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816524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其相比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能够美化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在对各线圈横列调换编织方向而交替地反复进行对每一个线圈横列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过程而增加针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数时,在至少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如下的(1)及(2)的至少一方。(1)从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终端开始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过渡纱,使该过渡纱与不同于该针织物部的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2)从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始端开始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过渡纱,使该过渡纱与不同于该针织物部的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应用该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将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的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在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一般通过集圈编织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接。例如专利文献I的第1、3、4图所示,使相邻的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集圈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而将两针织物部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56-532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为了通过集圈将两针织物部接合,根据使用的针织纱或编织的条件,有时会产生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断线、或边界部的线错乱等不良情况。这种不良情况在例如菱形花纹等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倾斜延伸的情况下不易显眼,而在该边界部笔直向上方延伸的情况下容易显眼。例如,图9、10所示的照片分别是对应用现有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上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从正面侧观察到的放大照片和从反面侧观察到的放大照片。观察图10所示的边界部的反面侧可知,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向另一方的针织物部延伸而被集圈。并且,观察图9所示的边界部的正面侧可知,由于集圈,边界部附近的线圈的状态比其他部分错乱,边界部稍微呈现锯齿状。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与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美化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应用该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而编织的针织物。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是用于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将沿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在对各线圈横列调换编织方向而交替地反复进行对每一个线圈横列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过程而增加针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数时,在至少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如下的(I)及(2)的至少一方。( I)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终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终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终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终端钩挂线圈和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 2)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始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始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始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始端钩挂线圈和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其特征在于,如上所述增加针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时,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多个过渡纱,从而使这些过渡纱中的一部分过渡纱和与具有该过渡纱的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相互缠绕,从而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结。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优选,在同一编织方向上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并且至少对每一个线圈横列进行上述(I)及(2)这两方。在设两针织物部的编织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I所示,在编织编织方向近前侧的针织物部时, 在编织方向纵深侧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内形成终端钩挂线圈,在编织纵深侧的针织物部时,在近前侧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内形成始端钩挂线圈。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优选,在进行了上述(I)的编织线圈横列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对于在该(I)中形成的终端侧钩挂线圈进行浮线编织(不编织)。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也可以通过改变编织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的颜色而编织具有嵌花花纹的针织物。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针织物是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且具备沿该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该针织物中,除了使用反面线圈作为花纹的情况以外,主要由正面线圈构成的相邻的两针织物部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的边界部侧端部上的线圈为反面线圈。并且,其特征在于,将具有该反面线圈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反面线圈和该反面线圈的相邻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缠绕于将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最靠近边界部的正面线圈和在该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从而将两针织物部连结。本专利技术针织物中,例如在相邻的两针织物部形成有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2所示,将针织物部β的端部的反面线圈3和该反面线圈3的相邻的线圈4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缠绕于将针织物部α中的最靠近边界部的正面线圈I和在该正面线圈I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8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由此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另外,在相邻的两针织物部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反面线圈的情况下,也如实施方式2的图6或实施方式3的图8中以粗线所示,通过相邻的针织物部α、β的针织纱彼此的缠绕而使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能够编织本专利技术针织物。在本专利技术针织物中,若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侧端部形成有反面线圈,则该反面线圈向与具有该反面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绕入(参照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4)。并且,该反面线圈所在的编织线圈横列上的反面线圈的相邻的线圈在从正面侧观察针织物时整齐排列于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参照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3)。另外,本专利技术针织物中,由于通过构成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彼此的缠绕将两针织物部连结,因此不会像使用现有的集圈编织的情况那样对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的线圈施加牵拉的力,不会产生线圈的错乱(参照该图3)。而且,若不使用集圈而通过针织纱彼此的缠绕将两针织物部连结,则将针织物沿编织宽度方向牵拉时,两针织物部的连结部不会张紧,能够使该连结部的伸缩性与其他部分为同等程度。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若在同一编织方向上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则用于编织各针织物部的给纱口彼此不易干涉。另外,通过至少对每一个线圈横列进行在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同一线圈横列形成终端钩挂线圈和始端钩挂线圈的过程,能够牢固地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结。另外,根据上述编织,与在同一线圈横列仅形成终端钩挂线圈或始端钩挂线圈的任一个的情况相比,在同一线圈横列形成的过渡纱的数量增多。其结果是,牵拉针织物时,以填补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的孔的方式跨过过渡纱,能够使该孔不显眼。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编织相邻的针织物部时,通过在形成了终端钩挂线圈的编织线圈横列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进行浮线编织,能够顺利地进行相邻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其理由在后述的变形例中详述。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方式I所示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2是按照图I的编织工序图编织的针织物的线圈图。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I所示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看到的放大照片。图4是从反面侧观察实施方式I所示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井学岛崎宜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