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包括:一摄像头;一滤光片,设于该摄像头上,以滤除红外以外的其他光源;一红外光源,用于所述摄像头透过该红外光源摄取驾驶员的人脸信息;一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其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该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根据对比的结果对车载电子系统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结合智能硬件平台技术,解决了目前的汽车防盗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人脸识别时受光线影响厉害的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的汽车防盗以及驾驶人员行使途中的人身安全防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大多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在自然光下进行识别。但是,以目前的世界上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人脸时的光照影响始终存在。在汽车上的光源总是变换不定,特别在夜景行驶的时候,车内的光线几乎是黑暗的,如果不采取其他辅助措施,人脸几乎看不到,更谈不上识别,另外在两车交汇时等多种情况,人脸上的光线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解决了目前的汽车防盗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人脸识别时受光线影响厉害的缺陷。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摄像头;一滤光片,设于该摄像头上,以滤除红外以外的其他光源;—红外光源,用于所述摄像头透过该红外光源摄取驾驶员的人脸信息;一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其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该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根据对比的结果对车载电子系统进行控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头设于驾驶座前方。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光源设于摄像头上。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还连接有GPS模块和3G模块。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一 IC卡辅助识别单元,驾驶员能通过该IC卡辅助识别单元进行身份注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目前的汽车防盗技术的局限性,同时增加了在汽车行驶中驾驶员被劫持的监控报警方法。2、解决了目前车上人脸识别时受光线影响厉害的缺陷。3、解决了目前汽车防盗中的汽车被劫持时,汽车处于被动控制的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将劫匪困死在车内,并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ニ的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包括一摄像头;一滤光片,设于该摄像头上,以滤除红外以外的其他光源;ー红外光源,用于所述摄像头透过该红外光源摄取驾驶员的人脸信息;一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其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该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根据对比的结果对车载电子系统进行控制。本技术通过红外光源配合摄像头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能得到清晰的脸部信息,因为车子行驶在户外的时候光照強度是随时改变,特别在夜间行驶,车内的灯光非常暗,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的话,对于摄像头捕捉一张清晰的人脸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滤光片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把红外之外的其他光源屏蔽棹,同时最大限度的透过周围布置的这些红外光源,可以达到光源稳定的照在驾驶座的人员脸上。在本实 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光源可以设置在摄像头上,该摄像头可以设置在驾驶座前方,但并不以此为限。本技术在识别比对后,若所述结果是该数据库中不存在该人脸信息,则所述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锁死汽车点火启动系统、车门或车窗。请參见图2,图2是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的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还连接有GPS模块和3G模块。这样当警情触发时,系统将启动该GPS模块和3G模块,将车辆位置及报警信号通过3G模块发送至预先存储的电话号码,实现远程报警。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对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体技术实现流程做进ー步说明步骤I、首先将摄像头设置于驾驶座前方,即正对着驾驶座,只要在驾驶座范围内出现的任何人脸均进行捕捉。步骤2、在摄像头上加滤光片和周围布置红外LED灯,以便捕捉清晰的人脸。步骤3 :将具有驾驶该汽车权限的人脸进行注册,并且保存在该系统的存储模块上。步骤4 :一旦有人出现在驾驶座上,人脸就会被捕捉,系统会将该人脸与本地数据库预存的人脸进行比对,如果在设置时间内捕捉不成,则判断是非法入侵;这里我们以两秒为例,如果两秒内该人脸可以得出比对结果,那么该电子装置将汽车的发动权利转交给驾驶员进行控制。否则,在2S之内没有比对结果,则认为此人为非法入侵,该系统就彻底锁死汽车点火启动系统,同时其他所有的车载电子控制系统将锁死,包括车门,车窗彻底锁死,将该非法入侵人员反锁在车内。另外,启动GPS単元模块和3G単元模块,向预存入的电话号码(车主或报警电话110)发出短信,提示车子被盗,车主和警察可以根据GPS定位系统准确的将车子目前位置找到。步骤5 :在行驶过程中,若遇上劫持,车主可有两种选择,如果选择自己继续驾驶,可以通过连续的使人脸出现、消失在摄像头中,反复多次,该次数可根据系统或人为设定。此时,系统将会判断该状态为劫持状态,系统将启动GPS単元模块和3G通信模块,向报警中心或预设定人员发出信息,可以使车主在最短时间得到解救。这种情况,系统不对汽车的任何电子线路进行控制,继续保持正常形式,保证车主安全。如果选择放弃车子,那么当劫持人员座上以后,系统发现该人员无法在数据库比对成功,则关闭汽车发动机,同时将车门窗全部反锁死,通过3G和GPS及时通知报警中心。这样劫持人员就无法逃脱。步骤6 :系统装有大容量的SD卡,可以将在摄像头范围内的所有事件都记录下来,相当与飞机的黑匣子,那么事后可以通过读取SD卡中的信息重现当时的情景。步骤7 :除了本地存储,也可以通过3G模块,通过3G无线网络将当前的视频信号实时传递到报警中心或者相关人员。此外,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系统除了人脸识别手段,还增加了 IC卡辅助识别,当车子在主人的允许下借给他人使用,但是数据库中又没有此人的注册信息,那么可以采用辅助识别手段,只要刷卡以后,系统就认为该驾驶者身份合法,同时捕捉其人脸,认为其为合法人脸,注册到数据库。本技术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结合智能硬件平台技木,且在该技术中采用了 3G和GPS定位技术,极大增强了车载防盗防劫持的性能。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ー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摄像头; 一滤光片,设于该摄像头上,以滤除红外以外的其他光源; 一红外光源,用于所述摄像头透过该红外光源摄取驾驶员的人脸信息; 一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其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该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根据对比的结果对车载电子系统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头设于驾驶座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光源设于摄像头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还连接有GPS模块和3G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红外及人脸识别技术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摄像头;一滤光片,设于该摄像头上,以滤除红外以外的其他光源;一红外光源,用于所述摄像头透过该红外光源摄取驾驶员的人脸信息;一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其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该人脸识别及控制模块根据对比的结果对车载电子系统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勇,林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海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