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保护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530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其包括伞顶和伞架,其中,伞顶包括:伞盖、盖间连接部、盖支撑件和底框,伞架为钢筋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护伞能够随时开合,在不影响物料正常运输的同时防止井下人员被散落物料砸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保护伞,特别是ー种井下作业保护伞
技术介绍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进行人工挖孔桩井下作业时,提升物料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物料散落而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它能确保施工人员在进行挖孔桩井下作业时,不被散落的提升物料所砸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其包括伞顶和伞架5,所述伞架5为钢筋笼。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伞顶包括伞盖I、盖间连接部2、盖支撑件3和底框4。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伞盖I包括能绕所述盖间连接部2相互运动的多个部分。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盖支撑件3的一端与所述多个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盖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框4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盖支撑件3的一端与所述盖间连接部2连接,所述盖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框4连接。 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安装有手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伞盖I由硬质塑料制成。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伞盖I的外表面为朝下倾斜的平面或朝下倾斜的上凸弧面。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保护伞,所述底框4用钢筋制作。本技术的保护伞以钢筋笼作为伞架,在挖孔完毕后,钢筋笼可以继续用在建筑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本技术的保护伞能够随时开合,在不影响物料正常运输的同时防止井下人员被散落物料砸到。附图说明图Ia Ic是实施例I所述的保护伞和实施例3所述的保护伞的伞盖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I所述的保护伞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所述的保护伞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所述的保护伞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如图Ia所示,伞盖I由A、B、C和D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能绕盖间连接部2彼此运动。在需要从井上向井下运送物料或从井下向井上提升物料时,只需打开部分D即可。如图2所示,盖支撑件3将伞盖I支撑并连接在底框4上。在本实施例中,部分D是能开合的部分,因此,盖支撑件3与伞盖I中除部分D之外的部分连接,例如与图2中所示的部分C连接。底框4用于将包括伞盖I、盖间连接部2、盖支撑件3和底框4的伞顶(未标号)安装在作为伞架5的钢筋笼的顶部。实施例2如图3所示,伞盖I由A和B两部分組成。这两部分能绕盖间连接部2彼此运动。在需要从井上向井下运送物料或从井下向井上提升物料时,只需打开部分B即可。盖支撑件3将伞盖I支撑并连接在底框4上。在本实施例中,部分B是能开合的部分,因此,盖支撑件3与部分A连接。与实施例I相同,底框4用于将伞顶安装在作为伞架5的钢筋笼的顶部。在上述实施例中,组成伞盖I的部分的数量不特别限定,只要伞盖I包括与盖支撑件3相连的部分和能开合的部分即可。实施例3与实施例I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如图Ia所示,伞盖I由A、B、C和D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能绕盖间连接部2彼此运动。如图4所示,盖支撑件3连接于盖间连接部2,从而将伞盖I支撑并连接在底框4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盖支撑件3不与伞盖I的任何一部分连接,因此,在需要从井上向井下运送物料或从井下向井上提升物料时,打开A、B、C和D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均可。底框4用于将伞顶安装在作为伞架5的钢筋笼的顶部。在上述实施例中,伞盖I用于防止散落的物料砸到施工人员,因此,为了方便散落的物料从伞盖I上滑落,伞盖I的外表面最好为朝下倾斜的平面或朝下倾斜的上凸弧面。另夕卜,伞盖I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透气性,因此优选它由硬质塑料等制成。在上述实施例中,组成伞盖I的各部分彼此运动的方式不特别限定。例如,如图Ib和Ic所示,部分D可逆时针旋转至与部分B部分地或完全地重叠,部分D也可以朝上或朝下翻转至与部分A重叠。另外,为了方便井下作业人员打开伞盖I能开合的部分,可以在伞盖I上安装手柄,例如,在实施例I中的伞盖I的部分D、实施例2的伞盖I的部分B以及实施例3的伞盖I的部分A、B、C和D上安装手柄。在伞盖I安装有手柄的情况下,伞盖I能开合的部分的运动方式可进ー步增多,例如,当在实施例3的伞盖I的部分D安装手柄后,井下作业人员需要打开部分D时,可以仅使部分D旋转或翻转一定角度后,将手柄担在底框4上而稳定住部分D打开的状态。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底框4要将整个伞顶支撑在钢筋笼上,所以它由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考虑到材料的易得性,优选底框4用钢筋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使用实施例说明了本技术,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替换或改进。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权利要求1.ー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其包括伞顶和伞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5)为钢筋笼。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顶包括伞盖(I)、盖间连接部(2)、盖支撑件(3)和底框(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I)包括能绕所述盖间连接部(2)相互运动的多个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撑件(3)的一端与所述多个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盖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框(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撑件(3)的一端与所述盖间连接部(2)连接,所述盖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框(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安装有手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I)由硬质塑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I)的外表面为朝下倾斜的平面或朝下倾斜的上凸弧面。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用钢筋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其包括伞顶和伞架,其中,伞顶包括伞盖、盖间连接部、盖支撑件和底框,伞架为钢筋笼。本技术的保护伞能够随时开合,在不影响物料正常运输的同时防止井下人员被散落物料砸到。文档编号A45B23/00GK202618592SQ20122016925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蔡建良, 崔凯, 李健民 申请人:北京鑫畅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作业保护伞,其包括伞顶和伞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5)为钢筋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良崔凯李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鑫畅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