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包括误差检测电路、负反馈电路和多个支路照明电路,误差检测电路两个同型三极管组成的差分对构成,负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电阻器、二极管,任意一个支路照明电路均各自由一个比例电流源电路构成,比例电流源电路均各自包括支路电阻器、支路三极管和支路发光二极管。两个三极管组成的差分对对电源的误差电流号进行检测,配合负反馈电路,可以克服温度漂移和供电电压不稳定所造成的问题,从而使照明更加稳定,各个照明线路相互独立,其LED电流可以方便调整,可方便扩展更多路的输出能力,通过微控制器输出的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可调节电流,从而无需改动电路而实现软件调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照明电路,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中的电子部件如收音机、空调控制头以及组合仪表均采用LED照明。客户要求LED照明的亮度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汽车电池电压(通常在16v之间)下都要有稳定的表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LED照明电路有以下几种①LED和限流电阻串联在一起,然后和电源的正端和负端接起来。这种电路最简单,然而LED的电流随着电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造成亮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②在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开关三极管,由汽车ECU中的MCU (微控制器)输出一个PWM信号来控制开关三极管的开和关。当电池电压升高时, 降低PWM信号的占空比;当电池电压降低时,升高PWM信号的占空比。这种电路一定程度上改善由电池电压改变所带来的影响,然而MCU检测电池电压时无法做到高速的响应,当电池电压在很短的时间有较大的变化时,LED的亮度依然会发生让乘客可发现的变化。③在①的基础上米用稳压的电源芯片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压。这种电路会较大增加电路的成本,当驱动多串LED需要较大的电流时,电源芯片的散热也会成为一个问题。④由两个三极管组成的恒流电路,其中一个三极管的be结作为电流检测电路。这种电路能较好的处理电池电压波动带来的问题,但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三极管的be结的电压会随着温度而改变,从而造成这种电路较差的温度特性,当温度改变时,LED的亮度也会随之而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所述的这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LED照明亮度会随电池电压变化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的一个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电池的正极、接地端、一个误差检测电路、一个负反馈电路和一个以上数目的支路照明电路,其中,所述的误差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第一三极管和一个第二三极管,所述的负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第三三极管、一个第一电阻器、一个第二电阻器、一个第三电阻器、一个第一二极管和一个第九电阻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相同,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差分对,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的接地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器与所述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器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器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任意一个所述的支路照明电路均各自由一个比例电流源电路构成,任意一个所述的比例电流源电路均各自包括有一个支路电阻器、一个支路三极管和至少一个支路发光二极管,在任意一个支路照明电路中,所述的支路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支路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所述的支路电阻器连接到电池的正极,支路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的支路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到接地端。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三极管和任意一个所述的支路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二极管是发光二极管。进一步的,所述的支路照明电路中包括两个支路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两个支路发光二极管串连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差分对,第三三极管、一个第一电阻器、一个第二电阻器、一个第三电阻器、一个第一二极管和一个第九电阻器组成恒定电流的负反馈电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的差分对作为误差检测电路,当电池电压减小,电池正极与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减小,第二三极管基极上的电压小于第一三极管基极上的电压,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流过更大的电流,从而驱动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使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更大的电流,从而使得第二电阻器上的电压升高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基本相同,通过则第一二极管的电流等于MCU输出电压与第二电阻器阻值之比,更改第二电阻器的阻值可以方便地调节第一二极管的电流。支路电阻器、支路三极管和支路发光二极管组成比例电流源电路,当支路电阻器的阻值与第三电阻器的阻值相等时,支路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电流与第三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电流相等。调节各支路电阻器的阻值可方便地调节各支路的电流输出。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在汽车的照明电路中采用两个三极管组成差分对,用以对电源的误差电流号进行检测,配合负反馈电路,可以克服温度漂移和供电电压不稳定所造成的问题,从而使照明更加稳定;各个照明线路相互独立,其LED电流可以方便调整,可方便扩展更多路的输出能力,通过微控制器输出的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可调节电流,从而无需改动电路而实现软件调光。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包括微控制器MCU的一个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电池BATTERY的正极、接地端、一个误差检测电路、一个负反馈电路、一个第一支路照明电路、一个第二支路照明电路、一个第三支路照明电路和一个第四支路照明电路,其中,所述的误差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第一三极管Ql和一个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负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第三三极管Q3、一个第一电阻器R1、一个第二电阻器R2、一个第三电阻器R3、一个第一二极管Dl和一个第九电阻器R9,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相同,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差分对,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与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器Rl与所述的接地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器R9与所述的电池BATTERY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池BATTERY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器R3与电池BATTERY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器R2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第一支路照明电路由支路电阻器R4、支路三极管Q4、支路发光二极管D2和支路发光二极管D3构成,支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支路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支路电阻器R4连接到电池BATTERY的正极,支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支路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支路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端。 第二支路照明电路由支路电阻器R5、支路三极管Q5、支路发光二极管D4和支路发光二极管D5构成,支路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支路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支路电阻器R5连接到电池BATTERY的正极,支路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支路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支路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端。第三支路照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的一个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电池的正极、接地端、一个误差检测电路、一个负反馈电路和一个以上数目的支路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误差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第一三极管和一个第二三极管,所述的负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第三三极管、一个第一电阻器、一个第二电阻器、一个第三电阻器、一个第一二极管和一个第九电阻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相同,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差分对,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的接地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器与所述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器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器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任意一个所述的支路照明电路均各自由一个比例电流源电路构成,任意一个所述的比例电流源电路均各自包括有一个支路电阻器、一个支路三极管和至少一个支路发光二极管,在任意一个支路照明电路中,所述的支路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支路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所述的支路电阻器连接到电池的正极,支路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的支路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支路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到接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多路恒流照明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的一个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电池的正极、接地端、一 个误差检测电路、一个负反馈电路和一个以上数目的支路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误差检测电路包括一个第一三极管和一个第二三极管,所述的负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第三三极管、一个第一电阻器、一个第二电阻器、一个第三电阻器、一个第一二极管和一个第九电阻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相同,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差分对,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的接地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器与所述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器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器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