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将壶体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壶体的旋转,从而放出壶内开水的旋转式水壶。隔板和内筒将壶体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在内筒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上水口和下水口,在空心轴的上侧开设有前入水孔和后入水孔,在空心轴的下侧开设出水孔,空心轴插入内筒中,壶体通过空心轴与支架连接,排水阀与空心轴的轴孔连接。灌装开水时,开水通过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孔、出水孔和下水口进入壶体的上下水箱中。排放开水时,上水箱中的开水通过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孔和排水阀流出。当上水箱中的开水放完时,将壶体绕支承轴旋转180度,内筒的下水口即可与空心轴上的前入水孔对齐,下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下水口、前入水孔、轴孔和排水阀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水壶,尤其是能将壶体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壶体的旋转,从而放出壶内开水的旋转式水壶。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开水壶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开水壶提起,再倾斜壶体才能放出壶中的开水,因此既费力又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开水壶在使用时既费力又不安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水壶,该旋转式水壶能将壶体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壶体的旋转,从而放出壶内的开水,既省力又安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壶盖、壶体、排水阀、支架、螺栓、前入水孔、出水孔、下水口、内筒、支承轴、轴心孔、后入水孔、上水口和隔板。壶体为回字形的环形筒体结构,在壶体中沿内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两块隔板,隔板和内筒将壶体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壶口开设在壶体上部水箱的外筒面上,在壶口上连接有壶盖,在内筒的上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上部水箱连通的上水口,在内筒的下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下部水箱连通的下水口,上水口与下水口的位置相互错开。支承轴为空心轴结构,在支承轴的上侧轴壁上开设有与轴心孔连通的前入水孔和后入水孔,在支承轴的下侧轴壁上对应于前入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轴心孔连通的出水孔,支承轴插入内筒中,支承轴上的后入水孔与内筒的上水口对齐,支承轴上的出水孔与内筒的下水口对齐。支架为U字形结构,壶体设置在支架的前后支承臂之间,支承轴的前后轴头分别与支架的前后支承臂连接,螺栓连接在轴心孔的后端,排水阀连接在轴心孔的前端。灌装开水时,旋转壶体使壶口处于最上端位置,开启壶盖将开水灌入壶体中,此时开水将通过壶口、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心孔、出水孔和下水口进入壶体的上下水箱中。排放开水时,开启排水阀,此时壶体上部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心孔和排水阀流出。当壶体上部水箱中的开水放完时,将壶体绕支承轴旋转180度,内筒的下水口即可与支承轴上的前入水孔对齐,此时壶体下部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下水口、前入水孔、轴心孔和排水阀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将壶体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壶体的旋转,从而放出壶内的开水,既省力又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图I的A-A剖面图。图4是图2的B-B剖面图。图5是图3的实施例图。图中1.壶盖。2.壶体。3.排水阀。4.支架。5.螺栓。6.前入水孔。7.出水孔。8.下水口。9.内筒。10.支承轴。11.轴心孔。12.后入水孔。13.上水口。14.隔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图2、图3、图4中,壶体2为回字形的环形筒体结构,在壶体2中沿内筒9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两块隔板14,隔板14和内筒9将壶体2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壶口开设在壶体2上部水箱的外筒面上,在壶口上连接有壶盖I,在内筒9的上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2上部水箱连通的上水口 13,在内筒9的下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2下部水箱连通的下水口 8,上水口 13与下水口 8的位置相互错开。支承轴10为空心轴结构,在支承轴10的上侧轴壁上开设有与轴心孔11连通的前入水孔6和后入水孔12,在支承轴10的下侧轴壁上对应于前入水孔6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轴心孔11连通的出水孔7,支承轴10插入内筒9中,支承轴10上的后入水孔12与内筒9的上水口 13对齐,支承轴10上的出水孔7与内筒9的下水口 8对齐。支架4为U字形结构,壶体2设置在支架4的前后支承臂之间,支承轴10的前后轴头分别与支架4的前后支承臂连接,螺栓5连接在轴心孔11的后端,排水阀3连接在轴心孔11的如端。在图3、图4、图5中,灌装开水时,旋转壶体2使壶口处于最上端位置,开启壶盖I将开水灌入壶体2中,此时开水将通过壶口、上水口 13、后入水孔12、轴心孔11、出水孔7和下水口 8进入壶体2的上下水箱中。排放开水时,开启排水阀3,此时壶体2上部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上水口 13、后入水孔12、轴心孔11和排水阀3流出。当壶体2上部水箱中的开水放完时,将壶体2绕支承轴10旋转180度,内筒9的下水口 8即可与支承轴10上的前入水孔6对齐,此时壶体2下部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下水口 8、前入水孔6、轴心孔11和排水阀3流出。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水壶,它包括壶盖、壶体、排水阀、支架、螺栓、前入水孔、出水孔、下水口、内筒、支承轴、轴心孔、后入水孔、上水口和隔板,其特征是壶体为回字形的环形筒体结构,在壶体中沿内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两块隔板,隔板和内筒将壶体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壶口开设在壶体上部水箱的外筒面上,在壶口上连接有壶盖,在内筒的上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上部水箱连通的上水口,在内筒的下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下部水箱连通的下水口,上水口与下水口的位置相互错开,在支承轴的上侧轴壁上开设有与轴心孔连通的前入水孔和后入水孔,在支承轴的下侧轴壁上对应于前入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轴心孔连通的出水孔,支承轴插入内筒中,支承轴上的后入水孔与内筒的上水口对齐,支承轴上的出水孔与内筒的下水口对齐,壶体设置在支架的前后支承臂之间,支承轴的前后轴头分别与支架的前后支承臂连接,螺栓连接在轴心孔的后端,排水阀连接在轴心孔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式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壶体绕支承轴旋转180度,内筒的下水口即可与支承轴上的前入水孔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式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承轴为空心轴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式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为U字形结构。全文摘要一种能将壶体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壶体的旋转,从而放出壶内开水的旋转式水壶。隔板和内筒将壶体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在内筒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上水口和下水口,在空心轴的上侧开设有前入水孔和后入水孔,在空心轴的下侧开设出水孔,空心轴插入内筒中,壶体通过空心轴与支架连接,排水阀与空心轴的轴孔连接。灌装开水时,开水通过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孔、出水孔和下水口进入壶体的上下水箱中。排放开水时,上水箱中的开水通过上水口、后入水孔、轴孔和排水阀流出。当上水箱中的开水放完时,将壶体绕支承轴旋转180度,内筒的下水口即可与空心轴上的前入水孔对齐,下水箱中的开水将通过下水口、前入水孔、轴孔和排水阀流出。文档编号A47J41/00GK102846219SQ20121038927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卫 申请人:张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水壶,它包括壶盖、壶体、排水阀、支架、螺栓、前入水孔、出水孔、下水口、内筒、支承轴、轴心孔、后入水孔、上水口和隔板,其特征是:壶体为回字形的环形筒体结构,在壶体中沿内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两块隔板,隔板和内筒将壶体分隔为上下两个水箱,壶口开设在壶体上部水箱的外筒面上,在壶口上连接有壶盖,在内筒的上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上部水箱连通的上水口,在内筒的下侧筒壁上开设有一个与壶体下部水箱连通的下水口,上水口与下水口的位置相互错开,在支承轴的上侧轴壁上开设有与轴心孔连通的前入水孔和后入水孔,在支承轴的下侧轴壁上对应于前入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轴心孔连通的出水孔,支承轴插入内筒中,支承轴上的后入水孔与内筒的上水口对齐,支承轴上的出水孔与内筒的下水口对齐,壶体设置在支架的前后支承臂之间,支承轴的前后轴头分别与支架的前后支承臂连接,螺栓连接在轴心孔的后端,排水阀连接在轴心孔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张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