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630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包括管身,该管身内形成有相连通并呈阶梯状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电池组件,该第二腔室设有开关座;该管身至少具有分体设置并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该第一腔室形成在第一座体内,该第二腔室则被分为两部分而分别形成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该第二座体在靠近第一座体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抵顶开关座的台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缩短第二腔室在第一座体内的长度而降低操作工人组装和拆卸难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座体上的台阶面直接抵顶住开关座,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还额外配备压圈,如此能大大提高拆装效率,并对产品良率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于对开关部分进行拆装的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应急照明工具,如图I所示,现有的手电筒100—般包括灯头I、管身2以及后盖3,该灯头I与后盖3分别组设在管身2的两端,该灯头I内设置有LED灯,该电池组件与LED灯相连而提供给LED灯能量,通过调节灯头I的位置,具体该灯头I前方设置有一透镜,故可以通过调整该灯头I与LED灯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使得整个手电筒100呈现聚焦或者散焦的不同工作状态。如图IA至图IF所示,其示出了管身2、压圈5以及开关座4三者之间组配关系及各自的结构,其中该管身2为一体式结构,其具有相连通并呈阶梯状的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该第一腔室21用于容设电池组件,该第二腔室22容设有开关座4并由压圈5定位住;另外在与第二腔室22对应的管身2上还形成有开关孔221以及充电孔222,该开关孔221可供开关座4上的按钮41露出于外,该充电孔222则可让开关座4与充电设备相连。对于上述手电筒100,其组装开关座4的过程为将开关座4放置在第二腔室22中,该开关座4 一端会自动抵靠在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的分界线上,接着当开关座4的按钮41对准开关孔221后将压圈5置入第二腔室22中而将开关座4另一端定位住,从而避免在组装灯头I或后盖3的过程中开关座4产生错位;同样地,在拆卸开关座4时,亦需要先将压圈5拆除,才能实现对开关座4的拆除。但是,由于管身2的第二腔室22仍具有较长的长度,即操作工人在进行组装或拆卸时,利用手指头进行操作仍存在组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若强行拆卸,则容易破坏到管身2、压圈5和开关座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手电筒100在组装和拆卸开关座4时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存在便利性差,甚至造成破坏管身、压圈和开关座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包括管身,该管身内形成有相连通并呈阶梯状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电池组件,该第二腔室设有开关座;其中,该管身至少具有分体设置并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该第一腔室形成在第一座体内,该第二腔室则被分为两部分而分别形成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该第二座体在靠近第一座体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抵顶开关座的台阶面。进ー步,该第一座体形成有内螺纹部,该第二座体形成有外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与外螺纹部螺纹连接,该台阶面在该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螺纹连接后抵靠在开关座上。进ー步,该第一座体呈分段式设计,即具有中段部和尾段部,该第一座体的中段部和尾段部之间通过螺纹而可拆卸式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其通过将管身拆分为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并让该第二腔室分别成型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故使得第二腔室在第一座体内的长度被大大缩短,从而能起到降低操作工人组装和拆卸难度的功效;另外在将开关座组装入第一座体上后,再将第二座体和第一座体连接在一起,如此通过第二座体上的台阶面,可以直接抵顶住开关座,而无需像现有技术ー样还额外配备压圈,如此能大大提闻拆装效率,并对生广效率以及广品良率的提闻起到促进作用。附图说明 图I为现有手电筒的整体呈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IA为图I的剖视图;图IB为图I中管身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IC为图I中管身的剖视图;图ID为图I中压圈的结构示意图;图IE为图ID的剖视图;图IF为图I中开关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ー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第二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3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第一座体的中段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4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第一座体的尾段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5的剖视图。图中手电筒100灯头I管身2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开关孔221充电孔222第一座体23内螺纹部231中段部232尾段部233第二座体24台阶面241外螺纹部242后盖3开关座4按钮41压圈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歩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与
技术介绍
同样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号。如图2至图5A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100改良结构,亦包括有灯头I、管身2以及后盖3,由于该灯头I与后盖3均与
技术介绍
相同,故不进行多余描述。 该管身2内形成有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该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相连通并呈阶梯状,从而让开关座4置入第二腔室22时,其靠近第一腔室21的一侧能被准确限位,进而起到便于安装的功效,该第一腔室21则用于设置电池组件(图中未示出)。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该管身2至少具有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该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呈分体设置并可拆卸相连,具体地,该第一腔室21形成在第一座体23内,该第二腔室22则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座体23内,而另一部分则形成在第二座体24内,当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两者相连接后,该第二腔室22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另外,该第二座体24上还设置有台阶面241,该台阶面241设置在靠近于第一座体23的那侧,该台阶面241用于抵顶开关座4,而让开关座4的两侧均能被准确限位。这样,本技术通过将管身2拆分为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并让该第二腔室22分别成型在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内,故其实质上大大缩短了第二腔室22在第一座体23内的长度,如此在将开关座4安装在第一座体23上时非常便利,即能起到降低操作工人组装和拆卸难度的功效;另外,在将开关座4组装入第一座体23上后,才将第二座体24和第一座体23连接在一起,此时进一步通过第二座体24上的台阶面241,可以直接抵顶住开关座4。即本技术无需像现有技术ー样额外配备压圈,如此能大大提高拆装效率,并还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良率高以及节省压圈成本的功效。更具体地,作为该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之间可拆装相连的ー种具体结构,该第一座体23形成有内螺纹部231,该第二座体24形成有外螺纹部242,该内螺纹部231与外螺纹部242螺纹连接,该台阶面241则在该外螺纹部242与内螺纹部231螺纹连接后抵靠在开关座4上。另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座体23呈分段式设计,即具有中段部232和尾段部233,该第一座体23的中段部232和尾段部233之间通过螺纹而可拆卸式相连,该尾段部233则与后盖3相连。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包括管身,该管身内形成有相连通并呈阶梯状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电池组件,该第二腔室设有开关座;其特征在干,该管身至少具有分体设置并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该第一腔室形成在第一座体内,该第二腔室则被分为两部分而分别形成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该第二座体在靠近第一座体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抵顶开关座的台阶面。2.如权利要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拆装的手电筒改良结构,包括管身,该管身内形成有相连通并呈阶梯状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电池组件,该第二腔室设有开关座;其特征在于,该管身至少具有分体设置并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该第一腔室形成在第一座体内,该第二腔室则被分为两部分而分别形成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该第二座体在靠近第一座体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抵顶开关座的台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伟欧阳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格瑞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