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船载终端在渔船出港时将与港口基站通信确认出海信息,并进行出港登记;出海后船载终端将通过GPS采集模块不间断采集航行轨迹信息并不断存入信息存储器;当渔船归港进入港口基站信号覆盖区,船载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入港确认,先将本次航行的概要轨迹信息下载到基站,然后根据港口基站的指令或将全部信息下载。使用存储方式不间断记录航行轨迹,在入港后再下载全部信息,从而解决了远距离航行轨迹的获取和使用问题。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利用小功率锂电池供电,利用太阳能电池为其充电,解决了不受船电限制,达到全时记录并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车辆安全有关的重要动态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回放设备。
技术介绍
船舶与车辆上安装的数据记录仪有两类一类是适用于国际航运的大型船舶装备的航行数据记录仪(VDR),它满足IMO MSC163 (78),IEC61996和IECPAS61996 — 2标准。它能把船舶航行的动态数据(GPS数据)以及其它的采集信息(驾驶室人员通话声音、VHF通信录音、雷达图像、AIS数据和重要助航仪器数据等),结合在一起加以连续存储。另一类是大型客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它记录了车辆实时行驶的动态数据(GPS数据),它还记录了与车 辆安全相关的发动机及其它重要设备的信息,同时还有车内视频记录和声音记录,它也必须符合交通与安全部门所提出的安全技术标准。这两大类数据记录仪都具有一定容量和存储空间,当车辆与船舶出现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关部门可以从数据记录仪中读取事故出现前的一段时间内记录的重要数据,以便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找到事故的原因。但上述船舶与车辆上安装的数据记录仪主要记录的是实时动态数据,并不能为海上渔政和边防的执法部门解决一下问题对渔船外出作业期间的活动轨迹进行分析、判断,确认渔船是否违章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区域,是否进入了其它国家的经济区,是否有长时间滞留及异常活动轨迹,从而解决海上渔业纠纷和犯罪活动的取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船舶与车辆上安装的数据记录仪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和可靠性高的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由港口识别基站、船载终端和操作管理平台组成,操作管理平台与港口识别基站之间通信连接,港口识别基站和船载终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船载终端的GPS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信息压缩与处理单元输入CPU,CPU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单元存入信息存储器,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通过下载通道输入港口识别基站;港口识别基站接受的船载终端信息通过CPU处理后存入信息存储单元或通过信息格式转换单元处理后传输到网络接口或无线通道设备,网络或无线通道与操作管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船载终端在渔船出港时将与港口基站通信确认出海信息,并进行出港登记;出海后船载终端将通过GPS采集模块不间断采集航行轨迹信息不断存入信息存储器;当渔船归港进入港口基站信号覆盖区,船载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入港确认,下载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到港口识别基站。所述船载终端为小功率锂电池供电装置,并配有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智能电源连接锂电池组。所述下载通道为自动识别、自动下载的无线下载通道或远距离RFID识别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船载终端在渔船出港时将与港口基站通信确认出海信息,并进行出港登记;出海后船载终端将通过GPS采集模块不间断采集航行轨迹信息不断存入信息存储器;当渔船归港进入港口基站信号覆盖区,船载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入港确认,先将本次航行的概要轨迹信息下载到基站,然后根据港口基站的指令或将全部信息下载。使用存储方式不间断记录航行轨迹,在入港后再下载全部信息,从而解决了远距离航行轨迹的获取和使用问题。可根据港口基站的系统广播信息,记录仪能自动判断出入港状态,并上传相应的出入港报告,同时记录仪可根据基站下发的指令执行数据传输功能,即把该船外出期间的概要信息上传给基站(这些信息包括外出期间活动的最大范围、长时间滞留信息等)。也可以把存储的详细信息上传给基站,在基站接收无误并予以确认后清除相关内容。在外海作业期间,可以接收执法船上移动基站指令,执行与港口基站相类似功能,真正做到非接触式移动执法,大大提高了执法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在船电失效或大雾天气等海上求助时,搜救船只或直升机可使用移动基站,在遇险船只周围5-10海里内快速发现、准确定位、及时实施救助。在休渔或禁航期间,渔船航迹记录仪还能接受港口基站的查询,真正起到监控作用。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利用锂电池供电,利用太阳能电池为其充电,提高了记录仪性能和连续工作的能力。·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整体原理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船载终端原理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港口识别基站原理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原理如图1-3所示,由船载终端、港口识别基站和操作管理平台组成,船载终端在港口附近可与港口识别基站之间通信连接,港口识别基站与操作管理平台之间通信连接;所述船载终端的航迹信息采集模块(GPS等)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信息压缩与处理单元输入CPU,CPU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单元存入信息存储器,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在船只归港后通过下载通道输入港口识别基站;港口识别基站接受的船载终端信息通过CPU处理后将暂存于信息存储单元或通过信息格式转换单元处理后经网络接口或无线通道设备传输到管理平台。船载终端为小功率锂电池供电装置,并配有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智能电源连接锂电池组,从而解决了不受船电限制,达到全时记录并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问题。船载终端随船实时不断的记录船舶航行轨迹和部分海上作业情况,并将所获信息提炼、分类、存储,在回港时与安装在岸上的“识别基站”自动建立通信联系,自动下载航行数据,自动报告船舶的进、出港信息,接收港口基站的查询,接收基站发送的指令和更改的数据信息,其基本构成如图2所示。船载终端在渔船出港时将与港口基站通信确认出海信息,并进行出港登记;出海后船载终端将通过GPS采集模块不间断采集航行轨迹信息不断存入信息存储器;当渔船归港进入港口基站信号覆盖区,船载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入港确认,先将本次航行的概要轨迹信息下载到基站,然后根据港口基站的指令或将全部信息下载。港口识别基站接受的船载终端信息通过CPU处理后先存入信息存储单元,后通过信息格式转换单元处理后传输到网络接口或无线通道设备,网络或无线通道与操作管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完成航迹的信息获取与使用。使用存储方式不间断记录航行轨迹,在入港后再下载全部信息,从而解决了远距离航行轨迹的获取和使用问题。港口识别基站,“基站”分为“固定”和“移动”两种,“固定基站”安装在沿海的港口、停泊点、岛礁及沿岸重要部位,“移动基站”安装在巡逻或救助的公务船艇上。“基站”能自动识别和随时接收“船载终端”发送的信息和航行数据,能向船载终端发送更新数据,其数据格式转换单元将根据需求转换为标准的AIS等格式。结构如下图3所示。操作管理平台。是在各级指挥中心或巡航、救助的公务船艇上配合“基站”使用的管理软件,可与基站保持实时通信,接收船舶信息、发送相关指令,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渔船航行自动记录仪,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GPS等有效的数据包。采用特殊的编 码方式,大大压缩了数据存储量,压缩后的数据仅有原始数据的几十分之一。数据经处理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入专用的可读写的存储器,存储容量可以存放船舶半年到一年的动态数据。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还事先写入了与渔船相关的很多基本信息,如船舶ID码、船员信息、检证及办证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被读取和改写,使航迹记录仪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渔船航迹自动记录仪,其特征在于:由港口识别基站、船载终端和操作管理平台组成,操作管理平台与港口识别基站之间通信连接,港口识别基站和船载终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船载终端的GPS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信息压缩与处理单元输入CPU,CPU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单元存入信息存储器,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通过下载通道输入港口识别基站;港口识别基站接受的船载终端信息通过CPU处理后存入信息存储单元或通过信息格式转换单元处理后传输到网络接口或无线通道设备,网络或无线通道与操作管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齐营,张来保,林斌,孙洪涛,杨春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大连市边防支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