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单元和一种反渗透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543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单元和一种反渗透过滤系统。该增压单元包括:增压泵,增压泵的泵流体出口连接至增压单元的流体出口接头;以及壳体。壳体包括外壳体和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增压泵设置在内壳体的内腔中。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连接至增压单元的流体入口接头,并且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连接至增压泵的泵流体入口。反渗透过滤系统包括上述增压单元。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压单元和反渗透过滤系统能够在确保充足的进水压力的同时,有效地减振降噪,并以成本节约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冷却。以成本节约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冷却。以成本节约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单元和一种反渗透过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过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过滤系统的增压单元以及具有该增压单元的反渗透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反渗透过滤系统是居民饮用水过滤中常用的一种过滤系统。在反渗透过滤系统中,为了确保流入反渗透过滤器的原水具有足够的进水压力,通常在反渗透过滤系统的进水管路中设置包括增压泵的增压单元。在设置有增压单元的这种反渗透过滤系统的实际使用中,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影响反渗透过滤系统的用户体验。另外,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将会不利地升高增压泵的温度,影响增压泵以及反渗透过滤系统的使用。
[0004]为此,期望对上述反渗透过滤系统进行改进,以期在确保足够的进水压力的同时,减少振动与噪音,以改善用户体验,并且提供有效的冷却,确保反渗透过滤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减少反渗透过滤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反渗透过滤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以期改善反渗透过滤系统的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在反渗透过滤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冷却,确保反渗透过滤系统的正常工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单元,该增压单元设置有流体入口接头和流体出口接头。该增压单元包括:增压泵,增压泵设置有泵流体入口和泵流体出口,泵流体出口连接至流体出口接头;以及壳体,增压泵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外壳体内,增压泵设置在内壳体的内腔中。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连接至流体入口接头,并且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连接至泵流体入口。
[0007]增压泵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上盖,上盖安装至内壳体的开口端以与内壳体共同限定用于容置增压泵的容置空间。增压泵的底部由下部弹性构件支承,使得增压泵设置成能够在容置空间内沿壳体的轴向方向运动。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增压泵设置有环绕泵流体入口的入口筒形部和环绕泵流体出口的出口筒形部,流体出口接头的一端穿过上盖并与出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并且流体出口接头能够相对于出口筒形部沿轴向方向运动。增压单元还设置有第一中间接头,第一中间接头的一端与入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第一中间接头的另一端流体地连接至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第一中间接头能够相对于入口筒形部沿轴向方向运动。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增压单元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流体出口接头的所述一端经第一密封件与出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并且第一中间接头的所述一端经第二密封件与入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接头的所述另一端经第二中间接头流体地连接至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盖设置有供流体出口接头穿过的第一筒形部和供第一中间接头穿过的第二筒形部。第一筒形部和第二筒形部自上盖朝向容置空间内延伸,第一筒形部适于与出口筒形部沿轴向方向间隔开,并且第二筒形部适于与入口筒形部沿轴向方向间隔开。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筒形部与出口筒形部对准,并且/或者第二筒形部与入口筒形部对准。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接头固定有第一止挡板,第一止挡板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筒形部与出口筒形部之间。第一中间接头固定有第二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二筒形部与入口筒形部之间。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增压单元设置有第一上部弹性构件和第二上部弹性构件。第一上部弹性构件环绕出口筒形部,并且构造成将第一止挡板朝向第一筒形部偏压。第二上部弹性构件环绕入口筒形部,并且构造成将第二止挡板朝向第二筒形部偏压。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增压单元还设置有柔性垫,柔性垫设置成覆盖上盖。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增压单元还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设置在增压泵的外周壁与内壳体的内壁之间。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通道沿壳体的轴向方向螺旋地延伸。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体地连接并且沿壳体的轴向方向彼此交替地螺旋延伸,第一流道具有流体入口,并且第二流道具有流体出口。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过滤系统,包括:初滤单元,初滤单元设置成过滤原水以得到净水;以及反渗透过滤单元,反渗透过滤单元构造成对从初滤单元流出的净水进一步过滤。反渗透过滤系统还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增压单元,该增压单元设置在反渗透过滤单元的入水口的上游。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初滤单元的出口连接至增压单元的流体入口接头,并且增压单元的流体出口接头连接至反渗透过滤单元的入水口。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为增压单元设置内部具有流体通道的双壳体结构,使流体在被增压泵增压之前在双壳体结构内的流体通道中流动,形成流体隔音屏障,可以在限制噪声传递的同时,提供有效的冷却,降低成本,并且通过在增压泵与壳体之间提供轴向柔性和径向柔性,可以防止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传递至壳体,并且有利地设置覆盖上盖的柔性垫,可以进一步限制噪声传递至增压单元的壳体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增压单元和反渗透过滤系统能够在确保充足的进水压力的同时,有效地减振降噪,并以成本节约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23]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0024]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过滤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25]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过滤系统的增压单元的立体图;
[0026]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增压单元的局部剖切图,示出了增压单元的壳体的结构;
[0027]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增压单元的内壳体的立体图;
[0028]图5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增压单元的另一局部剖切图,示出了增压单元的内部结构;
[0029]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剖切图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增压单元的上部部分;以及
[0030]图7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增压单元的缓冲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过滤系统可以用于对市政自来水进行过滤,也可以用于对其他流体进行过滤。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单元,所述增压单元设置有流体入口接头和流体出口接头,所述增压单元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有泵流体入口和泵流体出口,所述泵流体出口连接至所述流体出口接头;以及壳体,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以及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流体入口连接至所述流体入口接头,并且所述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连接至所述泵流体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增压泵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安装至所述内壳体的开口端以与所述内壳体共同限定用于容置所述增压泵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增压泵的底部由下部弹性构件支承,使得所述增压泵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增压泵设置有环绕所述泵流体入口的入口筒形部和环绕所述泵流体出口的出口筒形部,所述流体出口接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盖并与所述出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并且所述流体出口接头能够相对于所述出口筒形部沿所述轴向方向运动;以及所述增压单元还设置有第一中间接头,所述第一中间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所述第一中间接头的另一端流体地连接至所述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所述第一中间接头能够相对于所述入口筒形部沿所述轴向方向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增压单元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流体出口接头的所述一端经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出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一中间接头的所述一端经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入口筒形部密封地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接头的所述另一端经第二中间接头流体地连接至所述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单元,其中,所述上盖设置有供所述流体出口接头穿过的第一筒形部和供所述第一中间接头穿过的第二筒形部;以及所述第一筒形部和所述第二筒形部自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延伸,所述第一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必勇王建华约翰
申请(专利权)人:三M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