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型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75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操作时不容易卡死的开关温控器,包括:封盖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包括活动空隙;导向架,设置于容纳空间;双金属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在导向架的上方,且在双金属片的下方;摆杆,于侧向组装在导向架上,且容置于活动空隙,具有固接部和操纵部由固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固接部固定连接于断开片上;静接触组件,设于导向架的下方;动接触组件,设于静接触组件的下方,静接触组件位于动接触组件的运动行程上;联动绝缘柱,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向架,且抵持于动接触组件,可选择地触碰断开片;复位组件,设于联动绝缘柱的正下方,位于联动绝缘柱的运动行程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器的开关型温控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用电加热的方法进行食物的烹饪或者对液体进行加热,已经很常见了,比如电热水壶、电咖啡壶等等。这些电加热器常常可以设定为自动操作,接通电源后,到预设的温度后,自行断开电源;也可以设定为手动操作,通过人工干预强行断开电源,其中,开关型温控器是实现这种控制的关键元件。现有技术中,开关型温控器的结构通常包括封盖,装入于封盖的双金属片、断开片和导向架,壳体和复位组件,还包括穿设于导向架的陶瓷柱、设于导向架侧旁的摆杆,安置 于壳体内的静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这种开关型温控器在日常使用中,手动操作以断开电路时,由于摆杆与其他部件的干涉作用,导致操作的失灵,或者说,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实现目的,因此,有必要检查原因,以改进结构,提高开关型温控器的操作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动操作时不容易卡死的开关温控器。本技术的一种开关型温控器,包括封盖,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包括活动空隙;导向架,设置于容纳空间;双金属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在导向架的上方,且在双金属片的下方;摆杆,于侧向组装在导向架上,且容置于活动空隙,具有固接部和由固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操纵部,固接部固定连接于断开片上;静接触组件,设于导向架的下方;动接触组件,设于静接触组件的下方,静接触组件位于动接触组件的运动行程上;联动绝缘柱,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向架,且抵持于动接触组件,可选择地触碰断开片;复位组件,设于联动绝缘柱的正下方,位于联动绝缘柱的运动行程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封盖具有圆筒形的主体和由主体下端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沿边部,所述容纳空间为主体围绕形成。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下端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内肋,所述内肋为不封闭的环形状,不封闭的位置对应形成活动空隙。作为优选的,所述摆杆的操纵部设有加强肋。作为优选的,所述摆杆的固接部向上凸设有定位凸台,所述断开片向下凹设有凹孔,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凹孔配合定位以供焊接。本技术的开关温控器,在封盖上特别设立了活动空隙,使得在操作摆杆时,不容易与封盖干涉,这样,能顺利实现断电的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开关型温控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开关型温控器的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的开关型温控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开关型温控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封盖II主体Ia I沿边部Ib 突部Ic 内肋Id 活动空隙10 双金属片2~断开片3 支撑点3a 凹孔3b导向架4 缺口 40· 壳体5长槽5a联动绝缘柱6 摆杆8_固接部81 定位凸台81a 操纵部82 加强肋82a 传动段82b驱动段82c___ 第一端子9~^第二端子9b 定接片11 第一孔Ila 第二孔Ilb 第一铆钉12a第二铆钉12b 静触头13a 动触头13b 弹簧片14 _第三孔14a 第四孔14b " 第五孔14c 第六孔14d__ 复位杆15 I复位柄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型温控器由上至下依序包括封盖I、双金属片2、断开片3、导向架4、壳体5和复位组件,还包括穿设于导向架4的联动绝缘柱6、设于导向架4侧旁的摆杆8,安置于壳体5内的静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以及固定于壳体5的第一端子9a和第二端子%。封盖1,为不锈钢材质,大体形似帽子,具有圆筒形的主体Ia和由主体Ia下端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沿边部lb,主体Ia顶端向上凸出形成突部lc,容纳空间为主体Ia围绕形成;主体Ia下端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内肋ld,以利于将封盖I卡固于壳体5上,内肋Id为不封闭的环形状,不封闭的位置对应形成活动空隙10,当然,活动空隙10是容纳空间的一部分。双金属片2和断开片3,均为圆形片状,均被收容于容纳空间,且断开片3设于双金属片2的下方,断开片3上的周缘凸设有多个支撑点3a,多个支撑点3a均等分布形成环形,有利于将双金属片2和断开片3尽可能地分开以利于突跳时两者尽可能远离,而封盖I的突部Ic用于增大空间以利于双金属片2和断开片3的分离。导向架4,设于断开片3的下方,至少部分被收容于容纳空间,导向架4中间设有孔用以供联动绝缘柱6穿设,导向架4的周缘设有一缺口 40。摆杆8,为长条片状金属冲压形成,具有固接部81和由固接部81弯折延伸形成的操纵部82。在固接部81向上凸设有定位凸台81a,断开片3向下凹设有凹孔3b,凹孔3b和定位凸台81a配合定位以利于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摆杆8和断开片3。而操纵部82上设有加强肋82a,加强肋82a提供了摆杆8的强度,使摆杆8不容易折弯或折断;操纵部82包括传动段82b和由传动段82b弯折延伸形成的驱动段82c,加强肋82a连续分布于传动段82b和驱动段82c,传动段82b对应安置导向架4的缺口 40,使得摆杆8侧向组装在导向架4上,且传动段82b对应放置于活动空隙10,壳体5上设有长槽5a,与缺口 40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缺口 40、长槽5a和活动空隙10都是为摆杆8提供摆动空间,以免造成摆杆8与封盖I之间的活动干涉。静接触组件,设于导向架4的下方,包括定接片11、第一铆钉12a和静触头13a,定接片11上设有第一孔Ila和第二孔11b,第一铆钉12a通过第一孔Ila和第一端子9a上的孔,用于将定接片11和第一端子9a电性连接,静触头13a通过第二孔Ilb固定于定接片11上,定接片11的内侧边为弧形,用以让位联动绝缘柱6。动接触组件,设于静接触组件的下方,包括弹簧片14、第二铆钉12b和动触头13b,弹簧片14总体呈现上下层折叠结构,以形成上下层之间的弹性,上层设有第三孔14a和第四孔14b,下层设有第五孔14c和第六孔14d,第二铆钉12b通过第五孔14c和第二端子9b上的孔,用于将弹簧片14和第二端子9b电性连接,动触头13b通过第三孔14a固定于弹簧 片14上,联动绝缘柱6抵接于第四孔14b周缘。复位组件,包括圆筒状的复位柄16和嵌套于复位柄16的复位杆15,复位杆15顶端为针尖状,并穿越于第六孔14d,第六孔14d位于第四孔14b的正下方,复位杆15设于联动绝缘柱6的正下方。当按下复位柄16时,复位杆15的顶端直接推动联动绝缘柱6向上运动,联动绝缘柱6向上推动断开片3向上贴合双金属片2,且复位杆15推动了弹簧片14的上层向上移动,这样动触头13b向上移动,接触静触头13a,形成第一端子9a和第二端子9b的电性接触,如图3所示。如果将双金属片2与断开片3贴合的状态认为是初始状态,即闭合状态,双金属片2与断开片3的分离状态,为断开状态。当开关型温控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向外扳动摇杆,如图3所示,杠杆作用的支点在固接部81和操纵部82的弯折位置,此弯折位置抵靠于导向架4,断开片3的中间部位向下凸起,双金属片2的中间部位向上凸起,断开片3和双金属片2的中间位置分离,断开片3推动联动绝缘柱6向下移动,联动绝缘柱6推动弹簧片14的上层向下移动,这样,固定于弹簧片14的动触头13b也向下移动,动触头13b与静触头13a分离,这样,第一端子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型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盖,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包括活动空隙;导向架,设置于容纳空间;双金属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设置于封盖和导向架之间,断开片在导向架的上方,且在双金属片的下方;摆杆,于侧向组装在导向架上,且容置于活动空隙,具有固接部和由固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操纵部,固接部固定连接于断开片上;静接触组件,设于导向架的下方;动接触组件,设于静接触组件的下方,静接触组件位于动接触组件的运动行程上;联动绝缘柱,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向架,且抵持于动接触组件,可选择地触碰断开片;复位组件,设于联动绝缘柱的正下方,位于联动绝缘柱的运动行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辉才梁金芬张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