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895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人工气道管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定位圈上固定有软管架,软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与人工气道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材方便、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病人用的气道湿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这类患者手术完以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需要通过呼吸机进行帮助,而这样进入肺部的氧气比较干燥,不利于病人的呼吸。这就需要使用气道湿化装置进行加湿操作。 现有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结构复杂,安装和使用麻烦,而且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材方便、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气道湿化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人工气道管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定位圈上固定有软管架,软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与人工气道管相通。所述软管上连接有输液调速装置。人工气道管的进口处设有过滤网。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所述人工气道管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定位圈上固定有软管架,软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与人工气道管相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要采用输液室所用得输液瓶和输液管对人工气道管进行滴液加湿,就地取材,使用和操作都比较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I,所述人工气道管I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2,定位圈2上固定有软管架7,软管3的一端与储液罐4相连通;软管3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7与人工气道管I相通。在医院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一根宽的橡皮筋作为定位圈2,通过橡皮筋固定软管架7,使得医生护士取材方便,不需要通过其他额外的工具或者装置来进行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如图I所示,所述软管3上连接有输液调速装置5。起到调节软管3内水的滴速的作用,可以让医生护士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如图I所示,人工气道管I的进口处设有过滤网6。能过滤空气中得杂质或者颗粒物,防止吸入。权利要求1.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I),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气道管(I)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2),定位圈(2)上固定有软管架(7),软管(3)的一端与储液罐(4)相连通;软管(3)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7)与人工气道管(I)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上连接有输液调速装置(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工气道管(I)的进口处设有过滤网(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人工气道管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定位圈上固定有软管架,软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与人工气道管相通。本技术取材方便、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637665SQ20122022131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冯娟, 李皓 申请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人工气道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气道管(1)的进口处的外壁固定有定位圈(2),定位圈(2)上固定有软管架(7),软管(3)的一端与储液罐(4)相连通;软管(3)的另一端穿过软管架(7)与人工气道管(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娟李皓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