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包含有本体,该本体有一容置空间供容纳液体,且在该本体上设有一置物平台供置放花盆;多孔隙棒,伸入该容置空间,且凸出该置物平台;由该多孔隙棒的毛细作用将储存于该容置空间中水分供应至花盆中的土壤,使花盆内的植物可以持续获得所需水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盆供水底座构造,特别是指一种设有容置空间供容纳液体,并透过一多孔隙棒将液体供应至花盆内土壤的花盆供水底座构造。
技术介绍
盆栽可以增添绿意,适合造景及观赏,但是如果长时间不浇水会使植物枯死,而浇水过多则时容易使水逸出或蓄积于花盆底部水盘,形成病媒蚊的温床。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402603号《集水盘及花盆构造》专利案,揭露一种集水盘及花盆构造,其包含有一盘体,该盘体包含有一盘面及一沿着该盘面周围隆起的壁缘,且该盘面及该壁缘之间形成一容水空间,该盘面上设置有一固定件;一多孔隙管体,结合于该固定件上;一盆体,其结合于该盘体盘面上,并与该盘面保持一空隙,其底部设有一套接该多孔隙管体的穿孔,该·盆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穿孔连通至该容置空间。使用者可将一多孔隙管体立置于该固定件上,使其穿经该穿孔而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并于盆体的容置空间内植入土壤及植栽,再利用该盘体回收浇洒植栽多余的水液,并该多孔隙管体具有毛细作用可将回收的水再利用,以达到节约水源的效果。然而,上述专利案存有下列缺点I.盘体回收浇洒植栽多余的水液,但盘体采开放式盛水,容易滋生病媒蚊;2.盘体采开放式盛水,容易因环境高温而挥发,水分无法完全用于供应植栽;3.浇洒植栽过多的水液,有可能溢出盘体而造成地面或桌面的积水。此外,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401979号《保湿花盆》专利案,揭露一种保湿花盆,其设有一不透水之外盆体,于其内部设有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内置入有同样为不透水的一内盆体,且该内盆体与外盆体之间并维持一适当间距,以供容纳水份于其中,该内盆体内部设有一第二空间,以容纳植物及泥土,又该内盆体的盆壁贯通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透孔,该透孔置入一多孔隙导体,并同时凸伸于该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内,以利用该多孔隙导体产生毛细作用,可以使泥土恒保持长期湿润。另外,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69027号《利用感湿材料提示浇水之花盆》专利案,揭露一种利用感湿材料提示浇水的花盆,包括有一外盆体,且外盆体为不透水的皿体型态,该外盆体的盆壁上充填有一感湿材料;一内盆体,该内盆体为多孔隙材料所制成,并置于外盆体内部,且该内盆体的盆檐上设有一注水孔,透过外盆体上的感湿材料得知该多孔隙的内盆体含水量的多寡,提示使用者是否浇水,进而调节花盆内植物水分。上述M401979与M369027专利案,皆必须配合固定形状与尺寸的内盆体方可获得预期的效果,对于一般花盆无法全面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具有非开放式容水空间且能适用于多数花盆的供水底座构造,同时能常态维持花盆内土壤的适当湿度,避免经常浇水的困扰。本技术一种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包含有包括底座本体及多孔缝棒;本体,有一非开放的容置空间供容纳液体,且在该本体上设有一置物平台供置放花盆;多孔隙棒,伸入该容置空间且凸出该置物平台。上述多孔隙棒一体成型于该本体。上述本体设有一穿孔,且该穿孔略大于该多孔隙棒的径宽,以供该多孔隙棒穿置。上述多孔隙棒为空心棒体或实心棒体。上述容置空间另设有一固定座,借以固定多孔隙棒。上述本体更包含有一注水口,且该注水口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低于该置物平台的 水平高度。该本体更包含有一水位显示单元,该水位显示单元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水位显示单元包含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一外管,及一位于该外管内的浮球。上述多孔隙棒在凸出该置物平台的部位横向延伸有一抵止部。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本技术不需配合特定尺寸的花盆或皿器,只要花盆或皿器底部具有圆孔,皆可置放于本技术,透过多孔隙棒获得供水,其中多孔隙棒以毛细作用供水,可以恒保盆栽土壤的湿度适中;2.本技术的容置空间为(非开放式)的设计,比较不易滋生病媒蚊;3.本技术的容置空间为(非开放式)的设计,因此内部的水液比较不容易蒸发,能使盆栽获得更长时间的供水;4.本技术多孔隙棒在凸出该置物平台部位横向延伸有一抵止部,该抵止部可以抵于花盆内缘的底部,当提起花盆时,可以避免多孔隙棒被土壤夹带起来却又中途掉落的情形。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一结合花盆构造示意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合花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合花盆实施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合花盆实施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合花盆实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合花盆实施示意图。实施例一图中符号说明I-本体;11_容置空间;12_置物平台;13_穿孔;14_固定座;141_固定槽;15_注水口 ;151-盖子;16_水位显示单元;161-组装口 ;162_外管;163_浮球;2_多孔隙棒;21-抵止部;3_花盆;31_圆孔;实施例二图中符号说明IA-本体;11A-容置空间;12A-置物平台;13A_穿孔;14A_固定座;141A_固定槽;151A-盖子;161A-组装口 ;162A-外管;163A_浮球;2A_多孔隙棒;3A_花盆;实施例三图中符号说明IB-本体;IIB-容置空间;12B-置物平台;151B_盖子;161B_组装口 ;162B_外管;163B-浮球;2B-多孔隙棒;3B-花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及图2所不,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包含有一本体I及一多孔隙棒2,本实施例一另外搭配一花盆3做说明。其中本体I包含有一非开放式容置空间11,而该容置空间11可供储存水、含有肥料的营养液等,所谓的非开放式指该容置空间11可以经由其他元件的遮蔽或盖合,大致成一封闭的型态;该本体I设有一置物平台12供置放花盆3,在实施例一中,该置物平台12另设有一穿孔13。多孔隙棒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一实心的多孔隙圆棒体,该多孔隙棒2的顶端设有径向突出的圆形抵止部21,该抵止部21用以使多孔隙棒2无法穿透花盆3底部的圆孔31, 进行形成一限位作用。该多孔隙棒2穿经花盆3底部的圆孔31及本体I的穿孔13而伸入该容置空间11。上述本体I更包含有一注水口 15及一封闭该注水口 15的盖子151,借以让使用者方便于该注水口 15加水至该容置空间11中,并于加水后以盖子151封闭该注水口 15。该注水口 15所在的平高度略低于该置物平台12的水平高度,由此可由注水口 15观察加水情形,避免加入太多水液而使水液由穿孔13溢出。该本体I预设有一组装口 161供组装一水位显示单元16,该水位显示单元16包含有一外管162及一浮球163,上述组装口 161连通该本体I的容置空间11,而外管162 —顶端封闭的透明管,其紧密组装在该组装口 161,外管162与组装口 161的接合处透过设置防漏胶圈、涂抹硅力康或其他已知的防漏方式以防止漏水,外管162的顶端可以另设置的微小的透气孔(图中未示出)以维持外管162内外压力的平衡;外管162内部容置该浮球163,浮球163以具有鲜明颜色为佳,用以显示容置空间11内的水位。如图I、图2、图3及图4所示,由注水口 15加水至该容置空间11中后,以盖子151封闭注水口 15,此时浮球163会上升(见图3)而显示目前容置空间11内的水位,而多孔隙棒2则因伸入水中而能以毛细作用将水分输送至花盆3内的土壤中,长时间维持土壤湿润。在一段时间后,当容置空间11内水位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其为有一容置空间供容纳液体,且在该本体上设有一置物平台供置放花盆;???一多孔隙棒,其为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置物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其为有一容置空间供容纳液体,且在该本体上设有一置物平台供置放花盆;一多孔隙棒,其为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置物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隙棒与本体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一穿孔,且该穿孔略大于该多孔隙棒的径宽,以供该多孔隙棒穿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隙棒为一空心棒体。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盆供水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隙棒为一实心棒体。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添印,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