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吊柔性附着布置选取方法,尤其是一种。属于超大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超大型冷却塔施工中,塔筒施工是施工全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部分,对于施工期安全影响尤为突出。由于塔筒的壁厚小而高度大,垂直运输问题不易解决,尤其在核电站或者大型火电厂的超大超高冷却塔施工中,采用常规的多孔井字架、自升式塔吊刚·性附着等方式均难以实施。柔性附着的中心塔不仅解决了平面狭窄无法施工的困难,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费用,目前在中小型冷却塔中已经成功实施。但对于超大超高的冷却塔,塔吊的柔性附着技术尚未得到成功实施,且超大塔的垂直运输性能要求高,可能采取平桥或者双塔吊联合作业方式,而目前冷却塔施工规范并未对塔吊柔性附着方案有明确的规定。尤其对于施工期的塔筒,其混凝土强度并未完全形成,加上施工期风荷载、施工荷载等作用,塔筒的安全性稳定性容易受影响。塔吊柔性附着的张拉力是一种作用在塔筒上的集中力,且通常数值较大,将增大塔筒的局部应力和位移,其整体和局部布置不恰当极易影响施工期塔筒的安全,同时影响塔吊的施工安全,延误工期,增加塔体的造价。专利技术内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塔筒安全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塔吊的柔性附着布置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选取冷却塔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分析,包括选取施工期混凝土的材料参数;设定计算边界以及确定施工期风荷载和施工荷载;2)其次,拟定一个初始的钢丝绳的张拉力和附着整体布置,包括竖向和横向布置,施加至施工期冷却塔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并确定整体布置方案,即确定柔性附着的层数以及横向间距;3)再次,建立局部分析模型,确定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龄期,局部间距以及具体加固方式,通过计算分析流程确定冷却塔的整体和局部布置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塔筒安全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塔吊的柔性附着布置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选取冷却塔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分析,包括选取施工期混凝土的材料参数;设定计算边界以及确定施工期风荷载和施工荷载; 2)其次,拟定一个初始的钢丝绳的张拉力和附着整体布置,包括竖向和横向布置,施加至施工期冷却塔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并确定整体布置方案,即确定柔性附着的层数以及横向间距; 3)再次,建立局部分析模型,确定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龄期,局部间距以及具体加固方式,通过计算分析流程确定冷却塔的整体和局部布置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塔筒安全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塔吊的柔性附着布置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选取冷却塔几何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包括确定冷却塔的尺寸、确定塔吊柔性附着张拉力大小、张拉力大小与张拉间距的关系,以及建立施工期冷却塔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述建立施工期冷却塔有限元分析模型,是指在冷却塔塔筒由下至上翻模或者滑模施工,提取3 5个典型施工高度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或者壳单元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环基以上部分进行分析,环基以下施加固定约束,选取施工期混凝土参数、钢筋弹性模量以及施工期风荷载。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塔筒安全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塔吊的柔性附着布置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拟定一个初始的钢丝绳的张拉力和附着整体布置,包括 1)确定初始的柔性附着整体布置Si 以塔筒中心作为附着布置中心,给出初始整体布置Si,其中横向布置应保证基本对称,塔筒受力对称;竖向布置基本保持在20 40m范围,同时施加相应的张拉力; 2)模拟冷却塔各施工阶段,根据计算结果调整SI 根据各个施工高度的冷却塔计算模型,计算应力和变形的结果,结合塔吊柔性附着参数,调整SI的竖向和横向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钦先,马兆荣,徐荣彬,陆晓琴,刘晋超,孙小兵,刘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