起⑶X6S卷烟包装机停机。另外,由于扇形轮上的吸风孔较小,长时间的负压吸风往往容易将烟尘带入,从而堵塞扇形轮吸风孔或在吸风阀体7中的负压吸风通道中吸附烟尘而产生活塞2动作不畅、活门塞5密封不严等问题,进而使得负压吸风通道内的负压减少或负压关闭不严,最后造成商标纸吸附不畅或商标纸吸附歪斜,引起烟包的商标纸包裹不良或商标纸输送堵塞等故障,因此需要经常对吸风阀体7中的负压吸风通道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控制可靠性更高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吸风控制装置,包括吸风阀体和用于控制气缸动作的第一电磁阀;所述吸风阀体具有负压口和负压吸风口,所述第一电磁阀未得电时,所述负压口与所述负压吸风口连通以形成负压吸风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负压吸风通道关断时向所述负压吸风口所在的所述负压吸风通道提供正压气流的正压吹风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正压吹风机构包括正压吹风口,所述正压吹风口开设在所述吸风阀体上,且方向与所述负压吸风口相对。进一步的,所述正压吹风口与所述负压吸风口正对。进一步的,所述正压吹风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正压吹风口压缩 空气通断的器件。进一步的,所述器件为连接压缩空气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正压吹风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线圈并联且受外部控制同时动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为二位五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二位二通电磁阀或二位三通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具有第一气接口、第二气接口和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门塞;所述第一电磁阀未得电时,压缩空气从所述第二气接口进气,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活门塞缩回;所述第一电磁阀得电时,压缩空气从所述第一气接口进气,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活门塞顶出,所述负压吸风通道上所述负压吸风口处的负压气流关断。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现有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吸风阀体上与负压吸风口正对的位置,开设正压吹风口,并通过新增电磁阀,在现有的电磁阀得电关断负压吸风通道的同时,该电磁阀将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正压吹风口吹入吸风阀体,从而形成正压气流,抵消了因电磁阀或气缸动作的略有不畅带来的负压吸风通道中的残留负压,因此及时并更有效地控制了电磁阀驱动气缸完成吸合释放动作。此外,在上述负压吸风通道关断过程中,由于正压吹风口与负压吸风口连通,由正压吹风口吹入吸风阀体的压缩空气,从负压吸风口吹出来了,从而将负压吸风通道上的烟尘吹出,防止了负压吸风通道及扇形轮的吸风孔上吸附烟尘而产生的堵塞,实现了自清洁的功能,减少了对吸风阀体及负压吸风通道进行清洁的次数。本技术不仅可以适用于⑶X6S卷烟包装机,还可以适用于其它需要负压吸风的设备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的负压开启状态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的负压关闭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电磁阀控制气缸的气路图;图4为本技术中负压吸风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电磁阀控制气缸及第二电磁阀控制正压吹风口压缩空气通断的气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现有的负压吸风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新增有正压吹风机构,该正压吹风机构在负压吸风通道关断时,向负压吸风口 8所在的负压吸风通道提供正压气流,以抵消负压吸风通道中残留的负压,从而可以解决第一电磁阀9或气缸I动作的略有不畅的问题,及时并更有效地控制第一电磁阀9驱动气缸I完成吸合释放动作。如图4所示,正压吹风机构包括正压吹风口 10,正压吹风口 10开设在吸风阀体7上,与负压吸风口 8相对。本实施例中,正压吹风口 10的方向正对着负压吸风口 8,于是,正压吹风口 10吹出的正压气流与负压吸风口 8处的负压气流正对混合,便于及时、有效抵消 负压吸风通道中残留的负压。显然,正压吹风口 10的方向并不局限于正对着负压吸风口 8,还可以斜对着负压吸风口 8,甚至可以不与负压吸风口 8正对或斜对,只要在负压吸风通道关断的同时,能够保证及时提供正压气流,抵消负压吸风通道中残留的负压即可。但是,将正压吹风口 10的方向设置成与负压吸风口 8正对还有一个好处在于正压吹风口 10吹出的正压气流能够及时吹出负压吸风口 8所在的负压吸风通道中的烟尘,实现自清洁功能。如图5所示,正压吹风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正压吹风口 10压缩空气A通断的器件。本实施例中,该器件采用的是第二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1接于压缩空气A上,并通过管路连接正压吹风口 10。第二电磁阀11的控制线圈可以与第一电磁阀9的控制线圈并联,受外部控制同时动作,也可以通过人工对第二电磁阀11的控制线圈与第一电磁阀9的控制线圈进行控制,只要保证二者同步动作即可。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9采用的是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二电磁阀11可以采用二位二通电磁阀(如图5所示),也可以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但不限于此。如图4、图5所不,当第一电磁阀9及第二电磁阀11未得电时,压缩空气A从气缸I的第二气接口 4进气,活塞2带动活门塞5缩回,负压口 6与负压吸风口 8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吸风控制装置,包括吸风阀体和用于控制气缸动作的第一电磁阀;所述吸风阀体具有负压口和负压吸风口,所述第一电磁阀未得电时,所述负压口与所述负压吸风口连通以形成负压吸风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负压吸风通道关断时向所述负压吸风口所在的所述负压吸风通道提供正压气流的正压吹风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景强洪雷钟凌邓春宁陈祥荣雷振宇卢新润邓宏博赖征升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