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32104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光伏电池PV单元、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DC变换单元、直流链接单元、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光伏电池PV单元输入端输入光照强度S、光伏电池温度参数T,其输出端向DC变换单元输出功率PV1、向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输出最大功率点电压VPVM;DC变换单元向光伏电池PV单元输出端电压VPV1;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输出功率点电压VPVM1;直流链接单元输入来自DC变换单元的直流侧功率PPV3。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现实中结构多样、形式各异和内部参数保密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提供通用型的适用于机电暂态分析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在微网系统整体中分析、设计和控制各类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是一种光伏PV和电力系统分析领域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输配电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含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动态分析中需要采用兼具精度和效率的暂态模型,在既往研究中,光伏发电系统模型通常采用两类模型一类是潮流模型,即将其建模成简单的功率源,不考虑其动态过程,这类模型常称为“潮流”模型,仅适用于潮流分析,而不能用于暂态分析。另一类是基于特定的光伏发电系统建立对应的电路或 电磁模型,严格体现光伏发电系统中具体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算法和逆变器电路及其控制逻辑,这类模型虽然能满足电网机电暂态分析要求,但其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内部结构(如单级或双级式)和控制方法(如各种不同的MPPT控制策略)因厂家不同而具体各异,导致其通用性差,需要对不同厂家、型号的光伏发电系统分别建模,工作量极大、效率低,也不切合实际;(2)所建模型的电路或电磁模型涉及各厂家专有的设备内部参数,这些内部参数有些属于商业机密,难以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1)它包括光伏电池PV单元、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DC变换单元、直流链接单元、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2)光伏电池PV单元输入端包括光照强度端和光伏电池温度参数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输入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电压输入端;DC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光伏电池PV单元的电压输入端、通过开关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其输入端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输出端;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D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 O它包括光伏电池PV单元、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DC变换单元、直流链接单元、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 2)光伏电池PV单元输入端包括光照强度端和光伏电池温度参数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输入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电压输入端;DC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光伏电池PV单元的电压输入端、通过开关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其输入端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输出端;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一个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包括直流链接电压输入端、直流链接的直流侧输入功率输入端、直流链接电压输入端、有功功率输入端和无功功率输入端、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包括输出逆变器的轴电流分量参考值输出端;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包括直流功率计算器、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谢小荣陈志刚董宜鹏刘志文夏文波徐龙博郝为瀚周钰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