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驱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萤光灯管具有工作温度低、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以及可具有多种颜色等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在现今的照明设备中。换流器(inverter)是驱动萤光灯管的核心电路,且常见的电路架构包括推挽式换流器、全桥式换流器、半桥式换流器…等。其中,半桥式换流器具有架构简单且成本低等优势,因此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大多采用以半桥式换流器为主的电路架构。半桥式换流器是利用谐振方式来达到点灯时所需的高压及稳流的效果,并且包括控制器、开关单元以及谐振槽。在操作上,控制器会依据萤光灯管是否点亮,来产生相应的 脉宽调变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此外,开关单元会接收一直流电压,且随着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的切换,将得以控制由直流电压传到谐振槽的电力。由此,谐振槽将产生相应的驱动电压,进而驱动萤光灯管。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当系统第一次供电给控制器时,控制器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就无法点亮萤光灯管,进而引发装置中的电子元件产生发烫与燃烧的情况。因此,如何确保控制器能在第一时间就能点亮萤光灯管,已是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在设计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包括:一萤光灯管;一第一电压转换器,接收一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转换为一第一直流电压;一第二电压转换器,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转换为一第二直流电压;一振荡单元,利用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充电,以产生一充电电压与一触发信号;一换流器,耦接该萤光灯管并用以点亮该萤光灯管,其包括一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操作在一工作电压下,并依据该触发信号而被致能;一调整单元,利用该充电电压进行充电,以产生一供电信号;一切换单元,接收该第二直流电压,并依据该供电信号而传送该第二直流电压;以及一稳压单元,将该第二直流电压稳定至该工作电压,其中,该振荡单元与该调整单元皆是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包括 一萤光灯管; 一第一电压转换器,接收一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转换为一第一直流电压; 一第二电压转换器,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转换为一第二直流电压; 一振荡单兀,利用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充电,以产生一充电电压与一触发信号; 一换流器,耦接该萤光灯管并用以点亮该萤光灯管,其包括一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操作在一工作电压下,并依据该触发信号而被致能; 一调整单元,利用该充电电压进行充电,以产生一供电信号; 一切换单元,接收该第二直流电压,并依据该供电信号而传送该第二直流电压;以及 一稳压单元,将该第二直流电压稳定至该工作电压, 其中,该振荡单元与该调整单元皆是以一延迟速度进行充电,以致使该工作电压与该触发信号同步传送至该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其中该振荡单元通过一控制端电性连接至该换流器,且当该控制器开始运作后,该换流器将该控制端的电平下拉至接地电压,以使该振荡单元停止产生该充电电压与该触发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其中该调整单元还利用该工作电压进行充电,以在该振荡单元停止产生该充电电压时,持续地产生该供电信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其中该振荡单元包括 一第一电阻,其第一端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该充电电压; 一第一电容,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其中该振荡单元的该延迟速度取决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第一电容所形成的延迟时间; 一第一二极管,其阳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该控制端; 一双向二极管,其第一阳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一第二电阻,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双向二极管的第二阳极,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该触发信号; 一第三电阻,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接地端;以及 一第一齐纳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连接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至该接地端。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其中该调整单元包括 一第二二极管,其阳极接收该充电电压; 一第三二极管,其阳极接收该工作电压,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一第四电阻,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该供电信号; 一第二电容,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以及 一第五电阻,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接地端, 其中,该调整单元的该延迟速度取决于该第四电阻与该第二电容所形成的延迟时间。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萤光灯管的驱动装置,其中该切换单元包括 一第三电容,其第一端接收该第二直流电压,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端; 一第六电阻,其第一端接收该第二直流电压,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接地端; 一 P型晶体管,其源极接收该第二直流电压,该P型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稳压单元; 一第七电阻,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P型晶体管的源极,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P型晶体管的栅极;以及 一 N型晶体管,其漏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群,
申请(专利权)人:硕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