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67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张力补偿器,具有:筒状的外壳;呈嵌套状地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的伸出方向和缩回方向相对移动的直径不同的多个筒状部件;封闭上述外壳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的端板;以及对上述多个筒状部件朝上述缩回方向施力的弹簧,上述张力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筒状部件设置有止挡部,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比与该筒状部件邻接且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进一步朝上述缩回方向侧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筒状部件过度缩回而发生不良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张カ补偿器。
技术介绍
在架空电缆、特别是电车线中,由于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伸縮、或者是磨损等,架线张カ会发生变化。当架线的张カ变化大时,会对集电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集电弓与拉紧夹等碰撞从而导致电车线断裂。因此,需要使电车线的张カ始終保持大致恒定。为此,以往提出有各种张カ补偿器。图2示出近年来最为常用的弹簧式张カ补偿器,如图2所示,张カ补偿器具有外壳I、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它们同心设置,并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使杆4、内筒3、外筒2分别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外壳I ;多个内向凸缘部la、2a、3a,它们分别设 置在上述外壳I、上述外筒2以及上述内筒3的伸出方向侧;多个外向凸缘部2b、3b、4b,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外筒2、内筒3以及杆4的缩回方向侧;多个螺旋弹簧5、6、7,它们同心地夹装在上述外壳I与上述外筒2之间、上述外筒2与上述内筒3之间、以及上述内筒3与上述杆4之间,对上述外筒2、上述内筒3以及上述杆4朝使它们缩入上述外壳I的方向(即缩回方向)施力,各螺旋弹簧5、6、7的两端分别被上述内向凸缘部和上述外向凸缘部卡止;端板10,其设置在上述外壳I的缩回方向侧,用于对上述外壳I的缩回方向侧进行封闭;线侧连结部15,其连结在上述杆4的伸出方向侧,用于与架线16连结;支柱侧连结部11,其固定于端板10的伸出方向侧,用于将张力补偿器固定于支柱12 ;以及开孔支架13,其固定在外壳I的上表面侧,经由绳索14将张カ补偿器固定干支柱。当进行组装吋,将弹簧5、外筒2、弹簧6、内筒3、弹簧7以及杆4依次组装在外壳I内。然后,利用端板10封闭外壳I的缩回方向侧,并借助设置于该端板10的支柱侧连结部11将该张力补偿器固定干支柱。然后,利用绳索14借助固定于外壳I的上表面侧的开孔支架13将张カ补偿器连结于支柱。最后,将架线16连结于线侧连结部15。这样,当架线16的张カ发生变化时,各弹簧5、6、7伸縮,从而外筒2、内筒3、杆4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架线16的张カ始終保持恒定。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张カ补偿器中,当架线16伸长而杆4、内筒3、外筒2缩回吋,如图3所示,若相对靠径向内侧的筒状部件4、3的缩回量大于相对靠径向外侧的筒状部件3、2的缩回量,则相对靠径向内侧的筒状部件4、3的外向凸缘部4b、3b会勾挂于相对靠径向外侧的筒状部件3、2,在该状态下,当架线16再次缩短时,筒状部件无法伸出,从而张カ补偿器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筒状部件过度缩回而发生不良情况的张カ补偿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I涉及ー种张カ补偿器,该张カ补偿器具有筒状的外壳;呈嵌套状地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内側、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的伸出方向和缩回方向相对移动的直径不同的多个筒状部件;封闭上述外壳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的端板;以及对上述多个筒状部件朝上述缩回方向施力的弹簧,上述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筒状部件设置有止挡部,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比与该筒状部件邻接且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进ー步朝上述缩回方向侧移动。由此,由于在筒状部件设置有止挡部,因此,能够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过度缩回而勾挂于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设置于上述多个筒状部件中的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且朝径向内侧突出至能够与设置于邻接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向凸缘部抵接的位置。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张カ 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设置于上述多个筒状部件中的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伸出方向侧的端部,且朝径向外侧突出至能够与设置于邻接的筒状部件的上述伸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向凸缘部抵接的位置。根据技术方案3,由于止挡部设置于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伸出方向侧的端部,因此,该止挡部露出至张カ补偿器的外部,因此能够方便地设置该止挡部。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张カ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是螺栓。由此,通过将螺栓拧入设置于筒状部件的贯通孔就能够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过度缩回而勾挂于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便于安装、拆卸。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张カ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是U形棒。由此,仅通过将U形棒插入设置于筒状部件的贯通孔就能够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过度缩回而勾挂于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并且,与使用螺栓作为止挡部的情况相比,无需进行将螺栓一一拧紧的作业,能够迅速地进行安装,并且能够防止螺栓脱落而造成其他不良情況。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张力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是通过将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朝内侧折弯而形成的凸缘部。并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张カ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张力补偿器中,上述止挡部是通过将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伸出方向侧的端部朝外侧折弯而形成的凸缘部。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6、7,利用通过将筒状部件的端部折弯而形成的凸缘部来作为止挡部,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且能够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以往的张カ补偿器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以往的张カ补偿器的筒状部件过度缩回的状态的示意图。标号说明I :外壳;2 :外筒;3 :内筒;4 :杆;la、2a、3a :内向凸缘部;2b、3b、4b :外向凸缘部;5、6、7 :螺旋弹黃;9a、9b :螺检;10 :端板;11 :支柱侧连结部;12 :支柱;13 :开孔支架;14 绳索;15 :线侧连结部;16 :架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本技术的说明中,将各筒状部件从外壳伸出的方向称作伸出方向,将各筒状部件缩入外壳的方向称作缩回方向。首先,參照图I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张カ补偿器具有外壳I、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它们同心设置,并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使杆4、内筒3、外筒2分别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外壳I ;多个内向凸缘部la、2a、3a,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外壳I、上述外筒2以及上述内筒3的伸出方向侧;多个外向凸缘部2b、3b、4b,它们分别设置在上述外筒2、内筒3以及杆4的缩回方向侧;多个螺旋弹簧5、6、7,它们同心地夹装在上述外壳I与上述外筒2之间、上述外筒2与上述内筒3之间、以及上述内筒3与上述杆4之间,对上述外筒2、上述内筒3以及上述杆4朝使它们缩入上述外壳I的方向(即缩回方向)施力,各螺旋弹簧5、6、7的两端分别被上述内向凸缘部和上述外向凸缘部卡止;端板10,其设置在上述外壳I的缩回方向侧,用于对上述外壳I的缩回方向侧进行封闭;线侧连结部15,其连结在上述杆4的伸出方向侧,用干与架线连结;支柱侧连结部11,其固定于端板10的伸出方向侧,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补偿器,该张力补偿器具有:筒状的外壳;呈嵌套状地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的伸出方向和缩回方向相对移动的直径不同的多个筒状部件;封闭上述外壳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的端板;以及对上述多个筒状部件朝上述缩回方向施力的弹簧,上述张力补偿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筒状部件设置有止挡部,防止相对靠内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比与该筒状部件邻接且相对靠外侧的筒状部件的上述缩回方向侧的端部进一步朝上述缩回方向侧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学佐佐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