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远程手控阀,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操纵阀Ⅰ、操纵阀Ⅱ、启动阀、急停阀和梭阀,启动阀的一路端口设置为输入接口B,操纵阀Ⅰ、操纵阀Ⅱ、急停阀的输出端口具有各自的输出接口,启动阀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梭阀的一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Ⅰ的输入端口、操纵阀Ⅱ输入端口与梭阀的另一输入端口及输出接口连通,梭阀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急停阀的输入端口连通。提高了气动绞车的制动性能,操作更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远程手控阀。
技术介绍
气动绞车作为一种起升装置,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气动绞车是一个重要的工程设备,在机械装置中,为了实现机械装置的动作功能,需要气动、液动或电动等驱动形式,而最常用机械装置的控制装置是气动或液动,因此气动控制装置是实现气动绞车的功能的重要部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机械控制元件,在现有的气动或液动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都是通过二位、三位、多位阀或者其组合来实现的,随着对设备操控性能、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及设备使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原来由多种阀组合而操控的设备的控制装 置,由于是多种阀组的组合,存在多种阀组的不同结构,因此可靠性不高、不方便维修,更不利于阀体之间的集成为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气动绞车的制动性能、操作更方便的安全远程手控阀。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操纵阀I 91、操纵阀II、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启动阀93的一路端口设置为输入接口 B,操纵阀I 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A,操纵阀II 9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D,急停阀94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E,启动阀93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梭阀95的一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I 91的输入端口、操纵阀II 92输入端口与梭阀95的另一输入端口及输出接口连通,梭阀95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急停阀94的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I 91与阀杆组件I 2连接,操纵阀II 92与阀杆组件II 3连接,启动阀93与阀杆组件IV5连接,急停阀94与阀杆组件III4连接,阀杆组件V 6与梭阀95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气源供气时,按下启动阀93,气体经启动阀93到梭阀95,再经急停阀94进入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气控口从而迫使其换向,使输入接口 C中的气路接通,再经梭阀95、急停阀94进入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气控口,启动阀93复位后,输入接口 C与气源仍然保持接通。这样便可操作操纵阀I 91和操纵阀II 92,使输出接口 A、输出接口 D输出动力气体,实现对气动马达的正反转的控制,停止对操作操纵阀I 91和操纵阀II 92的操纵时,气动绞车处于制动。当急停阀94启动时,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气控口断气,停止换向,从而切断输入接口B与输入接口 C的连通,此时操作操纵阀I 91和操纵阀II 92,输出接口 A、输出接口 D无输出动力气体,气动绞车无法操纵,仍处于制动状态。由于设计了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把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集成为一体,增加了急停和启动的功能,增强了控制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减少了占用的空间,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气动绞车的制动性能,操作更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集成一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D-D剖面图;图4为图2的C-C剖面图;图5为图3的B-B剖面图;图6为图5的E-E剖面图。图中标注说明I、壳体,2、阀杆组件I,3、阀杆组件II,4、阀杆组件III,5、阀杆组件 IV, 6,阀杆组件V,91、操纵阀I,92、操纵阀II,93、启动阀,94、急停阀,95、梭阀。具体实施方式从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启动阀93的一路端口设置为输入接口 B,操纵阀I 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A,操纵阀II 9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D,急停阀94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 E,启动阀93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梭阀95的一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I 91的输入端口、操纵阀II 92输入端口与梭阀95的另一输入端口及输入接口 C连通,梭阀95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急停阀94的输入端口连通。当气源供气时,按下启动阀93,气体经启动阀93到梭阀95,再经急停阀94进入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的气控接口,从而迫使其换向,使输入接口 C与气源接通,再经梭阀95到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的气控接口,启动阀93复位后,输入接口 C与气源仍然接通。这样便可操作操纵阀I 91和操纵阀II 92,使输出接口 A、输出接口 D输出动力气体,实现对气动马达的正反转的控制,停止对操作操纵阀I 91和操纵阀II 92的操纵时,气动绞车处于制动。当急停阀94启动时,气动绞车控制模块中单气控二位三通阀的气控接口断气,停止换向,从而切断输入接口 B与输入接口 C的连通,此时输出接口 A、输出接口 D无输出动力气体,气动绞车无法操纵,仍处于制动状态。图2为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集成一体示意图,结合图3、图4、图5、图6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操纵阀I 91、操纵阀II 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设置为一体,设置包含有壳体I、阀杆组件I 2、阀杆组件II 3、阀杆组件III 4、阀杆组件IV 5和阀杆组件V 6,操纵阀I 91与阀杆组件I 2连接,操纵阀II 92与阀杆组件II 3连接,启动阀93与阀杆组件IV 5连接,急停阀94与阀杆组件III 4连接,阀杆组件V 6为梭阀95的阀杆组件。在壳体I的竖向方向上设置有四个腔体,在壳体I的横向方向上设置有一个腔体,阀杆组件I 2、阀杆组件II 3、阀杆组件III4和阀杆组件IV 5分别设置在竖向方向上的腔体中,阀杆组件V 6设置在横向方向上的腔体中。在阀杆组件III 4的腔体上设置有输入接口 B,在阀杆组件IV 5的腔体上设置有输出接口 E,在阀杆组件I 2的腔体上设置有输出接口 A,在阀杆组件II 3的腔体上设置有输出接口 D,在阀杆组件V 6的腔体上设置有输入接口 C,阀杆组件III 4的腔体设置为与阀杆组件V 6的腔体连通,阀杆组件V 6的腔体设置为分别与阀杆组件IV 5的腔体、阀杆组件I 2的腔体和阀杆组件II 3的腔体连通。接上气源后,从输入接口 B进气,按下阀杆组件III 4,动力气体进入阀杆组件V 6的腔体,推动阀杆组件V 6右移,由于急停阀94为常开型,动力气体从输出接口 E排出,再由输入接口 C进入阀杆组件V 6的腔体,推动阀杆组件V 6向左运动,启动阀93回位,进而 持续使输出接口 E排出动力气体和输入接口 C进入动力气体,操纵阀杆组件I 2,可使输出接口 A排出动力气体,操纵阀杆组件II 3,可使输出接口 D排出动力气体,从而实现对气动马达正反转的控制,停止操纵阀杆组件I 2和阀杆组件II 3,输出接口 A和输出接口 D停止排出动力气体,绞车实现制动。操纵阀杆组件IV 5,输出接口 E停止排出动力气体,输入接口 C停止进入动力气体,气动绞车处于制动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远程手控阀,其特征是包括壳体(I)和设置在壳体(I)上的操纵阀I(91)、操纵阀II (92 )、启动阀(93 )、急停阀(94 )和梭阀(95 ),所述启动阀(93 )的一路端口设置为输入接口 B,操纵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远程手控阀,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操纵阀Ⅰ(91)、操纵阀Ⅱ(92)、启动阀(93)、急停阀(94)和梭阀(95),所述启动阀(93)的一路端口设置为输入接口B,操纵阀Ⅰ(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A,操纵阀Ⅱ(9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D,急停阀(94)的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接口E,启动阀(93)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梭阀(95)的一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Ⅰ(91)的输入端口、操纵阀Ⅱ(92)输入端口与梭阀(95)的另一输入端口及输出接口连通,梭阀(95)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急停阀(94)的输入端口连通,操纵阀Ⅰ(91)与阀杆组件Ⅰ(2)连接,操纵阀Ⅱ(92)与阀杆组件Ⅱ(3)连接,启动阀(93)与阀杆组件Ⅳ(5)连接,急停阀(94)与阀杆组件Ⅲ(4)连接,阀杆组件Ⅴ(6)与梭阀(9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学山,胡玉先,魏胜权,黄强,王自发,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巨菱钻探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