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85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车,包括台车主体、若干个安装在台车主体的底部且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自由运动的车轮、防滑装置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二个母连接部设置在台车主体的相邻的两个侧边外沿,二个母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母连接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二个公连接部设置在台车主体的相邻的另两个侧边外沿,二个公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样,公连接部的中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台车可以相互连接一次推送几个台车的货物,节约搬运时间,可以平稳堆叠存放时不占用太大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搬运用的平台车
技术介绍
在制造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或是在物流业货品周转中,为了使空间尽其运作,在规划时,常常会使用一些节省人力、成本较低的平台车作为周转搬运之用,来达到高效能、省人力。但是现有的平台车是在一块平板上装置几个轮子,在表面的一端或两端装置阻挡板作为防止物品滑落用,在使用过程中,每次只能推或拉动一个平台车,而且在保存时,由于阻挡板以及轮子滚动的原因,平台车不能平稳的向上堆叠,不仅形成安全隐患而且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来存放,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每次只能推或拉动一个平台车,且不能平稳向上堆置的影响效率以及占用储存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相互连接和平稳堆叠的台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台车,包括台车主体、若干个安装在台车主体的底部且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自由运动的车轮、防滑装置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二个母连接部,所述二个母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母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连接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二个公连接部,所述二个公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另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公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样,所述公连接部的中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板。依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所述母连接部设置有二个连接凹部,所述公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凹部的位置设置有二个连接凸部。依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所述防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防滑垫圈,所述防滑垫圈是一个柱状体中间开设有固定孔;至少一个防滑孔,所述防滑孔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所述防滑孔中间固定有固定销,所述防滑垫圈与所述防滑孔是以固定销插入固定孔的方式连接;若干个防滑凸点,所述防滑凸点凸出于所述台车主体上。依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还包括若干个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表面上相对于车轮位置的十字凹槽,所述稳定装置的中间有一车轮调位凸点,所述车轮调位凸点到十字凹槽的四个端点的距离等于放入的车轮长度。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第一、本技术的台车可以相互连接一次推送几个台车的货物,节约搬运时间;第二、本技术的台车可以平稳堆叠存放时不占用太大空间;第三、本技术的台车具有防滑装置,可以让物品在台车上不会在搬运中滑动掉落。当然,实施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台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台车的一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台车的另一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台车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防滑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稳定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请参考图I至图4本技术一种台车的立体图,一种台车1,包括台车主体10、若干个安装在台车主体10的底部且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自由运动的车轮20、防滑装置30和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二个母连接部41,所述二个母连接部41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10的相邻的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母连接部41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台车主体10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连接部4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411 ;还包括二个公连接部42,所述二个公连接部42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10的相邻的另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公连接部42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台车主体10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样,所述公连接部42的中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孔41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板421。当要一次运送较多的物品时,可以将公连接部42靠在母连接部41上,使得连接销板421插入连接孔411中,这样就可以一次平稳搬运多一点的物品。另外在母连接部41上可以设置二个连接凹部412,而在公连接部42相对于连接凹部412的位置设置二个连接凸部422,当公连接部42靠在母连接部41上时,二个连接凸部422卡接二个连接凹部412,使得台车I的连接更加稳固。请参考图5是本技术防滑装置的立体图,防滑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防滑垫圈31,所述防滑垫圈31是一个柱状体中间开设有固定孔311 ;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滑孔32,所述防滑孔32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10上,所述防滑孔32中间固定有固定销321,所述防滑垫圈31与所述防滑孔32是以固定销321插入固定孔311的方式连接;还包括若干个防滑凸点33,所述防滑凸点33凸出于所述台车主体10上,防滑垫圈31及防滑凸点33的摩擦阻挡力量使得承载的物品放在台车I上不至于滑动掉落。请参考图6是本技术稳定装置的立体图,台车I还包括若干个稳定装置50,本实施例中的数量是四个,所述稳定装置50为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10表面上相对于车轮20位置的十字凹槽51,所述稳定装置50的中间有一车轮调位凸点52,所述车轮调位凸点52到十字凹槽51的四个端点的距离等于放入的车轮20的长度。台车I在存放时,当车轮20堆叠在台车主体10上时,车轮20首先触碰到车轮调位凸点52,由于车轮20可以全方向的转动,因此,受到车轮调位凸点52的阻挡顺势滑落到十字凹槽51的四个凹槽的其中一个中,如此,台车I可以平稳堆叠存放。另外,由于十字凹槽51是个凹槽,容易在清洗时留下水溃,因此可以在台车主体10上开设排水槽60,将十字凹槽51中的水溃排出,不至污染使用场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第一、本技术的台车可以相互连接一次推送几个台车的货物,节约搬运时间;第二、本技术的台车可以平稳堆叠存放时不占用太大空间;第三、本技术的台车具有防滑装置,可以让物品在台车上不会在搬运中滑动掉落。当然,实施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台车,包括台车主体、若干个安装在台车主体的底部且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自由运动的车轮、防滑装置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二个母连接部,所述二个母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母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连接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 二个公连接部,所述二个公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另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公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样,所述公连接部的中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连接部设置有二个连接凹部,所述公才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凹部的位置设置有二个连接凸部。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防滑垫圈,所述防滑垫圈是一个柱状体中间开设有固定孔; 至少一个防滑孔,所述防滑孔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所述防滑孔中间固定有固定销,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车,包括台车主体、若干个安装在台车主体的底部且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自由运动的车轮、防滑装置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二个母连接部,所述二个母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母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连接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二个公连接部,所述二个公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相邻的另两个侧边外沿,所述二个公连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台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样,所述公连接部的中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鸿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云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