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横管、置于第一横管下方其顶端与第一横管相连通的第一纵管、置于第一横管下方与第一横管相平行的一端与第一纵管相连通的第二横管、第二纵管和第三横管,第二纵管的顶部与第二横管的另外一端相连通,第三横管置于第二横管的下方且与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相平行,第三横管的一端与第二纵管相连通,第一横管的另外一端设有进气口,第三横管的另外一端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与外进出水管相连,进气口与导气管相连,第一纵管的底部连接有泄流管,第二纵管的底部连接有内进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2)能避免外进出水管出现冻堵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特别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北方,冬季的时候由于室外气温长期处于零摄氏度以下,太阳能热水器冬季不能用,主要是原因是太阳热水器到室内的部分输水管路容易结冰,因而在北方地区普遍存在冬季管路的“冻堵”现象,尽管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的水温度很高,但是管道一旦被冻住,上下水管就不能出水,于是大多数用户为了防止冻管到了冬季就干脆放净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于是,太阳能热水器到了冬季就“冬眠” 了。目前,现有的解决管路冻堵的方法是使用电伴热带化冰,该办法不但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时有因加热时间过长造成失火现象,另外,室内管道及通过楼板隔层间无法布置伴热带,因此,一旦该处管路被冻结,依然会出现冻堵现象,故此,使用电伴热带的方法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路冻堵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因“冬眠”而不能利用的热能相当于燃烧200多万吨煤所产生的热能,资源浪费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将太阳能热水器管路中的水排放干净从而避免管路出现冻堵现象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横管、置于第一横管下方其顶端与第一横管相连通的第一纵管、置于第一横管下方与第一横管相平行的一端与第一纵管相连通的第二横管、第二纵管和第三横管,所述第二纵管与第一纵管相平行,所述第二纵管的顶部与第二横管的另外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横管置于第二横管的下方且与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相平行,所述第三横管的一端与第二纵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另外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三横管的另外一端设有进出水口,所述进出水口与外进出水管相连,所述进气口与导气管相连,所述导气管上设有放气阀,所述第一纵管的底部连接有泄流管,所述第二纵管的底部连接有内进出水管,所述泄流管和内进出水管插入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底部。为了控制水的流量,避免导气管内进水,本技术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所述第二横管内设有通气限流块,所述外进出水管上设有限流阀。为了使泄流管和内进水管进水和排水流畅,本技术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所述泄流管与内进出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2cm,或泄流管和内进出水管的末端切成斜口伸入到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底部。为了提高外壳的保温性能,本技术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填充有聚氨酯保温材料。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结构简单;(2)打开放气阀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外进出水管内的水排空,从而避免外进出水管出现冻堵现象,保证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和外进出水管保持水流通畅;(3)第二横管内设有通气限流块,外进出水管上设有限流阀,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水流不会过大,避免出现导气管进水的现象;(4)泄流管与内进出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_2cm,或管末端切成斜口伸入到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底部,保证泄流管和内进出水管与水箱之间能保持水流通畅;(5)外壳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部填充有聚氨酯保温材料,提高了外壳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气限流块,2、第一横管,3、夕卜壳,4、第二横管,5、第三横管,6、进气口,7、导气管,8、第一纵管,9、第二纵管,10、进出水口,11、外进出水管,12、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13、泄流管,14、内进出水管,15、限流阀,16、放气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包括外壳3、设置在外壳3内的第一横管2、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其顶端与第一横管2相连通的第一纵管8、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与第一横管2相平行的一端与第一纵管8相连通的第二横管4、第二纵管9和第三横管5,所述第二纵管9与第一纵管8相平行,所述第二纵管9的顶部与第二横管4的另外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横管5置于第二横管4的下方且与第一横管2及第二横管4相平行,所述第三横管5的一端与第二纵管9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2的另外一端设有进气口 6,所述第三横管5的另外一端设有进出水口 10,所述进出水口 10与外进出水管11相连,所述进气口 6与导气管7相连,所述导气管7上设有放气阀16,所述第一纵管8的底部连接有泄流管13,所述第二纵管9的底部连接有内进出水管14,所述泄流管13和内进出水管14插入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的底部;所述第二横管4内设有通气限流块1,所述外进出水管11上设有限流阀15 ;所述泄流管13与内进出水管14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2cm ;所述外壳3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填充有聚氨酯保温材料。需要将外进出水管11内的水排空的时候,首先打开放气阀16和室内放热水的阀,空气便由导气管7经进气口 6进入第一横管2,进入第一横管2的空气一路经第一纵管8通到泄流管13,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泄流管13内的水降到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水面持平,另一路空气向右经过通气限流块I后再分两路,一路向下经第二纵管9进入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内的内进出水管14,使内进出水管14的水面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内的水面持平,另一路空气则向右经第三横管8、进出水口 10进入外进出水管11,随着空气的进入,夕卜进出水管11内的水便可以轻松的排空。排空后需用热水时要先关闭进气阀16,再向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内补水,把外进出水管11内的空气通过插入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内的内进出水管14和泄流管13排出,之后就可以正常用热水了。限流阀15的作用是控制水的流量,以免水流量过大,导致泄流管13向下排水不及时而出现导气管7进水的问题。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泄流管13和内进出水管14的末端切成斜口伸入到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底部,以保证泄流管13和内进出水管14水流通畅。 其它的结构和用法与实施例I相同。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设置在外壳(3)内的第一横管(2)、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其顶端与第一横管(2)相连通的第一纵管(8)、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与第一横管(2)相平行的一端与第一纵管(8)相连通的第二横管(4)、第二纵管(9)和第三横管(5),所述第二纵管(9)与第一纵管(8)相平行,所述第二纵管(9)的顶部与第二横管(4)的另外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横管(5)置于第二横管(4)的下方且与第一横管(2)及第二横管(4)相平行,所述第三横管(5)的一端与第二纵管(9)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2)的另外一端设有进气口 ¢),所述第三横管(5)的另外一端设有进出水口(10),所述进出水口(10)与外进出水管(11)相连,所述进气口(6)与导气管(7)相连,所述导气管(7)上设有放气阀(16),所述第一纵管(8)的底部连接有泄流管(13),所述第二纵管(9)的底部连接有内进出水管(14),所述泄流管(13)和内进出水管(14)插入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管路排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设置在外壳(3)内的第一横管(2)、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其顶端与第一横管(2)相连通的第一纵管(8)、置于第一横管(2)下方与第一横管(2)相平行的一端与第一纵管(8)相连通的第二横管(4)、第二纵管(9)和第三横管(5),所述第二纵管(9)与第一纵管(8)相平行,所述第二纵管(9)的顶部与第二横管(4)的另外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横管(5)置于第二横管(4)的下方且与第一横管(2)及第二横管(4)相平行,所述第三横管(5)的一端与第二纵管(9)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2)的另外一端设有进气口(6),所述第三横管(5)的另外一端设有进出水口(10),所述进出水口(10)与外进出水管(11)相连,所述进气口(6)与导气管(7)相连,所述导气管(7)上设有放气阀(16),所述第一纵管(8)的底部连接有泄流管(13),所述第二纵管(9)的底部连接有内进出水管(14),所述泄流管(13)和内进出水管(14)插入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12)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宗平,朱京坤,胡涛,胡百可,王庆运,蒋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郭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