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出风圈式风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33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玩具,尤其涉及内出风圈式风铃。传统的风铃都是依靠自然风,没有一种可以自身提供风动的风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内转盘以及其外围的边盘,所述内转盘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所述.内转盘下方有下置叶肋,所述边盘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所述下置叶肋围绕内转盘中心均匀分布。所述边盘上一周有挂孔,所述风铃串通过挂孔连接在边盘上。使用的时候,马达带动内转盘转动,叶肋转动,因此带动风力,从而带动周围的风铃响动。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提供风动,适合室内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玩具,尤其涉及内出风圈式风铃。技术背景传统的风铃都是依靠自然风,没有一种可以自身提供风动的风铃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可以提供风动,适合室内使用的内出风圈式风铃。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内转盘以及其外围的边盘,所述内转盘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所述.内转盘下方有下置叶肋,所述边盘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置叶肋围绕内转盘中心均匀分布。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边盘上一周有挂孔,所述风铃串通过挂孔连接在边盘上。使用的时候,马达带动内转盘转动,叶肋转动,因此带动风力,从而带动周围的风铃响动。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提供风动,适合室内使用。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I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顶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马达;2.边盘;3.下置叶肋;4.内转盘;5.挂孔;6.风铃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I和图2:包含内转盘4以及其外围的边盘2,所述内转盘4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1,所述.内转盘4下方有下置叶肋3,所述边盘2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6。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置叶肋3围绕内转盘4中心均匀分布。结合图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边盘2上一周有挂孔5,所述风铃串6通过挂孔5连接在边盘2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内出风圈式风铃,其特征在干包含内转盘(4)以及其外围的边盘(2),所述内转盘(4)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1),所述.内转盘(4)下方有下置叶肋(3),所述边盘(2)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出风圈式风铃,其特征在干所述下置叶肋(3)围绕内转盘(4)中心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出风圈式风铃,其特征在干所述边盘(2)上一周有挂孔(5),所述风铃串(6)通过挂孔(5)连接在边盘(2)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玩具,尤其涉及内出风圈式风铃。传统的风铃都是依靠自然风,没有一种可以自身提供风动的风铃。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内转盘以及其外围的边盘,所述内转盘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所述.内转盘下方有下置叶肋,所述边盘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所述下置叶肋围绕内转盘中心均匀分布。所述边盘上一周有挂孔,所述风铃串通过挂孔连接在边盘上。使用的时候,马达带动内转盘转动,叶肋转动,因此带动风力,从而带动周围的风铃响动。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提供风动,适合室内使用。文档编号G10K1/068GK202632749SQ20122022664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董开莎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出风圈式风铃,其特征在于:包含内转盘(4)以及其外围的边盘(2),所述内转盘(4)中部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可以带动其转动的马达(1),所述.内转盘(4)下方有下置叶肋(3),所述边盘(2)上一周均挂有风铃串(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开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