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缪德旸专利>正文

一种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751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装置包括进水口、浮渣挡板、出水口、集水器、进水分配器、驱动机构、传动轴、工作桥、沉降板、刮泥管、刮板组、底轴承及刮板件、刮臂、柱形澄清池和支撑龙骨,所述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进水分配器、刮臂和底轴承及刮板件,调节补偿器一段连接通过拉绳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弹性补偿器一端与沉降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池壁上。根据水质的变化调节沉降板的倾斜角度。当进水浊度较高时,适当调升澄清器内沉降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防止沉降板间隙的堵塞。当进水浊度变小时,适当调小澄清设备中沉降板与地面的夹角,可以提高澄清设备的沉淀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的可调沉降板角度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处理沉淀澄清环节中,使用的技术与设备安装的沉降板均采取固定式的结构方式。将水中杂质絮凝沉降下来形成沉泥,沿着沉降板安装的角度借助沉泥堆积后自身的重力下滑,集中形成泥束。沉泥下滑的基本条件是泥与水的重力差,在沉降板内引起的下滑力大于水面和沉降板板面形成的磨擦阻力之和。如果沉降板安装的角度较小,则泥的下滑力不能克服水面和沉降板板面对泥的阻力,造成泥不易下滑沉降。反之,当倾角过大,减小了沉淀面积,即降低了沉降效率,体现不出沉降板沉降的优势。当进水水质发生变 化时,固定安装的结构,不能顺应水质的变化,很容易造成沉降板堵塞或者是沉降效率低,或出水水质的不能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的可调沉降板角度的澄清沉淀装置。能够根据水质的变化可以方便的调节沉降板的倾斜角度。当进水浊度较高时,适当调升澄清池内沉降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防止沉降板间隙的堵塞。当进水浊度变小时,适当调小澄清设备中沉降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提高澄清沉淀装置的沉淀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口、浮渣挡板、出水口、集水器、进水分配器、驱动机构、传动轴、工作桥、沉降板、刮泥管、刮板组、底轴承及刮板件、刮臂、柱形澄清池和支撑龙骨,所述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进水分配器、刮臂和底轴承及刮板件,调节补偿器一段连接通过拉绳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弹性补偿器一端与沉降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池壁上。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控制器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控制器包括涡轮和滚杠。所述调节补偿器包括支架和固定在进水口的活板,所述活板是成并列排放的活板。所述沉降板采用单片形式安装。所述沉降板与所述支撑龙骨成50至70度角安装,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传动轴垂直设置。沿所述龙骨方向在所述沉降板上方,且以所述沉降板间隔的距离作为间距安装活动卡具,所述活动卡具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底轴承及刮板件设置于集泥坑内,所述集泥坑的侧壁与所述传动轴径向成62度角设直。所述浮渣挡板设置于进水口处,所述集水器设置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进水分配器,另一端连接污水管,所述工作桥设置于所述澄清池的顶部,所述沉降板下端与龙骨活动连接,上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根据水质的变化方便的调节沉降板的倾斜角度。当进水浊度较高时,适当调升澄清器内沉降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防止沉降板间隙的堵塞。当进水浊度变小时,适当调小澄清设备中沉降板与地面的夹角,可以提高澄清设备的沉淀效率。沉降板采用单片安装形式,当澄清池内某一片沉降板或者某一区域沉降板发生损坏,可以方便的更换损坏的沉降板。解决了以前沉降板某一部分发生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70°活动链接的沉降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50°活动链接的沉降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圆形澄清池的澄清沉淀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方形澄清池的澄清沉淀装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器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器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调节补偿器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弹性补偿器示意图;图中1.进水口,2.浮渣挡板,3.出水口,4.集水器,5.进水分配器,6.驱动机构,7.传动轴,8.工作桥,9.沉降板,10.刮泥管,11.刮板组,12.底轴承及刮板件,13.刮臂,14.柱形澄清池,15.调节补偿器,16.控制器,17.弹性补偿器,18.螺母,19.拉杆,20.涡轮,21.滚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口 I、浮渣挡板2、出水口 3、集水器4、进水分配器5、驱动机构6、传动轴7、工作桥8、沉降板9、刮泥管10、刮板组11、底轴承及刮板件12、刮臂13、柱形澄清池14和支撑龙骨22,所述传动轴7上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机构6、进水分配器5、刮臂13和底轴承及刮板件12,调节补偿器15 —段连接通过拉绳与控制器16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弹性补偿器17—端与沉降板9连接、另一端通过拉杆19固定在所述柱形澄清池14的池壁上。所述柱形澄清池14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控制器16包括螺杆和螺母18。所述柱形澄清池14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控制器16包括涡轮20和滚杠21。所述调节补偿器15包括支架和固定在进水口的活板,所述活板是成并列排放的活板。所述沉降板9采用单片形式安装。所述沉降板9与所述支撑龙骨22成50至70度角安装,所述支撑龙骨22与所述传动轴7垂直设置。沿所述龙骨方向在所述沉降板9上方,且以所述沉降板9间隔的距离作为间距安装活动卡具,所述活动卡具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底轴承及刮板件12设置于集泥坑内,所述集泥坑的侧壁与所述传动轴7径向成62度角设置。所述浮渣挡板2设置于进水口 I处,所述集水器4设置于所述出水口 3处。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进水分配器5,另一端连接污水管,所述工作桥8设置于所述柱形澄清池14的顶部,所述沉降板9下端与龙骨活动连接,上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7上。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口、浮渣挡板、出水口、集水器、进水分配器、驱动机构、传动轴、工作桥、沉降板、刮泥管、刮板组、底轴承及刮板件、刮臂、柱形澄清池和支撑龙骨,所述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进水分配器、刮臂和底轴承及刮板件,其特征在于调节补偿器一段连接通过拉绳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弹性补偿器一端与沉降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池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控制器包括螺杆和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控制器包括涡轮和滚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补偿器包括支架和固定在进水口的活板,所述活板是成并列排放的活板。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采用单片形式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与所述支撑龙骨成50至70度角安装,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传动轴垂直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龙骨方向在所述沉降板上方,且以所述沉降板间隔的距离作为间距安装活动卡具,所述活动卡具与所述拉杆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轴承及刮板件设置于集泥坑内,所述集泥坑的侧壁与所述传动轴径向成62度角设置。9.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口、浮渣挡板、出水口、集水器、进水分配器、驱动机构、传动轴、工作桥、沉降板、刮泥管、刮板组、底轴承及刮板件、刮臂、柱形澄清池和支撑龙骨,所述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进水分配器、刮臂和底轴承及刮板件,其特征在于:调节补偿器一段连接通过拉绳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弹性补偿器一端与沉降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所述柱形澄清池的池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德旸刘杰路辉
申请(专利权)人:缪德旸刘杰路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