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鉴定病圃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4500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土传病害鉴定病圃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病原物的分离纯化;2)菌落培养;3)二次培养;4)接入病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节省大量的培养基物质,省去固体培养基浸泡处理、装袋密封、高压灭菌以及人工接菌等繁琐过程,可节省大量成本;2、直接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密封性好,不容易混入杂菌,减少了常规接种等复杂操作过程中不慎混入杂菌的感染的可能性;3、可以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大批量制备,液体查氏培养基易于制备,简单可行,无需复杂操作;4、通过滴灌的方式随水滴施进入病圃的方法均匀性好,利于侵染寄主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对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尤其是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建立合适的病圃对于研究植物的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意义非常重大。病圃的设置与利用是进行抗病性鉴定的基本条件,没有重而均匀的发病条件就难以对植物品种资源的抗病性做出可靠的鉴定。合适均匀病圃的建立,一方面关系到对植物的抗病性鉴定是否准确可靠,鉴定结论是否可信,能否用于指导科研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植物的抗病育种也至关重要,它能对育种材料或品种的抗性进行最全面、严格的考验,鉴定 出适合在生产中应用的材料或品种,合适均匀的病圃可以利于促进抗病育种的选育步伐。病圃的建立可分为天然病圃和常规人工病圃。天然病圃是指在连年耕作的常规农田中,局部或部分面积地块病原菌逐年积累,自然形成的重病块或重病区,人们选择这部分田块作为天然病圃。天然病圃的选择建立有其特定的缺点和不足①发病不均匀天然病圃土壤中病原菌含量不均匀、相差较大,表现为局部地块发病很重、局部地块发病很轻的情况,这无论对抗病性鉴定还是抗病品种选育都不准确,容易造成偏差。②病原菌生理小种不可控很多土传病害,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各生理小种之间,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土传病害鉴定病圃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将病原物从植物病株中分离出来后,进行单孢分离并纯化后得到病原物单菌落;?2)菌落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培养好的病原物单菌落,用打孔器沿菌落边缘打取直径为10mm的菌块,接种于马铃薯PDA培养基上,28℃培养5?7天,之后将培养好的病原物菌落连同马铃薯PDA培养基全部接入査氏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于28℃摇床培养4?5天,摇床转速为120转/分,得到孢子悬浮液,再以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107个/ml的病原物孢子悬浮液;3)二次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病原物孢子悬浮液按照1:40体积比例接入到査氏培养液中,静置培养10天,以...

【技术特征摘要】
1.土传病害鉴定病圃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将病原物从植物病株中分离出来后,进行单孢分离并纯化后得到病原物单菌落; 2)菌落培养将步骤I)得到的培养好的病原物单菌落,用打孔器沿菌落边缘打取直径为IOmm的菌块,接种于马铃薯PDA培养基上,28°C培养5_7天,之后将培养好的病原物菌落连同马铃薯PDA培养基全部接入查氏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于28°C摇床培养4-5天,摇床转速为120转/分,得到孢子悬浮液,再以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I X IO7个/ml的病原物孢子悬浮液; 3)二次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病原物孢子悬浮液按照1:40体积比例接入到查氏培养液中,静置培养10天,以监测孢子量大于等于I X IO7个/ml为达到所需标准,得到可接种孢子液; 4)接入病圃将步骤3)得到的可接种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孙艳余渝林海刘丽陈兵韩焕勇王方勇董承光宿俊吉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