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890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获取装置,用以获取一手指的指纹影像,其包括导光组件、取像组件及指压组件。导光组件具有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槽,且收容槽具有一开口端。所述多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侧壁为一导光部。取像组件具有一镜头及至少一发光元件。镜头与发光元件分别配置在收容槽内。指压组件具有一板件及一膜片。板件覆盖着开口端,膜片则贴附在板件的表面上。手指能接触于膜片,发光元件能朝向板件发出光线,部分光线经由导光部传导至板件再传导至膜片,膜片能使光线更均匀的照射于手指,而令镜头清楚的获取手指的指纹影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影像获取装置,且特别涉及ー种用以获取指纹影像的指纹获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等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然而,所述多个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很强的个人化的特点。因此一旦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遭到遗失或是盗用,其内部存储的个人信息有可能被别人利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这类产品需要搭配一定的身份认证及许可权管理,以确保使用者的隐私安全。而当前所采用的身份认证的主要方法有密码保护,使用者需先输入正确的密码至便携式电子装置,才能够进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操控页面。然而,密码保护的安全性较低,原因在于密码较容易被泄漏或遭到破解。而且如果使用者忘记密码的话,也很麻烦。因此,采用指纹辨识的身份认证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问市。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因此指纹具有唯一性的特点,使得采用指纹辨识的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提高很多。并且,利用指纹辨识的身份认证的方法也相对方便,令使用者省去了记忆及输入密码的繁琐。指纹辨识通常通过指纹获取装置获取指纹影像之后,再比对预先储存的指纹信息与所获取的影像。如美国专利第5177802号的专利案,主要包含有一取像元件、设置在取像元件上方的ー导光板、及设置在导光板ニ侧的ニ发光元件。当这些发光元件发光吋,导光板可以依据全反射原理,导引入射光投射至手指,再反射至取像元件,达到指纹辨识的效果。然而,由于导光板是依据全反射原理导引入射光行进,因此,在组装的过程中,必须精确调整这些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入射角度,才能有效导引入射光投射至手指的各个部位,不但在组装上较困难,且组装成本较高,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更易造成光线不均匀的亮点现象而影响取像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ー种指纹获取装置,以解决指纹获取装置的体积过厚的问题。本技术所揭露的指纹获取装置,用以获取一手指的指纹影像,包括一导光组件,具有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槽,且该收容槽具有一开ロ端,所述多个侧壁的至少其中之一为ー导光部;一取像组件,具有一镜头及至少ー发光元件,该镜头与该发光元件分别配置在该收容槽内;以及一指压组件,具有一板件及ー膜片,该板件覆盖该开ロ端,该膜片贴附在该板件的一表面,该手指接触于该膜片;其中,该发光元件朝向该板件发出一光线,且部分该光线经由该导光部传导至该板件,令该镜头获取该手指的指纹影像。所述的指纹获取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该板件的ー侧面,该第二发光元件朝向该侧面发出ー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自该侧面进入到该板件内部。该导光组件还具有一均光部,连接于至少ニ个该侧壁,该均光部具有一穿透孔,且该镜头对应该穿透孔,该发光元件对应于该均光部。该均光部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对应于该发光元件。该均光部与该导光部一体成型。至少ー该侧壁具有ー凹槽,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凹槽内。该膜片以颗粒胶液制成。该导光组件及该指压组件共同围绕界定出一光线腔室,于该手指置放于该指压组·件时,该发光元件朝向该光线腔室发出该光线。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镜头的至少ニ侧边。根据上述本技术所揭露的指纹获取装置,通过板件上所设置的膜片,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的照射至放置于膜片上的手指,再通过镜头获取手指的指纹影像,以准确做为辨识指纹的依据。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实作与功效,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指纹获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例的指纹获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20 :指纹获取装置110、210:导光组件111,211 :侧壁llla、211a :导光部112、212:收容槽112a、212a :开ロ端120、220:取像组件121、221 :镜头122、222 :第一发光兀件130,230 :指压组件131、231 :板件131a、231a:表面131b、231b :侧面132,232 :膜片140,240 :第二发光元件150,250 :均光部151,251 :穿透孔152 :入光面160、260 :反光层170,270 :光线腔室211b:凹槽252 :倾斜面253 :底面LI :第一光线L2 :第二光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參照图1,其为本技术的一实施利的指纹获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 例的指纹获取装置10是用来获取手指的指纹影像。指纹获取装置10包括导光组件110、取像组件120及指压组件130。导光组件110具有多个侧壁111,所述多个侧壁111之间形成一收容槽112,且收容槽112具有一开ロ端112a。所述多个侧壁111中的至少ー侧壁111为ー导光部111a。导光部Illa能为一透明板材,其材质可以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压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对苯ニ 甲酸こニ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但不以此为限。于侧壁111之外还能形成反光层160以避免光线外泄。反光层160能为反光涂层或是反光壳体,但不以此为限。如图I所示,取像组件120具有ー镜头121及ニ个第一发光元件122。虽然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22的数量为ニ个,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此数量。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可为ー个或大于ニ个。镜头121与第一发光元件122分别配置在收容槽112内。第一发光元件122能设置于镜头121的至少ニ侧边,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22能围绕在镜头121的周围,且能发出第一光线LI。取像组件120可例如为一电荷稱合兀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一互补金氧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兀件或是一接触型影像感应器(Contact imagesensor, CIS),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发光元件122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LED),但不以此为限。如图I所示,指压组件130具有一板件131及ー膜片132。板件131覆盖着开ロ端112a,膜片132则贴附在板件131的表面131a上。板件131远离膜片132的另ー表面能够具有多个聚光点(未图示)。所述多个聚光点能均匀密布于板件131上,以使照射至板件131的光线能均匀聚集至所述多个聚光点,再照射至膜片132上。所述多个聚光点能为小凹点或小凸点。板件131还具有一侧面131b,指纹获取装置10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140。第二发光元件140设置于板件131的侧面131b及收容槽112的开ロ端112a,且朝向侧面131b发出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自侧面131b进入到板件131内部。其中,膜片132可例如以颗粒(bead)胶液制成,而光线能够通过膜片中的颗粒均匀散射。板件131可例如为一透光板,其材质可以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酯或聚碳酸酯,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发光元件140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如图I所示,导光组件110还具有均光部150,连接于至少ニ个侧壁111。均光部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获取装置,用以获取一手指的指纹影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组件,具有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槽,且该收容槽具有一开口端,所述多个侧壁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导光部;一取像组件,具有一镜头及至少一发光元件,该镜头与该发光元件分别配置在该收容槽内;以及一指压组件,具有一板件及一膜片,该板件覆盖该开口端,该膜片贴附在该板件的一表面,该手指接触于该膜片;其中,该发光元件朝向该板件发出一光线,且部分该光线经由该导光部传导至该板件,令该镜头获取该手指的指纹影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