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升高和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522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8:09
公开一种患者升高和转移装置,特别是一种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细长底座;连接到所述底座的底部上的多个轮;通过所述底座支承并设置尺寸以容纳人的台;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轮的装置,以便提供至少三个不同的输送模式,包括其中接触地板的所有轮都自由转动的全向模式、其中所选轮提供左侧/右侧转弯的转向模式,以及其中底座后端处的轮自由旋转而底座前端处的轮在直线方向上锁定的推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用于运动物体的装置,并且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转移行动障碍者的方法和装置,例如将患者从病床运动到台。
技术介绍
已经设计了多种产品来将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并且特别是,转移例如患者的行动障碍者。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必须经常从其病床运送到检查台或操作台,并且返回。用于转移患者的基本装置包括通过服务人员手动承载的担架,以及可以容易通过单个服务人员操纵的轮床。 但是在使得患者从病床或其它支承表面来到担架或轮床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果患者愿意协作并且没有受伤或不能行动,个人容易在护士的帮助下滑到轮床上,但是如果患者失去知觉或者会由于运动使得病情或者伤痛(例如骨折)而恶化,必须花费很大努力将患者从病床转移到轮床。这种问题在患者非常沉重的情况下加重。此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将托板或板材滑动到患者之下并且在该患者放置在其上之后,将托板或板材拉动离开病床并放置在轮床上。刚性托板可被强力插入患者和病床之间,并且通过首先使其摆动离开轮床并且接着在板材拉入其下时朝着轮床摆动返回,板材可逐渐地推到患者之下。如果患者不愿协作,这种方法也会是困难的,并且由于托板和身体的摩擦接合或者没有板材的牢固支承,即使患者愿意协作,也会非常不舒适。某些转移装置将刚性托板结合到轮床内,轮床可以运动到侧部并滑动到患者之下,并且接着滑动回到(同时支承患者)到对中位置以便运送。在根据这种概念的另一变型中,转移装置可使用反向转动的环形带,以便在支承托板在患者之下时基本上消除与患者和病床的摩擦。这种结构的一个实例在美国专利NO. 5540321中表示。第一环形带围绕一组上部托板,并且第二环形带围绕一组下部托板,使得带的接触(在上部和下部托板组)部分在它们反向转动时以相同的速度在相同方向上运动。在托板插在患者之下时,上部托板上的带以与托板在患者之下平移运动相同的速度向外翻转,而不引入显著的摩擦,并且下部托板上的带沿着病床板材类似翻转。一旦患者通过托板支承,整个托板组件升高离开病床,并且该装置可在脚轮上滚动以便运送患者。反向转动带的结构同样具有多种严重的问题。整个转移装置(包括底座和支承构件)在托板插在患者之下时运动,并且底座必须在病床或台之下延伸,以便防止装置在承载患者(见例如’ 321专利的附图10)时翻转。由于这种局限性,这种装置不能用于所有情况,即其中在病床或台之下没有足够空间的情况(由于更多的配备添加在病床或台上,占据下面的空间,这种情况更加常见)。这些装置只可以沿着装置的一侧装载和卸载,在患者相对于病床或台在装置上不适当定向(头到脚)时会存在问题。例如’ 321专利所示的结构不是特别舒服的,这是由于只有薄层带介于患者和金属支承托板的硬表面之间。此外,医院越来越关注来自于患者体液的潜在污染,并且现有技术的带式转移装置难以进行适当清洁(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考虑到以上内容,希望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的患者转移装置,该患者转移装置在展开时提供更大灵活性,同时容易操作和操纵。另外有利的是该装置对于患者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例如患者的物体从一个位置运送到另一位置的改进的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操作过程中在患者病床或台之下不需要空间的这种患者转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在装置的任一侧方便地装载或卸载的改进的患者转移装置。·所述目的通过一种转移装置实现,该转移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的底座、连接在支承构件上以便在底座之上的原始位置和达到底座侧部的延伸位置之间运动的承载构件以及具有固定在承载构件上的下部台构件和连接在下部台构件上以便在其中所述上部台构件与所述下部台构件强力接触的向下位置和所述上部台构件不与所述下部台构件接触的向上位置之间运动的上部台构件的台组件。该装置以如下方式操作,即靠近物体支承表面(例如病床或台)定位底座,朝着延伸位置运动台组件,其中上部和下部台强力接触以便将台组件放置在物体之下,但是静置在支承表面,同时保持底座固定,将上部和下部台分开,其中台组件在延伸位置,以便将物体升高到上部台上的支承表面之上,同时下部台保持静置在支承表面上,并且将台组件朝着原始位置运动返回,同时将物体支承在上部台内,并且保持上部和下部台分离。该装置可以双向方式操作,其中延伸位置是去往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延伸位置,并且台组件另外可朝着去往底座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延伸位置运动,同时将物体支承在上部台上,并且保持上部和下部台分离。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部台包括通过第一带围绕的上部板,下部台包括通过第二带围绕的下部台,并且在上部和下部台强力接触的情况下,在台组件朝着延伸位置运动时,第一和第二带相互反向转动。台组件被有利地同步,以便以与反向转动带的翻转速度匹配的速度运动来往于原始位置。上部和下部板最好分开至少1-2英寸的距离,以有助于清洁带表面。衬垫可插入上部板和顶部带之间,在转移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大的舒适性并且减小受压痛苦。低摩擦层最好介于衬垫和顶部带之间。在可选择实施例中,患者升高和转移装置具有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包括四个旋转脚轮和连接成反向转动的两个中心线转向轮。转向轮提供转动路径,其曲率中心沿着装置的横向中心线定位,并且可通过安装在装置每端处的手柄控制。脚踏板设置成将转向轮有选择地升高离开地板或者使其制动。另一脚踏板设置在装置的后端处,以便在直线方向上将前端处的该对脚轮锁定。该装置的转移台有利地纵向(在转移过程中出于患者舒适的目的)或者横向(为了在检测过程中在患者之下运动)倾斜。转移台最好具有上部台部分,其边缘辊子可缩回以便在上部带内引入足够的松弛,从而留有空间,使得上部带之下定位的空气垫充气。边缘辊子通过具有细槽的缩回臂可转动地支承,细槽引导固定在上部台上的凸轮从动件。使用上部台内的一组可动夹紧辊子,上部带可有选择地与下部带脱离。可动夹紧辊子可气动致动。在此实施例中,上部带的外表面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而下部带的外表面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带最好由包括例如杀菌剂的抗微生物剂的材料构成。具体地,也提出一种转移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到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个支承构件;连接到所述支承构件上的承载构件,在所述底座之上的原始位置和去往所述底座的一侧的延伸位置之间运动;固定在所述承载构件上的下部台构件;以及连接到所述下部台构件上的上部台构件,在其中所述上部台构件与所述下部台构件强力接触的向下位置和所述上部台构件不与所述下部台构件接触的向上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延伸位置是去往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延伸位置;以及所述承载构件进一步运动到去往所述底座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延伸位置。此外,向上位置在所述上部台构件和所述下部台构件之间提供至少2英寸的间隙。另外,下部台构件包括通过第一带围绕的下部板;上部台构件包括通过第二带围绕的上部板;以及在所述承载构件从原始位置朝着延伸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上部台构件位于向下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相互反向转动。其中所述承载构件以与反向转动带的翻转速度匹配的速度运动来往于原始 位置。也提出一种双向转移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到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个支承构件;连接到所述支承构件上的承载构件,在所述底座之上的原始位置、沿着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延伸位置以及沿着底座的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细长底座;连接到所述底座的底部上的多个轮;通过所述底座支承并设置尺寸以容纳人的台;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轮的装置,以便提供至少三个不同的输送模式,包括其中接触地板的所有轮都自由转动的全向模式、其中所选轮提供左侧/右侧转弯的转向模式,以及其中底座后端处的轮自由旋转而底座前端处的轮在直线方向上锁定的推动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2005.10.07 US 11/246,426;2006.09.22 US 11/534,5351. 一种患者转移装置,包括 具有如端和后端的细长底座; 连接到所述底座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A佩特森RM斯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医疗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