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652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盆,由盆体和底座组成,盆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和用于与底座连接的连接孔;底座上端面设置有海绵和用于与盆体底部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之间为过渡配合;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盆体底部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端面的连接柱之间的过渡配合实现盆体与底座的分离与接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花盆,特别涉及一种底座和花盆既能连为一体也能分开的花盆。技术背景现在市场上,很多盆栽花盆没有接水的底座,导致在浇水时常常水从花盆下面流出,不利于室内的保洁。部分花盆也设计了接水的底座,但底座和花盆仅紧紧结合,不利于花草偶尔到室外通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座和花盆既能连为一体也能分开的花盆。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花盆,由盆体和底座组成,盆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和用干与底座连接的连接孔;底座上端面设置有海绵和用干与盆体底部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之间为过渡配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盆体底部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端面的连接柱之间的过渡配合实现盆体与底座的分离与接合。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的ー种花盆,由盆体I和底座2组成,盆体I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和用干与底座2连接的连接孔4如图2所示;底座2上端面设置有海绵5和用干与盆体I底部连接孔4相配合的连接柱6如图3所示连接柱6与连接孔4之间为过渡配合;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通过设置于盆体I底部的连接孔4与底座2上端面的连接柱6过渡配合,实现了盆体I与底座2之间的可拆卸;通过设置于底座2上端面的海绵5吸收浇花时多余的水分,而且能够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诉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权利要求1. ー种花盆,由盆体(I)和底座(2)组成,其特征在干所述盆体(I)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 )和用干与底座(2 )连接的连接孔(4);所述底座(2 )上端面设置有海绵(5 )和用干与盆体(I) 底部连接孔(4)相配合的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与连接孔(4)之间为过渡配ムロ 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盆,由盆体和底座组成,盆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和用于与底座连接的连接孔;底座上端面设置有海绵和用于与盆体底部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之间为过渡配合;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盆体底部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端面的连接柱之间的过渡配合实现盆体与底座的分离与接合。文档编号A01G9/02GK202635199SQ20122028443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龙世友, 杨宝灵, 朱兰 申请人:大连民族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盆,由盆体(1)和底座(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和用于与底座(2)连接的连接孔(4);所述底座(2)上端面设置有海绵(5)和用于与盆体(1)底部连接孔(4)相配合的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与连接孔(4)之间为过渡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世友杨宝灵朱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民族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