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58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该滤筒包括筒体,包括底壁和至少一侧壁以限定一个内部空间以收容滤芯,以及开口端。筒体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侧旋部,端盖,用以与所述开口端相连接,端盖之上设置至少一通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侧旋部配合的第二螺纹侧旋部。其特征在于每一螺纹侧旋部包括第一平行导轨,与第一平行导轨连接的倾斜导轨,以及与所述倾斜导轨连接的第二平行导轨。具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滤筒克服了安装质量不可靠、密封性能不可能等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用于过滤系统的过滤装置,,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浄水器预过滤用的浄水器滤筒。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的市政供水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家用浄水器,尤其是安装在厨房水槽下的浄水器装置正逐步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有浄水器主要由各种不同性能的过滤介质和筒体组成,过滤介质用于去除自来 水中的各种杂质或污染物,筒体部分用于收容滤芯以及耐受自来水的压カ,属于重要的结构安全部件。由于市政供水管道中的压カ条件非常复杂,浄水器的筒体设计如果不合理或者安装不合格,一旦漏水,可能会给用户造成麻烦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图I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滤筒结构。该滤筒结构主要部件包括筒盖I、筒体2和密封圈3。图I中筒盖I设置外螺纹,筒体2设置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进行连接,见附图I-A ;密封圏3安装在筒盖I和筒体2的端面之间,见附图I-B ;筒体2底部通常设计为平面,底部和侧壁通过圆弧进行过渡,见附图I-C (未标示)。组装时,将密封圈3放置在筒体2相应位置,然后将筒盖I通过螺纹拧到筒体2上,最后螺纹旋转到底后压缩密封圈3,从而实现整个滤筒的密封。由于该设计使用连续螺纹进行连接,且密封圈3放置在筒盖I和筒体2端面之间,安装人员需要将筒盖拧到底才能得到密封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筒盖I和筒体2的移动距离以及密封圈3的压缩量完全取决于安装人员的主观感觉,可能出现安装不稳固。另外,由于筒体2底部为平面,底部和侧壁过渡的圆弧处应カ集中明显,可能会造成该处破裂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浄水器滤筒。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该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底壁和至少ー侧壁以限定ー个内部空间以收容滤芯,以及开ロ端。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侧旋部。该滤筒包括端盖,用以与所述开ロ端相连接,端盖之上设置至少一通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侧旋部配合的第二螺纹侧旋部,其中,第一螺纹侧旋部与第二螺纹侧旋部构造成相互锁紧的结构,当所述端盖朝一定方向旋转吋,所述端盖朝所述筒体底壁的方向移动由所述第一螺纹侧旋部和第二螺纹侧旋部确定的距离以密封所述筒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该滤筒包括该滤筒包括筒体,包括底壁和至少ー侧壁以限定ー个内部空间以收容滤芯,以及开ロ端;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侧旋部;端盖,用以与所述开ロ端相连接,端盖之上设置至少一通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侧旋部配合的第二螺纹侧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侧旋部包括第一平行导轨,与第一平行导轨连接的倾斜导轨,以及与所述倾斜导轨连接的第二平行导轨。第一螺纹侧旋部的第一平行导轨与第二平行导轨之间距Dl大致上等于所述第二螺纹侧旋部的第一平行导轨与第二平行导轨之间距D2。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还包括至少ー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与所述端盖之间。端盖还包括从所述端盖顶部向下延伸的法兰,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筒体内侧壁与所述法兰外侧壁之间。与现有滤筒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筒盖和筒体使用螺纹侧旋部相互连接配合,安筒盖和筒体移动的距离由螺纹侧旋部的第一平行导轨与第二平行导轨之间距来決定,而非安装人员的主观感觉,滤筒安装完成后的质量更加稳定。另外,所述密封圈布置在筒盖和筒体的侧壁之间,而非端面之间,即使筒盖和筒体在轴向有一定的松动也不会影响滤筒的密封性能;另外,筒盖和筒体耐受压力的端面截面为椭圆形状,分散了应力,可有效避免转角处应カ集中而造成的破裂漏水事故。 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滤筒的截面示意图;图1-A、B、C是现有滤筒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A、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D、E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所有实施例都是对本专利技术构思的示意性地描述,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现在參照附图,其中所有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附图显示了做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该滤筒具有便携型的结构,可以用于浄水器作为预过滤装置使用。如图2和图3所示,滤筒100包括筒体102、筒盖或者端盖104以及密封元件106。筒体102包括底部或者底壁108,沿着底部108向上延伸的侧壁110,以及开设于侧壁110顶部的开ロ端112。底部108和侧壁110形成ー个内部空间用以收容滤芯113。所述筒体102耐受自来水压カ的内侧端面为椭圆形截面,也就是说或筒体的底部大致成拱形结构,如图2和图2-B所示。所述拱形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水平状的环座(见图3),以便在需要筒体站立在水平面上的时候可以平稳地放在该水平面上。在侧壁110的外侧靠近开ロ端1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侧旋部1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在侧壁1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侧旋部(另ー个在背面,未示出)。也就是说沿筒体的轴心成180度角间隔分布。每个螺纹侧旋部分为3段,中间段为螺纹,起导向作用,首尾段为平导轨,起承重作用,首尾段平导轨大体上平行且垂直于筒盖的轴心。根据筒体的尺寸大小和不同应用可以设置更多的螺纹侧旋部分布在筒体的外側。更具体地说,第一螺纹侧旋部114包括第一平行导轨116,与第一平行导轨连接的倾斜导轨118,以及与倾斜导轨连接的第二平行导轨120。其中,第二导轨120呈水平状,大体上与开ロ端112的边缘平齐。作为ー种实施例,第一螺纹侧旋部114可以一体成型在侧壁110的外側。也就是说,第一平行导轨116、倾斜导轨118、第二平行导轨120可以用注射模塑的方式或者其他业界已知的方式一体形成或者可以分离地形成并平滑地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平行导轨116也大致上水平状。第一平行导轨116与第二平行导轨120平行且垂直于筒体102的轴心线X。第一平行导轨116与第二平行导轨12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1。倾斜导轨118与第一平行导轨116成一定倾斜角度地相互连接。例如,倾斜导轨118与第一平行导轨116所形成的夹角在5-60度之间。作为另ー个实施例,倾斜导轨118与第一平行导轨116所形成的夹角在15-45度之间。在第一螺纹侧旋部114的下方一定距离的位置,沿着筒体102的侧壁110的外侧形成有突出的凸缘122。凸缘122的某一位置或者靠近凸缘下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标记124。所述筒盖104耐受自来水压カ的内侧端面为椭圆形截面即筒盖104具有椭圆的顶 部136,如图2所示。筒盖104边缘向下延伸有第一侧壁126。从筒盖内侧顶部向下延伸形成有法兰或者第二侧壁128。筒盖104还包括设置其上的孔130以及相连通的孔132使得筒体内部与外界连通。筒盖104内侧的第一侧壁126设置有与第一螺纹侧旋部配合的第二螺纹侧旋部134,其形状大体上与第一螺纹侧旋部114匹配。换句话说,第一螺纹侧旋部与第二螺纹侧旋部构造成相互锁紧的结构,当所述端盖朝一定方向旋转时,所述端盖朝所述筒体底壁的方向移动由所述第一螺纹侧旋部和第二螺纹侧旋部确定的距离以密封所述筒体。具体地来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筒盖104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过滤系统的滤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组件包括:筒体,包括底壁和至少一侧壁以限定一个内部空间以收容滤芯,以及开口端;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侧旋部;端盖,用以与所述开口端相连接,端盖之上设置至少一通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侧旋部配合的第二螺纹侧旋部;其中,当所述端盖朝一定方向旋转时,所述端盖朝所述筒体底壁的方向移动由所述第一螺纹侧旋部和第二螺纹侧旋部确定的距离以密封所述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必勇
申请(专利权)人:三M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