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插秧机非圆锥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传动箱内,动力通过链条或锥齿轮传递到中心轴上,中心轴两轴端固定有内部传动结构相同的齿轮箱,齿轮箱内的中心齿轮通过牙嵌式法兰固定在传动箱上,且与固装在中间轴上的中间齿轮呈交错啮合布置,带动与中间齿轮同轴安装的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转动,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与行星非圆锥锥齿轮啮合,行星轴伸出齿轮箱的一端固定有栽植臂部件。所述的中间轴与中心轴交错呈交错一夹角布置或平行布置,而行星轴与中间轴之间的轴交角为不等于90度的夹角,使得栽植臂上的秧针在取秧后,其插秧点相对于取秧点向左或向右偏移相应距离,实现宽窄行插秧的农艺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适用于高速插秧机宽窄行插秧要求的ー种高速插秧机非圆锥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
技术介绍
宽窄行插秧是指水稻插秧机的行间距实行一宽ー窄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利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通过调整插秧的行间距,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减轻病害,増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宽窄行分插机构是插秧机上实现取秧、植入田中、使秧苗成宽窄行种植的部件。本技术专利采用斜齿轮、非圆锥锥齿轮实现宽窄行插秧的要求,通过调节中心齿轮与中间齿轮螺旋角或行星非圆锥锥齿轮轴与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轴之间的轴交角,优化相关机构 參数,可以设计出满足不同机型、不同宽窄行农艺要求的宽窄行分插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能够实现宽窄行作业的高速插秧机非圆锥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该分插机构适用于高速插秧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传动箱内,动カ由装在主动链轮轴上的主动链轮经链条传递到中心链轮上,中心链轮固接在中心轴上,中心轴两轴端分别固定有内部传动结构相冋的左、右齿轮箱;右齿轮箱的内部传动结构为右中心齿轮空套在中心轴的右侧,通过右牙嵌式法兰与传动箱固接,右中心齿轮分别与固装在右下中间轴上的右下中间齿轮和固装在右上中间轴上的右上中间齿轮相啮合,右下中间齿轮带动与右下中间齿轮同轴安装的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转动,右上中间齿轮带动与右上中间齿轮同轴安装的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转动,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与固装在右下行星轴上的右下行星非圆锥锥齿轮相啮合,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与固装在右上行星轴上的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相啮合,右下行星轴和右上行星轴伸出右齿轮箱的一端分别固接有右下栽植臂和右上栽植臂。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和右下、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三轴齿轮行星系的轴心的相对位置成直线形排列或呈关于中心齿轮轴心对称的三角形布置。所述的右下、右上中间轴与中心轴交错布置呈交错布置,有ー夹角6或呈平行布置(当斜齿轮螺旋角-为零吋,即斜齿轮退化为直齿轮或中间与中心斜齿轮螺旋角-大小相等,旋向相反),所述的右下、右上行星轴与右下、右上中间轴之间的轴交角根据相应的宽窄行行距农艺要求为不等干90度的夹角中。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均为斜齿齿轮。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为斜齿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为直齿齿轮。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为直齿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为斜齿齿轮。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为直齿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均为直齿齿轮。所述的右齿轮箱内的右中心齿轮、右下、右上中间齿轮为椭圆齿轮、非圆齿轮、偏心齿轮或偏心_非圆齿轮、正圆齿轮。所述的椭圆齿轮为ー阶椭圆齿轮、一阶变性椭圆齿轮、高阶椭圆齿轮或高阶变性椭圆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非圆锥锥齿轮兼顾非圆齿轮的非匀速比传动及锥齿轮的空间传动特性,并且非圆齿轮相比椭圆齿轮及偏心齿轮在同一周期内具有非対称传动比不等速传动特性,能够形成更加复杂的轨迹曲线中心齿轮与中间齿轮呈交错布置6角布置或平行布置,行星非圆锥锥齿轮与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之间的轴交角为不等于90度的ー个小角ぶ使得栽植臂秧针在取秧后,其插秧点相对于取秧点向左或向右偏移相应距离,使得所插秧苗行距成宽窄变化,实现宽窄行插秧的农艺要求,改变斜齿轮螺旋角A、轴交角中的 大小,该分插机构可以满足不同的宽窄行农艺要求。本技术分插机构采用斜齿交错和非圆锥锥齿轮混合传动机构,使得秧针取秧时在取秧段的偏移量a更小,更有利于均匀取出更接近方块的秧苗,且使得秧针对秧苗和秧根的伤害更小;能够得到较小的插秧小穴ロ,插秧后秧苗不易倒伏,更有利于秧苗的直立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栽植臂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沿轴向方向投影的行星齿轮传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的行星非圆锥锥齿轮与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传动布置图,图中^'角表示行星非圆锥锥齿轮和中间非圆锥锥齿轮之间的轴交角。图6是本技术的中心齿轮与中间齿轮有一交错角时的传动齿轮图,图中4角表示中间轴与中心之间的交错角。图7是本技术安装在同一传动箱上左右ー对分插机构形成的在插秧机前进方向插秧轨迹推秧点距离大于秧门间距的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安装在相邻传动箱上相邻的两个分插机构形成的在插秧机前进方向插秧轨迹推秧点距离小于秧门间距的原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形成的插秧轨迹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秧针在取秧段的轨迹偏移量示意图,图中a表示秧针取秧时在取秧段的轨迹偏移量。图中1.中心链轮,2.中心轴,3.右牙嵌式法兰,3 7 .左牙嵌式法兰,4.右下中间齿轮,4'.左下中间齿轮,5.右下行星轴,5 '.左下行星轴,6.右下行星非圆锥锥齿轮,6丨.左下行星非圆锥锥齿轮,7.右下栽植臂,7丨.左下栽植臂,8.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8'.左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9.右下中间轴,9 '.左下中间轴,10.右上中间轴,10 ’ .左上中间轴,11.右上中间齿轮,11 ’ .左上中间齿轮,12.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2 ’ .左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3.右上行星轴,13 ’左上行星轴,14.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14丨.左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15.右上栽植臂,15丨.左上栽植臂,16.右齿轮箱,16'.左齿轮箱,17.右中心齿轮,17 '.左中心齿轮,18.链条,19.主动链轮,20.主动链轮轴,21.传动箱,22.凸轮,23.拨叉,24.推秧杆,25.弹簧,26.秧门,27.插秧轨迹,28.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在传动箱21内,动カ由装在主动链轮轴20上的主动链轮19经 链条18传递到中心链轮I上,中心链轮I固接在中心轴2上,中心轴2两轴端分别固定有内部传动结构相同的左、右齿轮箱16 ’ >16 ;右齿轮箱16的内部传动结构为右中心齿轮17空套在中心轴2的右侧,通过右牙嵌式法兰3与传动箱21固接,右中心齿轮17分别与固装在右下中间轴9上的右下中间齿轮4和固装在右上中间轴10上的右上中间齿轮11相啮合,右下中间齿轮4带动与右下中间齿轮4同轴安装的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轮8转动,右上中间齿轮11带动与右上中间齿轮11同轴安装的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2转动,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轮8与固装在右下行星轴5上的右下行星非圆锥锥齿轮轮6相啮合,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2与固装在右上行星轴13上的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14相啮合,右下行星轴5和右上行星轴13伸出右齿轮箱16的一端分别固接有右下栽植臂7和右上栽植臂15。右上栽植臂15、右下栽植臂7 '的绝对运动为右上行星高阶变性椭圆锥齿轮14、右下行星高阶变性椭圆锥齿轮6相对右齿轮箱16的非匀速转动和右齿轮箱16绕中心轴2的圆周运动的合成运动。如图3所示,所述的右齿轮箱16内的右中心齿轮17,右下、右上中间齿轮4、11,右下、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8、12和右下、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6、14三轴齿轮行星系的轴心的相对位置成直线形排列或呈关于中心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插秧机非圆锥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在传动箱(21)内,动力由装在主动链轮轴(20)上的主动链轮(19)经链条(18)传递到中心链轮(1)上,中心链轮(1)固接在中心轴(2)上,中心轴(2)两轴端分别固定有内部传动结构相同的左、右齿轮箱(16'、16);其特征在于,右齿轮箱(16)的内部传动结构为:右中心齿轮(17)空套在中心轴(2)的右侧,通过右牙嵌式法兰(3)与传动箱(21)固接,右中心齿轮(17)分别与固装在右下中间轴(9)上的右下中间齿轮(4)和固装在右上中间轴(10)上的右上中间齿轮(11)相啮合,右下中间齿轮(4)带动与右下中间齿轮(4)同轴安装的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8)转动,右上中间齿轮(11)带动与右上中间齿轮(11)同轴安装的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2)转动,右下中间非圆锥锥齿轮(8)与固装在右下行星轴(5)上的右下行星非圆锥锥齿轮(6)相啮合,右上中间非圆锥锥齿轮(12)与固装在右上行星轴(13)上的右上行星非圆锥锥齿轮(14)相啮合,右下行星轴(5)和右上行星轴(13)伸出右齿轮箱(16)的一端分别固接有右下栽植臂(7)和右上栽植臂(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良,姚佳明,赵匀,俞高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