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其包含: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电磁波吸收软板,该电磁波吸收软板具有复数个金属片元件。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波吸收软板和天线部分重叠,利用电磁波吸收软板上金属片元件作为天线辐射体的一部分,来达到缩小天线所占体积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效果,从而使无线通讯装置对应的具有较小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波能量吸收软板的无线通讯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通讯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线通讯装置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在使用无线通讯装置时,使用者通常会对电磁波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具有高度疑虑,因此国家电信管理单位会对无线装置的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的最高容许值作一个规范,可减低使用者对手机电磁波的疑虑。一般而言,使用者在购买无线通讯装置时,对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值的高低都会列入考量。另外,装置本身的体积大小厚薄度等等也影响到使用者的方便性,因此不管是手机或平板电脑都尽量朝向轻薄化但是具有较大萤幕设计,以往的手机较单纯,纯粹用来接听电话,现今为了满足使用者多功能的需求,将蓝牙、无线装置、卫星定位装置整合在单一无线通讯装置产品上是一个趋势,因此面对多样性的功能,随之要 克服的就是因内部较多天线的限制使通讯装置的空间无法再进一步缩减的问题。以往针对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处理方式,是在发射功率与天线效率和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值标准取得一个平衡点来抑制,但此方法的缺点是会让通讯装置无法达到最佳通讯效率。因此后来采用一种感测装置设计在软板上,当侦测有物体接近时就将天线的发送功率降低,有效降低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过去在设计天线时,若有两支以上的天线,为了避免相互干扰,两两天线会有一距离限制让干扰的测量值小于-10dB,因此造成了设计者的限制,无法再缩小无线通讯装置的体积。如图I、图2所示,图I绘示了现有技术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组合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I中的电磁波吸收软板200的示意图。电磁波吸收软板200作为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比值(SAR)的感测器。电磁波吸收软板200包含感测装置、作匹配电路的电容电感元件以及断开装置等,如作为感测装置的金属片元件201、202、203与204及断开装置211、212与213,完整的电磁波吸收软板200的结构如图2所示。电磁波吸收软板200、天线300、天线400与天线500以及电路板100设置于无线通讯装置内,但为维持两两天线之间以及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200不至于互相干扰,因此电磁波吸收软板200、天线300、天线400与天线500彼此间维持一定距离,这使得包括上述元件的无线通讯装置的体积受限制而无法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天线之间不相互干扰,需要将天线之间维持一定距离,而使得无线通讯装置的体积无法再缩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其包含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电磁波吸收软板,该电磁波吸收软板具有复数个金属片元件。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重叠。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磁波吸收软板至少邻近该无线通讯装置相邻的两个边缘。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电磁波吸收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该复数个金属片元件被相对介电系数大于或等于3的材质包覆。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天线与该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重叠于该电路板上方。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天线与该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重叠于该电路板外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金属片元件两两之间以集总元件隔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金属片元件分别包含电容电感元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其中,当该电磁波吸收软板接收到的讯号强度高于第一预定值,该控制单元选择性的降低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发射讯号的强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与该第一天线重叠的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邻近该第二天线,且与该第一天线重叠的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的大小使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的干扰小于第二预定值。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磁波吸收软板呈十字形且将其所在平面划分为四个区域,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对应设置于该四个区域中的不同区域。本专利技术的好处在于,电磁波吸收软板和天线部分重叠,利用电磁波吸收软板上金属片元件作为天线辐射体的一部分,来达到缩小天线所占体积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效果,从而使无线通讯装置对应的具有较小的体积。附图说明图I绘示了现有技术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组合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I中的电磁波吸收软板的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组合的示意图;图4a、图4b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组合的不同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天线与电磁波吸收软板组合的示意图,无线通讯装置包括控制单元600、电磁波吸收软板700、天线300 (第一天线)、天线400 (第二天线)、天线500以及电路板110,控制单元600、电磁波吸收软板700、天线300、天线400、天线500以及电路板110均设置于无线通讯装置(未图式)内。电路板110为金属的基板,可以是无线通讯装置的PCB板。电磁波吸收软板700主要功能是作为降低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比值(SAR)的感测器,电磁波吸收软板700在制作过程中,将铺铜部分包覆在内,并搭配具导电性的材料以增加导电性。电磁波吸收软板700包含感测装置、作匹配电路的电容电感元件以及断开区域,由于电磁波吸收软板700是使用电容式感应,所以会有一些金属片元件在上面。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软板700具有多个与天线重叠的金属片元件206,208,209与210,以及不与天线重叠的金属片元件205、207,此外,电磁波吸收软板700还具有断开铺铜区域214、215、216与217。电磁波吸收软板700中的金属片元件205-210被相对介电系数大于或等于3的材质包覆,例如被相对介电系数为3的塑胶包覆,或被相对介电系数为4. 4的FR-4 (环氧玻璃布层压材料)包覆。断开铺铜区域214、215、216与217为电磁波吸收软板700上于多个金属片元件之间所加的集总(lump)元件,目的是为了隔断多个金属片元件。天线400为通讯装置的主天线部分,频带在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或者 2100MHz,是一个 PIFA (平面倒 F 型天线,Planar inverted F-shaped antenna)形式的双频天线,包含馈入及接地线。天线500为卫星定位(GPS)天线部分,频带在1575MHz附近。天线300为近场通讯(NFC)用天线,为回路形式。当有物体接近无线通讯装置时,电磁波吸收软板侦测到的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会把由天线300 (第一天线)与天线400 (第二天线)发射讯号的强度降低,有效降低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图3与图I相比较,不同的是具有电磁波吸收软板700与天线的重叠部分,增加了利用率及缩小天线的体积。如天线300与电磁波吸收软板700重叠于金属片元件206,金属片元件206位于电路板110的上方,天线400与电磁波吸收软板700重叠于金属片元件 209,金属片元件209位于电路板110的外部;以及天线500与电磁波吸收软板700重叠于金属片元件208与金属片元件210,金属片元件208与金属片元件210位于电路板110的外部。补充说明的是,金属片元件206邻近天线400且金属片元件206的大小使该天线300与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电磁波吸收软板,该电磁波吸收软板具有复数个金属片元件;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至少一个金属片元件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