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鼎钧专利>正文

拉帽铆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73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帽铆合机,属于机电类。它包含有一传动轴置于外管导套内,其枢接于传动机构;一外管导套套置于传动机构上,后端设为较大径,套置一弹簧,前端设有导引沟槽;一拉引轴心穿套弹簧并置入外管导套内,其末端设有套合部,前端设有螺牙部;一内管导套,其前端设有略大于外管导套的环体,在该环体设有防转叶梢;一推进器,在前端设有内螺纹,两侧设有翼片;一外套护管锁合于外管导套;一调整螺母锁合于阻抗头;一阻抗头,设有螺牙部,锁合调整螺母并锁固于推进器的内螺纹。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组装后拉帽紧密固定不会脱落,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拉帽铆合机。技术背景众所周知, 一般在机箱钢板、轻钢架或铁、铝、铜薄板等组装拉 帽时,通常是先在板体钻出固定孔,再将螺丝、螺帽分别为两边,皆需使用手动扳手方可互相旋紧;此种加工方式由于需在板体的两面同 时施工,也就是需在一端将固定件定位,另端则需将螺帽锁入,因此 不但耗工费时,且有些较大型的板体加工相当不便,影响作业效率, 组装后的螺帽又易脱落,很不理想,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帽铆合机,解决了目前板体组 装施工时,使用手工方式存在的耗工费时、大型板体加工不便、影响 作业效率及组装后的螺帽易脱落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一传动轴,置于外管导套内, 其枢接于传动机构,其前端外缘设有螺纹,前端设为中空,在中空部 内缘设有一六角形套筒; 一外管导套,套置于传动机构上,其呈管状, 后端设为较大径,套置一弹簧,前端设有由开口向内延伸的对称的导 引沟槽; 一拉引轴心,穿套一弹簧并置入外管导套内,其末端设有六 角形的套合部,前端设有螺牙部; 一内管导套,其前端设有略大于外 管导套的环体,在该环体的内缘设有对称的防转叶梢,该叶梢嵌置于 外管导套的导引沟槽,进而使其得以沿外管导套滑动; 一推进器,在 前端设有内螺纹,两恻设有翼片,该翼片穿设于外管导套的导引沟槽 并置入于该外管导套,使其得以藉由翼片作定位将内管导套内推;一 外套护管,为管状,锁合于外管导套; 一调整螺母,锁合于阻抗头;一阻抗头,设有蟝牙部,锁合调整螺母并锁固于推进器的内螺纹,以供调整拉引轴心螺牙部的突露长度;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拉 帽铆合机,使其中的拉引轴心的螺牙部由机体的前端突露,在启动机 体主轴后使拉帽旋入该螺牙部,将其与传动轴结合,而该拉引轴心则 与传动轴脱离,从而使穿设于固定孔的螺帽因拉引轴心的后拉,在穿 设端形成挤压构成一定位突垣将拉帽予以固定,使组装作业更为方 便,且使组装后的螺帽紧密固定不易脱落。其中,外管导套的较大径 端部设有一套槽,该套槽套置大弹簧,该大弹簧的功能在于将内管导 套被拉引完成后,迅速回归定位;传动机构可设为电动冲击电钻、电 池式冲击起子机或气动冲击起子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且在 组装后使拉帽紧密固定于不限形式与体积的金属板上不会脱落,实用 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锁入拉帽实施例示意图5为本技术的螺帽后拉实施例示意图6为本技术的螺帽后拉动作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有一传动轴l、 一 外管导套2、 一拉引轴心3、 一内管导套4、 一推进器5、 一外套护管 6、 一调整螺母7及一阻抗头8,其中,该传动轴1置于外管导套2 内,其枢接于传动机构20,该传动机构20可设为电动冲击鬼钻、电 池式冲击起子机或气动冲击起子机,该传动轴1前端外缘设有螺纹 11,前端设为中空,在中空部内缘设有一六角形套筒12; 外管导套2套置于传动机构20上,其呈管状,后端设为较大径, 在该较大径端部设有一套槽21,以供套置一弹簧22,前端设有自由 开口向内延伸的对称的导引沟槽23;拉引轴心3穿套一弹簧31后,置入外管导套2内,其末端设有 六角形的套合部32,以供套合于传动轴l的内六角形套槽12或由该 六角形套槽12自动脱离,前端设有螺牙部33;内管导套4其前端设有略大于外管导套的环体41,在该环体41 的内缘设有对称的防转叶梢42,该叶梢42嵌置于外管导套2的导引 沟槽23,进而使其得以沿外管导套2滑动;推进器5在前端设有内螺纹51,两侧设有翼片52,该翼片52穿 设于外管导套2的导引沟槽23后,置入于该外管导套2,使其得以 藉由翼片52处定位将内管导套4内推;外套护管6为管状,锁合于外管导套21;调整螺母7锁合于阻抗头8;阻抗头8设有螺牙部81,以供锁合调整螺母7后,锁固于推进 器5的内螺纹51 ,以供调整拉引轴心3螺牙部33的突露长度;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拉帽铆合 机,使其中的拉引轴心3的嫘牙部33由机体的前端突露,在使用时 先启动传动主轴后使拉帽旋入拉引轴3的螺牙部33,起动微转后使 拉帽旋入螺牙部33,在拉帽旋入后,将螺帽植入于铁、钢、铜板等 薄板所预留的固定孔,在植入后将机体前推,使内管导套4被内压, 进而使其与传动轴1结合,而拉引轴心32外六角则与传动轴1的内 六角自动脱离,不至产生转动,使穿设在固定孔的拉帽因拉引轴心3 的后拉,在穿设端形成挤压构成一定位突垣将拉帽予以固定,使螺帽 的组装作业更为方便,且使组装后的螺帽紧密固定不易脱落,且不必 二次加工。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使用时,先在铁、钢、铜、铝板等,等加工的板体10预钻出固定孔101,将机体的传动机构设定为正转, 由于拉引轴心3的套合部32套合于传动轴1的六角形套槽12,因此, 将一拉帽6置于螺牙部33之上,在起动机体电源后,藉由传动轴l 的带动使拉引轴心3转动,将拉帽6微转导入螺牙部33上,以供植 入于板体10预留的固定孔101;拉帽铆合完成后,切换成反转,即 让拉引轴心螺牙部33退出拉帽9铆合程序即告完成。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在拉帽9旋入拉引轴心3的螺牙部33 后,将机体的传动机构20设定为正转,将拉帽9植入于铁、钢、铜 板等板体10所预留的固定孔101 ,在拉帽9植入后将机体继续前推, 使内管导套4被内压,进而使其与传动轴1结合,拉引轴心3的套合 部32由传动轴1的六角形套槽12脱离,从而将内管导套4、推进器 5及拉引轴心3后拉,使穿设于固定孔101的拉帽9因拉引轴心3的 后拉,在穿设端形成挤压构成一定位突垣91将拉帽9予以固定,而 拉帽9的长度可由调整螺母7及阻抗头8的转动予以调整,且其中的 外管导套2设为逆牙,使其转动到底时产生空转,以防止机件受损, 使拉帽9的组装作业更为方便,且使组装后的拉帽9紧密固定不易脱 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帽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传动轴,置于外管导套内,其枢接于传动机构,其前端外缘设有螺纹,前端设为中空,在中空部内缘设有一六角形套筒;一外管导套,套置于传动机构上,其呈管状,后端设为较大径,套置一弹簧,前端设有自由开口向内延伸的对称的导引沟槽;一拉引轴心,穿套一弹簧并置入外管导套内,其末端设有六角形的套合部,前端设有螺牙部;一内管导套,其前端设有略大于外管导套的环体,在该环体的内缘设有对称的防转叶梢,该叶梢嵌置于外管导套的导引沟槽;一推进器,在前端设有内螺纹,两侧设有翼片,该翼片穿设于外管导套的导引沟槽并置入于该外管导套;一外套护管,为管状,锁合于外管导套;一调整螺母,锁合于阻抗头;一阻抗头,设有螺牙部,锁合调整螺母并锁固于推进器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帽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传动轴,置于外管导套内,其枢接于传动机构,其前端外缘设有螺纹,前端设为中空,在中空部内缘设有一六角形套筒;一外管导套,套置于传动机构上,其呈管状,后端设为较大径,套置一弹簧,前端设有自由开口向内延伸的对称的导引沟槽;一拉引轴心,穿套一弹簧并置入外管导套内,其末端设有六角形的套合部,前端设有螺牙部;一内管导套,其前端设有略大于外管导套的环体,在该环体的内缘设有对称的防转叶梢,该叶梢嵌置于外管导套的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鼎钧陈进谅
申请(专利权)人:黄鼎钧陈进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