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淋水装置、湿膜组和风机,所述机壳的其中一面为出风面,其余三面为进风面;在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淋水装置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水泵相连接;所述湿膜组固定于所述进风面上,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面上。有益效果是:(1)采用可调速离心风机,噪音小、风量大、体积小、重量轻;(2)采用单面送风,三面进风,送风距离可达20米,不会形成加湿送风短路,蒸发表面积大、加湿效率高;(3)在水箱内设有浮球,可以自动保持水箱内的水量,适应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湿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湿膜加湿器。
技术介绍
湿膜加湿器利用等焓加湿方式对空气进行加湿,只消耗风机跟循环水泵的电耗,具有结构简单和节省能源的优点。湿膜加湿器加湿的基本原理是水经上水泵由管路送至淋水系统。其下部是高吸水性的加湿材料——湿膜。水在重力作用下延湿膜材料向下渗透,水分被湿膜材料吸收,形成均匀的水膜;当干燥的空气通过湿膜材料时,水分子充分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形成湿润的空气。空气湿度增加使温度下降,但空气的焓值保持不变,湿膜材料时湿膜加湿器的核心,它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 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和空气间最大的接触表面积等特点。目前湿膜加湿器的缺点有体积大,加湿量小;蒸发效率较低,运行时浪费水很多;由于风压、湿膜厚度、风量、风速、空气温湿度不同,湿膜加湿器的加湿量也不同;使用自来水湿膜容易结垢,减少蒸发面积。因此,出现一种能够解决湿膜加湿器体积大加湿量小、控制方式单一、加湿送风短路、加湿介质湿膜容易结垢等问题的湿膜加湿器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蒸发表面积大、加湿效率高的湿膜加湿器。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淋水装置、湿膜组和风机,所述机壳的其中一面为出风面,其余三面为进风面;在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淋水装置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水泵相连接;所述湿膜组固定于所述进风面上,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面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出风面上还设置有气流调节板,以调节气流的方向及大小。进一步的,在所述出风面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和所述风机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湿膜组由蜂窝结构材料的波高和波纹交错对置而成。进一步的,在所述水箱内还设有一浮球,所述浮球与设置于所述水箱上的进水管相连接,以自动保持所述水箱内的水量。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一个以上可调速离心风机。进一步的,在所述机壳的底部还设万向脚轮,以方便移动。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可调速离心风机,噪音小、风量大、体积小、重量轻;(2)采用单面送风,三面回风,送风距离可达20米,不会形成加湿送风短路,蒸发表面积大、加湿效率高;(3)湿膜组的表面积非常大,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与空气问最大的接触表面积;(4)在水箱内设有浮球,可以自动保持水箱内的水量,适应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湿膜加湿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湿膜加湿器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湿膜加湿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湿膜加湿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湿膜加湿器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湿膜加湿器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湿膜组的结构图;其中1_机壳、2-进风面、3-出风面、4-淋水装置、5-湿膜组、6-风机、7-水箱、8-水泵、9-气流调节板、10-控制器、11-浮球、12-万向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I参照图1_3、7所示,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1,机壳I为三个侧面为进风面2和一个侧面为出风面3的立方体,在机壳I的上部设置有淋水装置4,在机壳I内设置有湿膜组5和风机6,其中,在机壳I的底部设有水箱7,淋水装置4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水箱7底部的水泵8相连接;湿膜组5固定于进风面2上,风机6安装在出风面3上,气流调节板9和控制器10也分别设置在出风面3上,控制器10分别与水泵8和风机6相连。湿膜组5由蜂窝结构材料的波高和波纹交错对置粘合而成,成型后表面积非常大,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与空气问最大的接触表面积。湿膜组5初级过滤可自动清洗、不易结垢,延长使用寿命。气流调节板9,用以调节气流的方向及大小。控制器10为液晶精密湿度控制器,控制方式可调节。在机壳I的底部还设万向脚轮12,以方便移动。本实施例中,风机6为一个可调速离心风机,具有噪音小、风量大、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实施例2参照图4_6、7所示,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1,机壳I为三个侧面为进风面2和一个侧面为出风面3的立方体,在机壳I的上部设置有淋水装置4,在机壳I内设置有湿膜组5和风机6,其中,在机壳I的底部设有水箱7,淋水装置4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水箱7底部的水泵8相连接;湿膜组5固定于进风面2上,风机6安装在出风面3上,气流调节板9和控制器10也分别设置在出风面3上,控制器10分别与水泵8和风机6相连。湿膜组5由蜂窝结构材料的波高和波纹交错对置粘合而成,成型后表面积非常大,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与空气问最大的接触表面积。湿膜组5初级过滤可自动清洗、不易结垢,延长使用寿命。气流调节板9,用以调节气流的方向及大小。控制器10为液晶精密湿度控制器,控制方式可调节。在机壳I的底部还设万向脚轮12,以方便移动。本实施例中,风机6为两个可调速离心风机。当加湿器工作时,通过水泵8将水箱7中的水输送到加湿器顶部的淋水装置4,将水均匀地分配到湿膜组5上,水从湿膜组5地顶部向下渗透,被湿膜组5吸收形成均匀水 膜,当干燥的空气被风机6吸进加湿器时,一部分水与干空气接触吸热发生汽化,使空气湿润,湿度增加,另一部分没有蒸发的水流回水箱7,通过循环水泵8反复使用。本加湿器利用水的蒸发性,将水通过水泵和分配器不断送到湿膜上部,在重力作用下,水通过湿膜回到主水箱形成循环。过滤空气洁净增湿,且无白粉现象。由于湿膜良好的透水、吸水、过滤特性,所以这种加湿方式不仅能有效加湿,而且能清洁机房空气,再加上冷加湿方式能较好地抑制水垢生成,对水质要求不高,维护费用极低。本加湿器为单独安装机型,自带风机,根据室内加湿负荷选择型号和台数,配有万向脚轮,移动方便,气流方向可调节,不受空调系统开或关闭和空调机运转模式的限制,根据室内空气条件自然而稳定地进行加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淋水装置、湿膜组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其中一面为出风面,其余三面为进风面;在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淋水装置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水泵相连接;所述湿膜组固定于所述进风面上,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面上。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膜加湿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淋水装置、湿膜组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其中一面为出风面,其余三面为进风面;在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淋水装置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水泵相连接;所述湿膜组固定于所述进风面上,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辉,王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集佳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