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配置灵活性差、测量精度低、监测范围小、运行稳定性差、维修不方便与供电可靠性低等缺陷,以实现配置灵活性好、测量精度高、监测范围广、运行稳定性好、维修方便与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基站电源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信基站内部电源的雷电防护,一般都采用将防雷箱或防雷器并联连接于基站的配电开关后端的方式。虽然,这样的防雷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防雷功能;但是,由于配电与防雷没有一体化设计,导致此种防雷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而且智能化程度低;甚至,早期的基站交流配电防雷箱没有智能化设计,不能适应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监控要求,无法进行对基站交流配电防雷箱全面集中监控,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即时获得交流配电故障与防雷器损坏等信息,不能及时处理故障、维护。基站动环监控系统,已经推进了几年,但由于早期基站交流配电与防雷装置智能化程度低,甚至早期的基站交流配电防雷箱没有智能化设计。后期整改增加了相应的采集监测模块,而且更换了前期没有监控接口防雷保护单元,只能对基站重要的交流电源与防雷保护单元进行监控。这种监控还基本停留在总电流、电压的监控层次,对交流电源的集中监控没有做到全方位监控;存在交流配电的其他数据没法监控,造成故障的原因不太准确,而且稳定性较差。目前,各厂家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也是层次不齐,大多采用智能性多功能仪表,不能对配电箱配出的各支路,即各个交流负载没法单独计量;不具备油机发电业务的监督考核管理功能,提供给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有限。综上所述,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配置灵活性差、测量精度低、监测范围小、运行稳定性差、维修不方便与供电可靠性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以实现配置灵活性好、测量精度高、监测范围广、运行稳定性好、维修方便与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元。进一步地,所述配电单元,至少包括采用两级分配方式设置的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设置在所述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之间、且用于将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进行机械互锁的机械互锁模块,以及多条输出分路。进一步地,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油机输入接口及多条输出分路相匹配、且用于过载和/或短路保护的高分断断路器,与高分断断路器匹配设置的电流互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油机输入接口及多条输出分路相匹配的零排及接地排。进一步地,所述油机输入接口,至少包括快接式航空插座。进一步地,所述防雷保护单元,至少包括可插拔式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及油机输入接口连接的防雷保护器,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器匹配设置、且用于与所述智能监控告警单元连接的监控接口。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控告警单元,至少包括与所述监控接口连接的综合监控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综合监控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对综合监控采集模块的实时监测信息进行显示及告警的主控显示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监控采集模块,至少包括第一单片机,与防雷保护单元连接、且用于监测防雷状态的防雷状态监测子模块,与市电输入接口连接、且用于监测市电供电 状态的市电供电状态监测子模块,与油机输入接口连接、且用于监测油机供电状态的油机供电状态监测子模块,分别与输入和/或输出回路连接、且用于对输入和/或输出回路进行电参数测量与计量的多个电量计量支路,以及用于与主控显示模块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所述防雷状态监测子模块、油机供电状态监测子模块、市电供电状态监测子模块、多个电量计量支路与通信接口,分别与第一单片机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电量计量支路中,每个电量计量支路,至少包括与相应的输入和/或输出支路连接、且用于对相应支路进行电参数测量的电参数测量子模块,以及连接在所述电参数测量子模块与第一单片机之间的计量子模块;所述通信接口,至少包括RS485接口、RS422接口、RS232接口与以太网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显示模块,至少包括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的第二单片机,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单片机连接的人机交互子模块、通信子模块、告警输出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子模块,至少包括显示屏和/或操作按键;所述告警输出子模块,至少包括声光告警子模块和/或干簧管告警子模块和/或故障告警继电器输出子模块。本技术各实施例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由于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元;防雷保护单元与配电单元采用一体化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导线过长导致的残压偏高,而损坏后端设备的危害;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配置灵活性差、测量精度低、监测范围小、运行稳定性差、维修不方便与供电可靠性低的缺陷,以实现配置灵活性好、测量精度高、监测范围广、运行稳定性好、维修方便与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为根据本技术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中智能监控告警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a_ 图 4c (RS232/485/422 通信接口)、图 5a_ 图 5c (第二单片机)、图 6a_ 图 6d(故障告警继电器输出子模块)、图7a-图7d (人机IXD,LCM19264)、图8a-图8b (人机指示按键)、以及图9 (以太网通信接口)为根据本技术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中主控显示模块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IOa-图IOg (CPU与RS485)、图Ila-图Ild (电参数测量电路)、图12a-图12b(计量子模块电路)、图13a-图13b (油机市电防雷监测模块)、以及图14a-图14e (与计量子模块接口电路)为根据本技术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中综合监控采集模块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I-浪涌保护器;2_市电断路器;3_机械互锁模块;4_油机断路器;5_总电流互感器;6_主控显示模块;7_综合监控采集模块;8_支路电流互感器;9_配出支路断路器;10-零排;11_接地排;12_防雷保护熔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如图I-图14g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J Li ο其中,上述配电单元,至少包括采用两级分配方式设置的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体化设置、且相连的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单元,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相连的智能监控告警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至少包括采用两级分配方式设置的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设置在所述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之间、且用于将市电输入接口与油机输入接口进行机械互锁的机械互锁模块,以及多条输出分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油机输入接口及多条输出分路相匹配、且用于过载和/或短路保护的高分断断路器,与高分断断路器匹配设置的电流互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油机输入接口及多条输出分路相匹配的零排及接地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机输入接口,至少包括快接式航空插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至少包括可插拔式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市电输入接口及油机输入接口连接的防雷保护器,以及与所述防雷保护器匹配设置、且用于与所述智能监控告警单元连接的监控接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告警单元,至少包括与所述监控接口连接的综合监控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综合监控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对综合监控采集模块的实时监测信息进行显示及告警的主控显示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爱军,任文军,韩荣孝,何智晖,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