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460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和围裹在网箱框架上的网衣,其网箱框架是由一环状的内管、一环状的外管、一环状的顶管、连接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件和连接在内管与顶管之间的侧立管组成,其网衣是由与顶管相匹配的盖网、与内管相匹配的底网和围设在侧立管周边上的围网组成,特点是:在内管与外管的下部设有配重底锚,在内管、外管上分别设有至少二个隔离舱,相邻的隔离舱分别对应将内管、外管的管体内部对称分隔成若干封闭的管腔,在对应每一封闭管腔的内管、外管上分别设置一气阀和一水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升降平稳、养殖安全系数高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底栖性海产动物的集约化养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增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中的底栖性海产动物的养殖,尤其是一种具有避风浪和耐海流功能的、适于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的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
技术介绍
底栖性海产动物,包括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和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鲆鲽鱼类,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自然海产资源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海珍品和名贵鲆鲽鱼类的人工增养殖得以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此类海产动物均属底栖或礁栖性种类,在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以近海增养殖和陆基池养为主。近海增养殖主要有人工鱼礁底播放流增殖、筏式吊笼养殖和小型浮式网箱等方式。其中,造礁增殖存在投资成本高、回捕率低和采收困难等问题; 筏式吊笼养殖和小型浮式网箱养殖只适合海平面上的养殖,其存在着养殖产量低、防风浪能力差、养殖风险高的严重不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既能够沉降于海底底部、又能上升至海平面进行生产操作,并且适于底栖性名贵海产动物的集约化养殖设施,以实现安全、高产、高效和健康养殖的现代渔业发展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升降稳定的升降式底栖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和围裹在网箱框架上的网衣,所述的网箱框架是由一环状的内管、一环状的外管、一环状的顶管、连接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件和连接在内管与顶管之间的侧立管组成,所述的网衣是由与顶管相匹配的盖网、与内管相匹配的底网和围设在侧立管周边上的围网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部设有配重底锚,在所述内管、外管上分别设有至少二个隔离舱,相邻的隔离舱分别对应将内管、外管的管体内部对称分隔成若干封闭的管腔,在对应每一封闭管腔的内管、外管上分别设置一气阀和一水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包括网箱框架和围裹在网箱框架上的网衣,所述的网箱框架是由一环状的内管、一环状的外管、一环状的顶管、连接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件和连接在内管与顶管之间的侧立管组成,所述的网衣是由与顶管相匹配的盖网、与内管相匹配的底网和围设在侧立管周边上的围网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部设有配重底锚,在所述内管、外管上分别设有至少二个隔离舱,相邻的隔离舱分别对应将内管、外管的管体内部对称分隔成若干封闭的管腔,在对应每一封闭管腔的内管、外管上分别设置一气阀和一水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下部的配重底锚呈凸字形状,在该配重底锚顶端部及两侧露出上端部两两对应设有固定扣,在配重底锚下端部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柱,配重底锚的凸出部分设置在内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长涛姜泽明叶春和姜泽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威海正明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