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593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性优异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在电池盖(1)上形成有向绝缘构件(3)侧突出的圆筒状突起(1a),圆筒状突起(1a)通过在形成于绝缘构件(3)的突起插通孔(3b)的内部以向外侧被折弯的方式被铆接而被固定于绝缘构件(3)(铆接部(1A)),通过插通在销插通孔中的连接销(5)的顶端部被铆接(铆接部(5d)),连接销(5)和外部端子(4)导通,并且具有外部端子(4)、绝缘构件(3)、密封垫(2)和连接销(5)被固定于电池盖(1)的构造。端子部(15)不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包括收容发电元件的有底的金属制电池桶、封闭电池桶的开口部的金属制电池盖和设于电池盖的端子部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面对地球环境保护的社会动向,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的实用化、普及是当务之急。作为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的构造,众所周知有以下的二次电池,即,由隔着隔板配置有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发电元件组和浸润发电元件组的电解液构成的发电元件被收容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有底电池桶内,电池桶的开口部由电池盖封闭,在电池盖上设有分别电连接于发电元件组的两极的端子部。对于到目前为止被实用化了的二次电池,其外形基本上呈圆柱状。可是,对于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为了谋求输出和容量的提高,需要连接几十、多时超过一百的个数的二次 电池作为电池组,并装载于一台车辆中。因此,为了谋求安装密度(体积容量密度)、散热特性的提高,方形的二次电池也完成了积极地实用化研讨。这样的二次电池例如像以下那样构成。二次电池具有金属制的电池桶,该电池桶利用深拉深法形成比开口部的短边的尺寸大的深度尺寸。在电池桶中像上述那样收容有发电元件组和电解液。发电元件组由具有集电箔的正负极板卷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沼英幸梶原浩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