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粉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料斗以及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和输送杆,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输送杆上端连接,输送杆的中部设置在料斗内,在输送杆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输送杆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内,在输送套与输出杆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为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机带动螺旋输送片实现粉料的输送,结构简单,螺旋输送片具有输送均匀一致的特点,所以也不会造成堵塞现象。尤其是采用离心电机后,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刷机械,具体是一种涂粉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墙面多采用人工涂刷,不仅工作强度大,还存在效率低延误工期的问题存在。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人工涂刷的劣势就更为明显,所以市场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涂粉机,但都存在体积大,笨重,易堵塞无法连续使用等问题,影响其市场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能连续出料不堵塞的涂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粉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料斗以及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和输送杆,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输送杆上端连接,输送杆的中部设置在料斗内,在输送杆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输送杆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内,在输送套与输出杆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为出料口。所述的电机为偏心电机。在所述的支架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的支架包括底座、立柱以及斜撑,所述的送料机构固定在所述的斜撑上。所述的底座包括如固定杆、后固定杆以及设直在钱固定杆和后固定杆上的中间连接杆,在前固定杆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在后固定杆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电机带动螺旋输送片实现粉料的输送,结构简单,螺旋输送片具有输送均匀一致的特点,所以也不会造成堵塞现象。尤其是采用离心电机后,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支架、2、万向轮,3、控制箱,4、电机,5、注油孔,6、料斗,7、螺旋输送片,8、输送杆,9、输送套,10、输送通道,1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涂粉机,包括由底座、立柱以及斜撑构成的支架1,在支架I下端安装有万向轮2,其中万向轮2为四个,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上,在支架I上的斜撑上固定连接有料斗6以及送料机构,其中送料机构包括电机4和输送杆8,其中电机4优选离心电机,电机4输出轴与输送杆8上端连接,输送杆8的中部设置在料斗6内,在输送杆8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 7,输送杆8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9内,输送套9为橡胶材料,在输送套9与输出杆8之间形 成有输送通道10,在输送通道10的末端为出料口 11。权利要求1.一种涂粉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料斗以及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和输送杆,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输送杆上端连接,输送杆的中部设置在料斗内,在输送杆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输送杆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内,在输送套与输出杆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为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偏心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粉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架下端设置有万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底座、立柱以及斜撑,所述的送料机构固定在所述的斜撑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前固定杆、后固定杆以及设置在钱固定杆和后固定杆上的中间连接杆,在前固定杆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在后固定杆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涂粉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料斗以及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和输送杆,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输送杆上端连接,输送杆的中部设置在料斗内,在输送杆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输送杆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内,在输送套与输出杆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为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电机带动螺旋输送片实现粉料的输送,结构简单,螺旋输送片具有输送均匀一致的特点,所以也不会造成堵塞现象。尤其是采用离心电机后,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高。文档编号E04F21/08GK202627454SQ2012202144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杨秀全, 杨帆 申请人:杨秀全, 杨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粉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料斗以及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电机和输送杆,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与输送杆上端连接,输送杆的中部设置在料斗内,在输送杆的中部设置有螺旋输送片,输送杆的下端设置在输送套内,在输送套与输出杆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为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全,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杨秀全,杨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