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274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外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压表,箱体分隔为五个独立的净化区,进水管通入第一净化区的上部,第一净化区的底部与第二净化区的底部连通,第二净化区的上部通过管道与第三净化区的底部连通,第四净化区置于第二净化区和第三净化区的上方,第四净化区的底部与第三净化区的上部连通,第四净化区的上部与第五净化区的底部连通,出水管接在所述第五净化区一侧的出水口;第二净化区和第三净化区的底部设有用于冲洗泥沙及沉淀颗粒物的排污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滤净效果好,性价比高,环保自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物生物分离滤净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旨在净化水的原生态复合生物滤净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别墅区、广场、学校等公共及私人社区建设有多个独立的生态景观水体。然而,几乎每个独立的生态景观水体都存在污染,为保证景观水体水质的可延续性,提高景观水体的可接触性,增强景观水体的景观娱乐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原生态水质维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克服现有生态景观水体存在的上述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等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该滤净系统旨在建立原生态水净化的复合生物滤净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滤净效果好,性价比高,环保自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包括系统及设于系统外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压表,所述系统分隔为五个独立的净化区,第一净化区为光合细菌微生物净化区,第二净化区由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与反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组成,第三净化区为微生物颗粒截留区,第四净化区为底栖生物滤净区,第五净化区为滤食生物及观赏植物滤净区;所述进水管通入所述第一净化区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包括系统及设于系统外侧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8),所述进水管(6)上设有水压表(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体分隔为五个独立的净化区,第一净化区(1)为光合细菌微生物净化区,第二净化区(2)由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21)与反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22)组成,第三净化区(3)为微生物颗粒截留区,第四净化区(4)为底栖生物滤净区,第五净化区(5)为滤食生物及观赏植物滤净区;所述进水管(6)通入所述第一净化区(1)的上部,所述第一净化区(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净化区(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净化区(2)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净化区(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四净化区(4)置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包括系统及设于系统外侧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8),所述进水管(6)上设有水压表(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体分隔为五个独立的净化区,第一净化区(I)为光合细菌微生物净化区,第二净化区(2)由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21)与反硝化细菌微生物滤净区(22)组成,第三净化区(3)为微生物颗粒截留区,第四净化区(4)为底栖生物滤净区,第五净化区(5)为滤食生物及观赏植物滤净区;所述进水管(6)通入所述第一净化区(I)的上部,所述第一净化区(I)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净化区(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净化区(2)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净化区(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四净化区(4)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区(2)和所述第三净化区(3)的上方,所述第四净化区(4)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净化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