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储存溶质的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708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储存溶质的饮料瓶,其瓶盖主体的旋紧部与瓶体的瓶颈相旋合连接;瓶盖主体的内筒部套装切膜内筒并通过切膜内筒的支撑台阶扣设于内筒部的内凸卡筋上;瓶盖主体的按压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封闭上端;瓶盖主体的变形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出水孔;瓶盖主体的出水筒部在瓶盖主体的变形部脱离切膜内筒的出水孔时形成连通出水通道结构;饮水抽筒滑动套装于瓶盖主体构成对出水通道的开关控制结构;由膜片与切膜内筒构成储存溶质的空间;切膜内筒设置双旁侧切膜刀刃构成对膜片的双旁侧切膜结构;切膜内筒设置缺口构成对膜片的切膜后膜片粘连结构。具有压按省力、割膜效果好、溶质释放快且释放彻底、并可直接饮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储存溶质的饮料瓶
技术介绍
目前,饮料容器盛装已经勾兑好的饮料,饮料的特定有效成分与纯净水的勾兑在生产线上完成,随后,要经过储运、销售过程才能被消费者饮用,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气温等各种因素影响,已经勾兑处理好的饮料会出现物质还原,还会产生质变、味变。生产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追加各种防腐、保鲜、保质、稳定饮品成分等措施,这不仅需多耗费资源,増加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保障上无法达到长时间保鲜、保质和稳定成分的目的。于是,有人设计了由消费者自己勾兑的饮料容器,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号02276955. 2,公开了ー种配置了加料瓶盖的饮料容器,采用压カ杆刺破塑料热收缩密封膜,使加料瓶盖内的 速溶饮料粉下落至瓶体内的勾兑技术方案,当为了储存大剂量溶质时,封ロ膜的连接边缘会变得很厚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被破坏,因此,仅用ー个手指的力量无法使压カ杆有效释放溶质。同时,局部刺破使速溶饮料粉下落极慢,加料瓶内纯净水易回溅到密封膜内部,反而使未下落溶质在瓶盖内结块,无法继续下落。于是,又有人设计了宜于储存大量溶质的饮料瓶盖,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200810003651.0,公开了ー种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储存溶质的饮料瓶,包括瓶体(1)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瓶盖主体(2)、切膜内筒(3)和饮水抽筒(4);所述瓶盖主体具有旋紧部(21)、内筒部(22)、按压部(23)、变形部(24)和出水筒部(25),所述旋紧部和内筒部两者的连接端通过可弯曲的变形部与出水筒部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旋紧部与瓶体的瓶颈(11)相旋合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按压部筒体通过肋筋(26)与瓶盖主体的出水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内筒部套装切膜内筒并通过切膜内筒的支撑台阶(36)扣设于内筒部的内凸卡筋(221)上;所述瓶盖主体的按压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封闭上端(31);所述瓶盖主体的变形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储存溶质的饮料瓶,包括瓶体(I)和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盖包括瓶盖主体(2)、切膜内筒(3)和饮水抽筒(4);所述瓶盖主体具有旋紧部(21)、内筒部(22)、按压部(23)、变形部(24)和出水筒部(25),所述旋紧部和内筒部两者的连接端通过可弯曲的变形部与出水筒部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旋紧部与瓶体的瓶颈(11)相旋合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按压部筒体通过肋筋(26)与瓶盖主体的出水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瓶盖主体的内筒部套装切膜内筒并通过切膜内筒的支撑台阶(36)扣设于内筒部的内凸卡筋(221)上;所述瓶盖主体的按压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封闭上端(31);所述瓶盖主体的变形部顶压于切膜内筒的出水孔(32);所述瓶盖主体的出水筒部在瓶盖主体的变形部脱离切膜内筒的出水孔时形成连通出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旭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兴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