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窗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163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窗开关,将车窗锁定按钮设置在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提高了基板的设计自由度。电动车窗开关(100)在壳体(1)上将车窗锁定按钮(6)设置在车窗操作旋钮(2~5)的前方,在壳体内设置基板(8)、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15)以及车窗锁定开关机构(16),使连接器(9)的端子(10)的一端从壳体突出,使端子的另一端与基板连接,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具备2个板簧(26、27)和按压板簧(26)的操作件(23)及螺旋弹簧(25),2个板簧具有导电性。在各板簧(26、27)的一端(26a、27a)设置触点(26c、27c),使另一端在端子的另一端(10b)的附近与基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窗开关,特别是涉及车窗锁定用的开关机构。
技术介绍
车辆用的电动车窗开关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I 4中作了公开。在电动车窗开关的壳体上设有车窗操作旋钮和车窗锁定按钮等。为了对车辆的车窗玻璃进行开闭而操作车窗操作旋钮。为了进行锁定以使车窗玻璃无法开闭而操作车窗锁定按钮。在壳体内设有基板、车窗操作开关机构、车窗锁定开关机构等。车窗操作开关机构根据车窗操作旋钮的操作而进行工作。车窗锁定开关机构根据车窗锁定按钮的操作而进行工作。 在壳体的下部或后部设有用于进行供电和信号收发的连接器。连接器的端子的一端从壳体突出,另一端与基板连接。用于与车辆所配备的控制装置等连接的线缆被插入到连接器内。在车窗操作开关机构和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分别配备有操作件和内置了触点的小型开关等。作为小型开关,采用滑动开关、直接切断开关、微型开关等。并且,取代小型开关,也存在配备具有触点的导电体的开关。小型开关或导电体与基板连接。操作件与车窗操作旋钮或车窗锁定按钮的操作联动地使小型开关的触点或导电体的触点开闭。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在具有导电性的2个板簧设有触点的开关机构。为了防止在操作车窗操作旋钮时手碰到车窗锁定按钮而误操作该按钮,将车窗锁定按钮设于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对应于此,车窗锁定开关机构也设置在车窗操作开关机构的前方。然而,在将车窗锁定按钮和车窗锁定开关机构设置在前方的情况下,为了从连接器向车窗锁定开关机构的触点进行供电,必须在基板上将宽度宽的配线拉出得长来形成。因此,基板的设计自由度下降,难以在基板上安装其他部件、配线、电路等、或者开孔。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2598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29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04703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67012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 1757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将车窗锁定按钮设置在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的电动车窗开关中,提高基板的设计自由度。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车窗开关,电动车窗开关具备壳体;基板,其收纳在壳体内;车窗操作旋钮,其设在壳体上;车窗锁定按钮,其设在壳体上的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车窗操作开关机构,其设在壳体内,根据车窗操作旋钮的操作进行工作;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其设在壳体内,根据车窗锁定按钮的操作进行工作;以及连接器,其具有端子,该端子的一端从壳体突出且另一端与基板连接,其中,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具备2个板簧和按压该板簧的按压单元,所述板簧具有导电性。各板簧在一端设有触点,各板簧的另一端在连接器的端子的另一端附近与基板连接。然后,通过操作车窗锁定按钮,使得按压单元按压板簧或者解除该按压,从而触点之间连接或分尚。根据上述结构,在基板上从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部分到车窗锁定开关机构的各板簧的位于该连接部分的附近的连接部分形成短的配线,即可从连接器向各板簧的触点供电。因此,无需在基板上将宽度宽的配线引出得长来形成,在将车窗锁定按钮设置在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的电动车窗开关中,可提高基板的设计自由度。并且,通过操作车窗锁定按钮,可使车窗锁定开关机构的2个板簧的触点开闭。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的电动车窗开关中,车窗操作开关机构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并且在前后的各车窗操作开关机构之间将连接器的端子的另一端及各板簧的另一端与基板连接。 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的电动车窗开关中,也可以将各板簧配置在基板的与车窗操作旋钮及车窗锁定按钮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车窗锁定按钮设置在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的电动车窗开关中,可提闻基板的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开关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剖视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 Ca) 图5 (b)是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 (a) 图6 (d)是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所配备的推压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 (a) 图7 (b)是图I的电动车窗开关所配备的车窗锁定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开关的取下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标号说明I :壳体;2 5 :车窗操作旋钮(knob) ;6 :车窗锁定按钮;8 :基板;9 :连接器;10 端子;10a :端子的一端;10b :端子的另一端;12 15 :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6 :车窗锁定开关机构;23 :操作件;25 :螺旋弹簧;26、27、36、37、46、47 :板簧;26a、27a :板簧的一端;26b、27b :板簧的另一端;26c、27c、36c、37c、46c、47c :触点;100 :电动车窗开关。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对应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图I所示的电动车窗开关100安装在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座的车门处的扶手。如图2所示,电动车窗开关100的壳体I通过将上侧部件Ia与下侧部件Ib嵌合来进行组装的。另外,以下,将图2中的左方称为前方,将右方称为后方。如图I所示,在壳体I上设有车窗操作旋钮2 5、车窗锁定按钮6以及车门锁定按钮7。车窗操作旋钮2 5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即,I组相邻的车窗操作旋钮2、3配置在前侧,另一组相邻的车窗操作旋钮4、5与车窗操作旋钮2、3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后侧。车窗锁定按钮6和车门锁定按钮7配置在壳体I上的车窗操作旋钮2 5的前方。由于这些旋钮2 5和按钮6、7是从电动车窗开关100的后方来操作的,因而,若将按钮6、7配置在旋钮2 5的后方,则在操作车窗操作旋钮2 5时,手会碰到按钮6、7,从而有可能误操作按钮6、7。因此,通过将按钮6、7配置在旋钮2 5的前方,防止这种误操 作。对车窗操作旋钮2进行摆动操作,以开闭驾驶座的车窗玻璃。对车窗操作旋钮3进行摆动操作,以开闭副驾驶座的车窗玻璃。对车窗操作旋钮4、5进行摆动操作,以开闭后部座席的左右车窗玻璃。对车窗锁定按钮6进行下压操作,以锁定成不能开闭各席的车窗玻璃或者解除该锁定。对车门锁定按钮7进行摆动操作,以锁定成打不开各席的车门或者解除该锁定。如图2和图3所示,在壳体I内设有基板8、与各车窗操作旋钮2 5对应的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 15、与车窗锁定按钮6对应的车窗锁定开关机构16等。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 15配置在各车窗操作旋钮2 5的正下方。即,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13配置在前侧,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4、15与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13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后侧(参照图3)。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 15根据各车窗操作旋钮2 5的操作进行工作。车窗锁定开关机构16的大部分位于车窗锁定按钮6的正下方,且配置在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 15的前方的基板8上。车窗锁定开关机构16根据车窗锁定按钮6的操作进行工作。除了以上之外,在壳体I内还设有与车门锁定按钮7对应的车门锁定开关机构(省略图示)。车门锁定开关机构位于车门锁定按钮7的正下方,且配置在车窗操作开关机构12 15的前方的基板8上。车门锁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窗开关,所述电动车窗开关具备:壳体;基板,其收纳在壳体内;车窗操作旋钮,其设在壳体上;车窗锁定按钮,其设在壳体上的所述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车窗操作开关机构,其设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车窗操作旋钮的操作进行工作;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其设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车窗锁定按钮的操作进行工作;以及连接器,其具有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突出且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电动车窗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具备2个板簧和按压所述板簧的按压单元,所述板簧具有导电性,所述各板簧在一端设有触点,且另一端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端子的另一端附近与所述基板连接,通过操作所述车窗锁定按钮,使得所述按压单元按压所述板簧或者解除该按压,从而所述触点之间连接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1 JP 2011-1374141.一种电动车窗开关,所述电动车窗开关具备 壳体; 基板,其收纳在壳体内; 车窗操作旋钮,其设在壳体上; 车窗锁定按钮,其设在壳体上的所述车窗操作旋钮的前方; 车窗操作开关机构,其设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车窗操作旋钮的操作进行工作; 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其设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车窗锁定按钮的操作进行工作;以及 连接器,其具有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突出且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电动车窗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窗锁定开关机构具备2个板簧和按压所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能势隆酒井学田中康英吉河英俊后藤彰中野志保西冈卓哉高桥智宏大和美文清水敬一北川大辅平野香介原正彦太田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