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高林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340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4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为:桃仁,当归,黄芪,党参,丹参,肉桂,白术,茯苓,淫羊藿,制首乌,远志,红花,川芎,生地,鸡血藤,五倍子,地龙;外用药物为:花椒,威灵仙,透骨草,乳香,没药,大黄,黄柏,艾叶,毛冬青,炒地榆,红花,滑石粉,白芨。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多见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胸移植手术。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中国国内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 I. 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 8% 14. 5%,国内本病的截肢率21% 6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从而导致足部神经细胞缺血,这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其病理过程的实质跟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还是动脉的粥样硬化,供应神经的血管闭塞,神经细胞缺血,最后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产生闭塞现象,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足的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由于“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病理分期第一期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弱,功能性〉器质性。第三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第四期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中医强调“未病先治,防重于治”,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远 比治疗糖尿病足更为迫切和重要。研究表明烫伤和穿着不合适鞋袜以及修剪趾甲不当等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物理因素。患者应禁止足部放置热水袋或热垫,避免烫伤足部;应穿合脚质软、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光脚穿鞋,鞋子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纹,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不可穿过紧的鞋子和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修剪趾甲时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泡足后,应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且彻底的擦干,尤其脚趾缝间应保持干燥。不可过度用力摩擦,以免发生皮肤损伤。故加强足病的教育宣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足部保健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和闭塞,导致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引起的足部感觉缺乏和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变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根据患者症候,选用相应方剂,大多数为活血化瘀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扩张下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但应注意(I)对该病用药量应适当加大;(2)避免损伤正气,配以补气养血药物;(3)用药中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西医对于此症不能根本解决病患痛苦,旨在治标,急需一种能在减轻患者病痛,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专利技术为中药组合物,可达到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口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20份,当归10~20份,黄芪10~20份,党参10~20份,丹参10~20份,肉桂10~20份,白术10~20份,茯苓10~20份,淫羊藿10~20份,制首乌10~20份,远志10~20份,红花10~20份,川芎10~20份,生地10~20份,鸡血藤10~20份,五倍子10~20份,地龙10~20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花椒10~30份,威灵仙10~30份,透骨草10~30份,乳香10~30份,没药10~30份,大黄10~30份,黄柏10~30份,艾叶10~30份,毛冬青10~30份,炒地榆10~30份,红花10~30份,滑石粉10~30份,白芨1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杨高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