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其包括设置在喷漆室底部的格栅板,格栅板下方设有净化室,其特征是:净化室内上部装有隔板,隔板上方的腔体为与供水管连通的流水净化腔,隔板上设有流水口,隔板上表面连接有罩住流水口的水位限制筒,隔板的下表面装有与流水口对应设置的倒虹吸管道,倒虹吸管道的一侧设有排水口,净化室内底部设有水槽,净化室内底部一侧装有与风机连接的回风管,回风管的进风口上装有风量均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耗水量更小并减少漆雾的排放,起倒环保作用;并且系统阻力大大降低,采用较低功率的送风电机和抽风电机即可满足要求,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等大型工件的喷漆工作是在喷漆室中完成,为 保证操作工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件的良好外观,喷漆室自带漆雾处理装置,喷漆室采用顶部送风、底部抽风的结构形式,其漆雾的处理多采用湿式过滤装置,即利用安装在喷漆室下方的格栅下方的水流进行净化处理。现有的湿式过滤装置结构复杂,耗水量大并且耗能高,并且漆雾净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水量小的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包括设置在喷漆室底部的格栅板,格栅板下方设有净化室,其特征是净化室内上部装有隔板,隔板上方的腔体为与供水管连通的流水净化腔,隔板上设有流水口,隔板上表面连接有罩住流水口的水位限制筒,隔板的下表面装有与流水口对应设置的倒虹吸管道,倒虹吸管道的一侧设有排水口,净化室内底部设有水槽,净化室内底部一侧装有与风机连接的回风管,回风管的进风口上装有风量均流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倒虹吸原理,漆雾可以和水更好的融合,耗水量更小并减少漆雾的排放,起倒环保作用;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风量均流装置及其结构的设置,使系统阻力大大降低,采用较低功率的送风电机和抽风电机即可满足要求,降低了能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供水管穿装在净化室中且位于隔板的下方,隔板上连接有位于流水净化腔内且底部穿过隔板与供水管连通的供水均流装置。设置的供水均流装置使向净化室内供水更加均匀,使水流与漆雾的接触更加平和,有利于水流吸收漆雾。供水管上连接有穿过隔板后伸入流水净化腔的给水管,所述供水均流装置包括安装在隔板上且上端敞口的均水筒,所述给水管的端口位于均水筒的内腔中,均水筒内腔中设有挡水罩和连接在挡水罩上且顶部封闭的水流均布筒,水流均布筒的下端敞口位于给水管的上方,挡水罩的下伸端与均水筒的内表面以及隔板的上表面皆设有过水通道,挡水罩上环布有多块底部支撑在隔板上的支撑板。所述风量均流装置包括安装在净化室上的风量均流室,风量均流室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进风槽、下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出风槽,进风槽与出风槽相间设置,所述回风管连接在风量均流室的下部。风量均流室的框架由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和连接在两端板的侧板组成,两端板之间装有上、下两层且敞口相对的导风槽钢,上、下两层导风槽钢分别间隔设置且上下两层导风槽钢交错设置,上层相邻的两导风槽钢上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外侧导风槽钢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为进风槽,下层相邻的两导风槽钢上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外侧导风槽钢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为出风槽,上层导风槽钢的侧壁伸入下层导风槽钢的槽内且上层导风槽钢的侧壁与下层导风槽钢的槽底和侧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风量均流室倾斜设置且其较低一端靠近水槽,靠近水槽的端板上设有多个淌水孔。所述倒虹吸管道包括两端壁以及连接在两端壁之间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后端板具有固接在隔板下表面的下伸段、与下伸段连为一体的平直段和连接在平直段端部的上伸段,前端板为与后端板的下伸段相对设置且顶部固接在隔板下 表面的立板,前端板的下端铰装有翻板,所述上伸段与翻板之间的缝隙为排水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量均流装置位于与所述排水口出水方向相反的净化室一侧,风量均流装置与排水口之间设有挡风板,挡风板的下方和上方为风流通道。挡风板的设置有效防止了水流带动的漆雾颗粒进入风量均流装置。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位限制筒包括固接在隔板上的内筒和套装在内筒上的外筒,内筒或外筒上设有竖直的长条孔,内筒和外筒通过穿装在长条孔上的调整螺栓紧固,可以调整水位限制筒的整体高度,从而保证净化室内的水面高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向剖视的示意图;图3为沿图I中B-B向剖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和图3所示的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其包括设置在喷漆室底部的格栅板1,格栅板I下方设有净化室2,净化室2内上部装有隔板3,隔板3上方的腔体为与供水管8连通的流水净化腔4,供水管8穿装在净化室2中且位于隔板3的下方,隔板3上连接有位于流水净化腔4内且底部穿过隔板3与供水管8连通的供水均流装置。供水管8上连接有穿过隔板3后伸入流水净化腔4的给水管26,给水管26上设有阀门,供水均流装置包括安装在隔板3上且上端敞口的均水筒12,给水管26的端口位于均水筒12的内腔中,均水筒12内腔中设有挡水罩13和连接在挡水罩13上且顶部封闭的水流均布筒14,水流均布筒14的下端敞口位于给水管26的上方,水流均布筒14通过调整螺栓27连接在挡水罩13上,旋拧调整螺栓27,可调整水流均布筒14离给水管26上端的高度,挡水罩13的下伸端与均水筒12的内表面以及隔板的上表面皆设有过水通道,挡水罩13上环布有多块底部支撑在隔板3上的支撑板15,水流自供水管8进入给水管26后,从给水管顶部进入水流均布筒14的腔内,水流再从水流均布筒14的下端返入挡水罩13的内腔,再经过挡水罩13的底部进入均水筒12的内腔,当水面高过均水筒12的高度后水流自均水筒12的筒壁流入流水净化腔4,从而实现水流均流,有效减缓了水流湍急。如图I和图2所示,隔板3上设有流水口 5,隔板3上表面连接有罩住流水口 5的水位限制筒6,水位限制筒6包括固接在隔板3上的内筒61和套装在内筒61上的外筒62,内筒61或外筒62上设有竖直的长条孔63,内筒61和外筒62通过穿装在长条孔63上的调整螺栓64紧固,图中所示的长条孔63设置在内筒61上,整个水位限制筒6的截面大致呈方形且上端敞口处设有内缩的延边,便于水流沿延边淌下。如图I所示,隔板3的下表面装有与流水口 5对应设置的倒虹吸管道7,倒虹吸管道7的一侧设有排水口 9,净化室2内底部设有水槽10,倒虹吸管道7包括两端壁71以及连接在两端壁71之间的前端板72和后端板73,后端板73具有固接在隔板3下表面的下伸段、与下伸段连为一体的平直段和连接在平直段端部的上伸段,前端板72为与后端板71的下伸段相对设置且顶部固接在隔板3下表面的立板,前端板72的下端铰装有翻板22,上伸段与翻板22之间的缝隙为排水口 9,打开翻板22,可对倒虹吸管道7的平直段进行清理,可在平直段上设有排水塞25。 如图I和图3所示,净化室2内底部一侧装有与风机连接的回风管11,回风管11的进风口上装有风量均流装置,风量均流装置位于与上述排水口 9出水方向相反的净化室2—侧,风量均流装置与排水口 9之间设有挡风板23,挡风板23的下方和上方为风流通道。风量均流装置包括安装在净化室I上的风量均流室16,风量均流室16上部设有间隔设置的进风槽17、下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出风槽18,进风槽17与出风槽18相间设置,回风管11连接在风量均流室16的下部。风量均流室16的框架由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19和连接在两端板19的侧板20组成,两端板19之间装有上、下两层且敞口相对的导风槽钢21,上、下两层导风槽钢21分别间隔设置且上下两层导风槽钢21交错设置,上层相邻的两导风槽钢21上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外侧导风槽钢21与侧板20之间的间隙为进风槽17,下层相邻的两导风槽钢21上之间的间隙以及最外侧导风槽钢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漆室用倒虹吸式净化室,包括设置在喷漆室底部的格栅板(1),格栅板(1)下方设有净化室(2),其特征是:净化室(2)内上部装有隔板(3),隔板(3)上方的腔体为与供水管(8)连通的流水净化腔(4),隔板(3)上设有流水口(5),隔板(3)上表面连接有罩住流水口(5)的水位限制筒(6),隔板(3)的下表面装有与流水口(5)对应设置的倒虹吸管道(7),倒虹吸管道(7)的一侧设有排水口(9),净化室(2)内底部设有水槽(10),净化室(2)内底部一侧装有与风机连接的回风管(11),回风管(11)的进风口上装有风量均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运利,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迈赫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