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可沿阶梯向上和向下爬行的机械装置,具体是一种爬楼机,包括驱动前进螺旋轮机构、驱动攀爬螺旋轮机构、防止前栽和防止后顿机构以及方向操纵机构。其驱动部分是采用电机带动链条棘轮,驱动左右螺旋轮旋转,形成前进动力。其攀爬机构则采用螺旋轮向上安装角度,作为运行攀爬的载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挥螺旋轮受力点多,并且连续不间断,当旋转轮上的前一点未承上力时,紧接着就有后续点跟上承力,直接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传动效率高,能量消耗低;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整体的重心低,运行平稳、易于制造、加工成本低,也便于维修,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可沿阶梯向上和向下爬行的机械装置,具体是一种爬楼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爬楼机采用圆形轮作为与楼梯面接触的轮子,受到台阶及障碍物高度的制约,圆形轮的半径必须大于台阶及障碍物的高度,爬楼机才可能爬上去,轮半径小于障碍物,就爬不上去,从而导致整个爬楼机的体积较大,一部爬楼机将普通楼梯占满,影响他人通行。近年来,出现一种履带式爬楼梯的阶梯机,由于履带传动摩擦力大,不仅损耗电功 率大,而且下楼及上楼初始瞬间冲击力大,存在危险;并且使用十分不方便,坐在爬楼梯机上的人朝向与行进方向相反,背面运行看不见运行的前方,操作和进行不方便。此外,现有爬楼机的制造成本很高,维修难度大,机件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使用安全、传动效率高、能量消耗低、使用时朝前坐或者朝侧面坐、视线不受影响,使用方便的爬阶梯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爬阶梯机,包括设置在机体外罩板内的支撑底板、安装在支撑底板两侧的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分别安装在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上的左前进螺旋轮和右前进螺旋轮,以及铰接在支撑底板前端的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上安装有前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安装有攀爬螺旋轮,所述机体外罩内设有电瓶以及分别与电瓶连接的前进直流电机和攀爬直流电机,所述前进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换向主动齿轮,所述换向主动齿轮啮合有换向从动齿轮,所述换向主动齿轮和换向从动齿轮分别通过链轮连接有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的左齿轮和右齿轮分别安装于左前进螺旋轮和右前进螺旋轮的轴端;所述攀爬直流电机通过棘轮链轮与前齿轮连接,所述前齿轮安装于攀爬螺旋轮的轴端;所述的机体外罩板上方安装有自垂平底座;所述左前进螺旋轮和右前进螺旋轮的下方的支撑底板上分别安装有左杆支撑座和右杆支撑座,所述左杆支撑座和右杆支撑座上分别安装有左转弯拉杆和右转弯拉杆,所述左转弯拉杆和右转弯拉杆的顶端分别位于自垂平底座的两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外罩板中部安装有与支撑底板平行设置的隔板,所述前进直流电机和电瓶均安装在隔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攀爬直流电机用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攀爬螺旋轮的前端外设置有外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底板的两端安装有结构框架,所述左前进螺旋轮和右前进螺旋轮设置于结构框架内侧,并且通过支撑底板框口,使左右前进螺旋轮的下部,与地面接触,形成前进的驱动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上安装有直流双向电动机,所述直流双向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旋动作筒,所述螺旋动作筒的端部连接缓冲弹簧筒的一端,所述缓冲弹簧筒的另一端铰接支臂的一端,所述支臂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底板上,所述支臂的中部与攀爬螺旋轮端部铰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外罩板和支撑底板后端部之间安装有下阶缓冲滑板,所述下阶缓冲滑板的中部与结构框架的纵向面中部安装有下阶缓冲滑板伸收操纵摇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采用螺旋轮作为运行载体,发挥螺旋轮受力点多,并且连续不间断,当旋转轮上的前一点未承上力时,紧接着就有后续点跟上承力,直接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传动效率高,能量消耗低。2、螺旋轮的大小不受台阶和障碍物的影响,整个爬阶梯机设计尺寸,其高度400mm、宽度450mm,体积小,不影响他人上下楼梯;甚至可以在同一楼梯中,两台登楼机相对通行。3、人骑在本技术的自垂平底座上,面朝向行进方向坐或者朝向侧面坐,视线不受影响,使用方便。4、整体的重心低,运行平稳,并在本技术上装有防止前栽及后顿的部件,使用安全,适合在复杂的爬坡环境中使用,使用范围广泛;。5、本技术的各个部件均可在普通工厂加工、生产、制造,整体易于制造、,加工成本低,也便于维修,使用和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爬阶梯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爬阶梯机上楼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为本技术爬阶梯机下楼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为本技术爬阶梯机局部俯视图;图5为图I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折叠罩布;2_活动外罩;4. I-左支撑座;4. 2-右支撑座;4. 3_前支撑座;5_活动底板;6_攀爬直流电机;7_攀爬螺旋轮;8_活动底板铰链;9. I-左杆支撑座;9. 2-右杆支撑座;10-支撑底板;11. I-左前进螺旋轮;11. 2-右前进螺旋轮;12_下阶缓冲滑板;13_下阶缓冲滑板的伸收操纵摇臂;14_前进直流电机;15_结构框架;16_隔板;17-机体外罩板;18_电瓶;19_自垂平底座;20_换向主动齿轮;20. I-左齿轮;21. I-右齿轮;21_换向从动齿轮;21. I-前齿轮;22_螺旋动作筒;23_缓冲弹簧筒;24_支臂;25_直流双向电动机;26_左转弯拉杆;27_右转弯拉杆;30. I-链轮;30. 2-棘轮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爬阶梯机包括设置在机体外罩板17内的支撑底板10、安装在支撑底板10两侧的左支撑座4. I和右支撑座4. 2、分别安装在左支撑座4. I和右支撑座4. 2上的左前进螺旋轮11. I和右前进螺旋轮11. 2,以及铰接在支撑底板10前端的活动底板5,活动底板5上安装有前支撑座4. 3,前支撑座4. 3安装有攀爬螺旋轮7,机体外罩板17内设有电瓶18以及分别与电瓶18连接的前进直流电机14和攀爬直流电机6,前进直流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换向主动齿轮20,换向主动齿轮20啮合有换向从动齿轮21,换向主动齿轮20和换向从动齿轮21分别通过链轮30. I连接有左齿轮20. I和右齿轮21. 1,左齿轮20和右齿轮21分别安装于左前进螺旋轮11. I和右前进螺旋轮11. 2的轴端,攀爬直流电机6通过棘轮链轮30. 2与前齿轮21. I连接,前齿轮21. I安装于攀爬螺旋轮7的轴端,机体外罩板17上方安装有自垂平底座19,左前进螺旋轮11. I和右前进螺旋轮11. 2的下方的支撑底板10上分别安装有左杆支撑座9. I和右杆支撑座9. 2,左杆支撑座9. I和右杆支撑座9. 2上分别安装有左转弯拉杆26和右转弯拉杆27,左转弯拉杆26和右转弯拉杆27的顶端分别位于自垂平底座19的两侧。机体外罩板17中部安装有与支撑底板10平行设置的隔板16,前进直流电机14和电瓶18均安装在隔板16上,攀爬直流电机6用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5上,并且通过活动底板5的框口,使攀爬螺旋轮7的下部设置于活动底板5的框口外,能够与攀爬物接触。攀爬螺旋轮7的前端外设置有外罩2。支撑底板10的两端安装有结构框架15,左前进螺旋轮11. I和右前进螺旋轮11. 2设置于结构框架15内侧,并且通过支撑底板框口,使左右前进螺旋轮的下部,能够与地面接触。隔板16上安装有直流双向电动机25,直流双向电动机25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旋动作筒22,螺旋动作筒22的端部连接缓冲弹簧筒23的一端,缓冲弹簧筒23的另一端铰接支臂24的一端,支臂24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底板5上。机体外罩板17和支撑底板10后端部之间安装有下阶缓冲滑板12,下阶缓冲滑板12的中部与结构框架15的纵向面中部连接有下阶缓冲滑板伸收操纵摇臂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爬阶梯机的整体构造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阶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体外罩板(17)内的支撑底板(10)、安装在支撑底板(10)两侧的左支撑座(4.1)和右支撑座(4.2)、分别安装在左支撑座(4.1)和右支撑座(4.2)上的左前进螺旋轮(11.1)和右前进螺旋轮(11.2),以及铰接在支撑底板(10)前端的活动底板(5),所述活动底板(5)上安装有前支撑座(4.3),所述前支撑座(4.3)安装有攀爬螺旋轮(7);所述机体外罩板(17)内设有电瓶(18)以及分别与电瓶(18)连接的前进直流电机(14)和攀爬直流电机(6),所述前进直流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换向主动齿轮(20),所述换向主动齿轮(20)啮合有换向从动齿轮(21),所述换向主动齿轮(20)和换向从动齿轮(21)分别通过链轮(30.1)连接有左齿轮(20.1)和右齿轮(21.1),所述的左齿轮(20)和右齿轮(21)分别安装于左前进螺旋轮(11.1)和右前进螺旋轮(11.2)的轴端;所述攀爬直流电机(6)通过棘轮链轮(30.2)与前齿轮(21.1)连接,所述前齿轮(21.1)安装于攀爬螺旋轮(7)的轴端;所述的机体外罩板(17)上方安装有自垂平底座(19),所述左前进螺旋轮(11.1)和右前进螺旋轮(11.2)的下方的支撑底板(10)上分别安装有左杆支撑座(9.1)和右杆支撑座(9.2),所述左杆支撑座(9.1)和右杆支撑座(9.2)上分别安装有左转弯拉杆(26)和右转弯拉杆(27),所述左转弯拉杆(26)和右转弯拉杆(27)的顶端分别位于自垂平底座(19)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开键,
申请(专利权)人:沈开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