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流道提高效率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9844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流道,新风风机,排风流道,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新风与排风在全热交换芯体中通过热湿交换膜进行全热交换。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和排风的进口和出口相对于全热交换芯体为侧向布置;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新风进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布置;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布置。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内设有导流隔板,可将空气均匀的布置在全热交换芯体上,提高全热交换效率,降低空气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进行全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交换的装置。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流道结构的空气全热交换器,该空气全热交换器能够提高全热交换效率和降低阻力。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在建筑空调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新风量。特别是由于化工和材料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而这些材料能够释放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室内空气环境的恶化导致建筑内的人们有不舒适的感觉,头晕、烦躁、恶心甚至产生疾病,已经引发了以下三种病症病态建筑综合症(SBS)、与建筑有关的疾病(BRI)以及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通风稀释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0C),但是在非过渡季节(夏季和冬季),新风量的增加需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在潮湿的地区。在我国,新风能耗占空调总能耗的30% 40%,因此,节约新风能耗对减少建筑能耗意义重大。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降低空调能耗都是国际空调界最关注的课题,而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是采用全热交换器,可以使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显热和潜热的交换,对空调排风进行最大限度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全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流道,新风风机,排风流道,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中,新风和排风的进口和出口相对于全热交换芯体为侧向端面布置;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新风进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一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布置;以及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布置;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内设置导流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全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流道,新风风机,排风流道,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 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中,新风和排风的进口和出口相对于全热交换芯体为侧向端面布置; 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新风进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一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布置;以及 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布置; 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内设置导流隔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全热交换芯体中,新风进风面和排风进风面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一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的流道内;以及新风出风面和排风出风面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的流道内。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新风进风流道和排风进风流道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方向相反,其流道高度与全热交换芯体进风面高度相同,流道截面随着风量的降低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莉萍钟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