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104 阅读:16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包括:摇杆焊接组件,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和摇杆连接头,摇杆固定在摇杆连接头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摇杆安装座,该摇杆安装座设置有腔体,两个聚氨酯弹性块对称安装在腔体内;拨板;旋转轴,该旋转轴上设置一通槽,拨板的下端穿过通槽并将拨板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一端与摇杆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摇杆安装座枢接,拨板的下端置于腔体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预压紧。该结构使得自平衡车转向控制灵活,操作感觉柔软舒适,既能自动复位,又无轴向、径向间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无转动噪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平衡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平衡车的自动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
技术介绍
自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是用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个人用运输载具。自平衡车的转向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达到,其中一种是驾驶人在车辆持续前进的状态中将自己的身体重心往左右倾斜,利用自身重量产生与车身纵轴垂直的分量,作为转弯时的向心力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另一种方式是驾驶人摆动平衡车的把手即摇杆,使车辆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例如当摇杆向左摆动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快,达到向左转的效果,自平衡车一般使用后一种方式转向。公开日为2011年10月26日、公开号为CN20201649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转动轴承支架、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上的上壳、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内的转动轴承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内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等,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与转动轴轴线垂直的弹簧轴,弹簧轴与转动杆互相垂直,装置具有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但是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弹簧轴与两段钢制弹簧结构的机械性能不稳定性,会出现转动杆不能很好地复位到垂直状态的现象,因而影响平衡车的方向操作感受,同时对弹簧轴及弹簧的安装精度和结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它具有转向灵活,机械性能稳定,无转动噪音,操作柔软舒适,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特征。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包括摇杆焊接组件,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和摇杆连接头,摇杆固定在摇杆连接头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摇杆安装座,该摇杆安装座设置有腔体,两个聚氨酯弹性块对称安装在腔体内;拨板;旋转轴,该旋转轴上设置一通槽,拨板的下端穿过通槽并将拨板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一端与摇杆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摇杆安装座枢接,拨板的下端置于腔体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预压紧。需要转向时,对摇杆施力使摇杆向一侧摆动,摇杆带动旋转轴转动,启动电控部分控制平衡车转向,同时拨板挤压聚氨酯弹性块产生弹力;转向结束后对摇杆的施力撤销,拨板被弹力弹回平衡位置,实现了摇杆自复位。聚氨酯弹性块具有机械性能稳定、强度高、弹性大、变形小、伸缩力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得摇杆转向操作感觉柔软舒适、操作灵活、耐用,且不会产生转动噪音。作为优选,摇杆安装座压装有角接触球轴承,旋转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摇杆安装座枢接,角接触球轴承的数量是2个并采用背靠背方式安装。该角接触球轴承采用成对使用的背靠背方式,即可承受径向力又可以承受轴向前后方向的力。角接触球轴承外端用一孔用挡圈来限位。作为优选,摇杆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上。摇杆安装座与车身形成的腔体用来安装和固定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作为优选,聚氨酯弹性块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中穿一螺钉,螺钉与摇杆安装座连接。螺钉对弹性块进行限位,防止弹性块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作为优选,旋转轴与角接触球轴承过盈紧配,并将旋转轴端部用螺母锁紧。以消除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使自平衡车转向控制灵活,操作感觉柔软舒适,既能自动复位,又无轴向、径向间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摇杆焊接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摇杆安装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分解图。图中1是隔套,11是短螺钉,12是长螺钉,13是旋钮,21是摇杆连接头,22是摇杆,23是连接头卡槽,24是轴孔,3是旋转轴,31是通槽,32是中心螺纹孔,4是拨板,41是拨板卡接面,42是拨板限位卡槽,5是摇杆安装座,51腔体,6是聚氨酯弹性块,61是弹性块限位孔,7是角接触球轴承,8是孔用挡圈,9是螺母,10是车身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22和摇杆连接头21,摇杆22焊接在摇杆连接头21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6对称安装在腔体51内;旋转轴3上设置通槽31,拨板4穿入通槽31并固定在旋转轴3上,旋转轴3 —端与摇杆安装座5枢接,另一端穿入轴孔24与摇杆连接头21固定连接,拨板4的下端位于腔体51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6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6预压紧。图3所示为分解图。摇杆安装座5内压装角接触球轴承7,两个角接触球轴承7背靠背放置,用孔用挡圈8进行轴向限位;将拨板4穿入旋转轴3的通槽31,拨板限位卡槽42朝旋转轴3有轴肩的方向,将隔套I穿入旋转轴3并与拨板限位卡槽42卡接,用两颗M3螺钉将隔套I与拨板4固定;将装有拨板4的旋转轴3压装入角接触球轴承7孔内,用螺母9锁紧;将摇杆安装座5用短螺钉11固定在车身部分10上;将形状、尺寸适配的两个聚氨酯弹性块6分别安装在拨板4的两侧,用长螺钉12穿入弹性块限位孔61内,并拧入摇杆安装座5螺纹孔中;将旋转轴3穿入摇杆连接头21的轴孔24中,拨板卡接面41与连接头卡槽23卡接,将旋钮13拧入旋转轴3的中心螺纹孔32,摇杆焊接组件被固定。所以本技术具有下述特征使自平衡车转向控制灵活,操作感觉柔软舒适,既能自动复位,又无轴向、径向间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无转动噪音。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杆焊接组件,所述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和摇杆连接头,摇杆固定在摇杆连接头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摇杆安装座,所述摇杆安装座设置有腔体,所述两个聚氨酯弹性块对称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拨板;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一通槽,所述拨板的下端穿过通槽并将拨板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摇杆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摇杆安装座枢接,所述拨板的下端置于腔体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预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安装座压装有角接触球轴承,旋转轴通过所述角接触球轴承与摇杆安装座枢接,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数量是2个并采用背靠背方式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 杆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块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穿一螺钉,所述螺钉与摇杆安装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与角接触球轴承过盈紧配,并将旋转轴端部用螺母锁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包括摇杆焊接组件,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和摇杆连接头,摇杆固定在摇杆连接头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摇杆安装座,该摇杆安装座设置有腔体,两个聚氨酯弹性块对称安装在腔体内;拨板;旋转轴,该旋转轴上设置一通槽,拨板的下端穿过通槽并将拨板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一端与摇杆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摇杆安装座枢接,拨板的下端置于腔体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预压紧。该结构使得自平衡车转向控制灵活,操作感觉柔软舒适,既能自动复位,又无轴向、径向间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无转动噪音。文档编号B62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车自复位式转向摇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杆焊接组件,所述摇杆焊接组件包括摇杆和摇杆连接头,摇杆固定在摇杆连接头上;两个聚氨酯弹性块;摇杆安装座,所述摇杆安装座设置有腔体,所述两个聚氨酯弹性块对称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拨板;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一通槽,所述拨板的下端穿过通槽并将拨板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摇杆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摇杆安装座枢接,所述拨板的下端置于腔体内两个聚氨酯弹性块中间并被聚氨酯弹性块预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健蔡英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可传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