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素英专利>正文

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51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固定器械,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其结构是由底板、两个侧板和后板固接组成的槽体结构,两个侧板固定在底板的两侧,后板固定在底板的后方并且与两个侧板固定,槽体结构内设有内衬棉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选择的是1cm厚的木板,制作成40cm×20cm×20cm×15cm的木槽,内衬棉垫或附加海绵垫,术后将患肢调整好角度及位置放于木槽内,使足底踏实后板。如患者较瘦,可适当增加两侧填塞物保持足底与下肢成90度,足尖向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固定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髋关节置换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成为护理的关键。据统计,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占3%,其中98%是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早期脱位。故临床上要求术后患侧下肢应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外旋转和任何角度的内旋和内收。因髋关节周围外旋肌肉较内旋肌肉数量多、力量强,正常人体平卧位休息时,髋关节处于轻度外旋位(角度约为20° -30° ),在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外旋更加 明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外旋时有可能造成髋关节的脱位。为防止髋关节的外旋,目前最常用的办法是穿丁字鞋,但传统的高帮丁字鞋四周密闭,透气性比较差,汗液聚集在鞋内、造成病人不适感及脚臭,不便于直接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需要反复的穿鞋与脱鞋,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传统的短帮丁字鞋布质较软易松弛,患者穿上后起不到支撑的作用,足部易疲劳,鞋帮易脱落,固定脚跟效果差,加上患肢自然外旋造成小足趾、足跟局部受鞋帮压力最大,容易产生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其特征在于:是由底板、两个侧板和后板固接组成的槽体结构,两个侧板固定在底板的两侧,后板固定在底板的后方并且与两个侧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英王健刘勇齐连秀任连会胡艳吴秀洁马浮会仉金灵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李素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