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裁机,它包括下模座、下模、上模座、上刀固定板、上刀及上刀气缸,该下模固定在该下模座上,该下模具有切槽,该上刀固定在该上刀固定板上,该上刀固定板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上刀气缸具有Z向活塞杆,该上模座固定在该上刀气缸的活塞杆上,该上刀在Z向位于该切槽的正上方。使用冲裁修边代替滚切修边方式,改善了原来修边工序中出现的频繁掉粉、毛刺等不良现象,提高了切削出的负极片的品质;冲裁机的上刀的磨损比滚切治具小得多,大大的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裁机,尤其涉及一种对镍氢充电电池的负极极片进行修边的冲裁机。
技术介绍
镍氢电池负极极片经上粉箱、小对辊机、涂胶、烘干、一次辊压、二次辊压等工序制成连续带状片,该带状片的宽度规格有43.2±0.2、45.8±0.3、46.8±0.3等系列,但带状片在宽度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在1米长的范围内宽度方向最大偏差达0.3~4mm。该负极极片的制造工艺要求:要将上述的连续带状片裁掉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齿形边(裁边余量在1.3mm左右),并且要经过裁断夹具裁为长度为118mm、100mm、40mm、66mm、63mm、72mm等不同的长度的极片,才能成为不同规格镍氢充电电池的负极极片。现有技术中,使用滚切治具对负极极片修边,其主要缺点是:刀具的磨损很快,每修磨一次刀,长到使用3~5天,短到几个小时,生产的负极片就出现掉粉、毛刺等品质不良现象,造成电池内部出现微短路,因此,该治具的故障率很高,制约了生产和品质,是镍氢充电电池制造业致命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修边质量高且寿命高的冲裁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冲裁机包括下模座、下模、上模座、上刀固定板、上刀及上刀气缸,该下模固定在该下模座上,该下模具有切槽,该上刀固定在该上刀固定板上,该上刀固定板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上刀气缸具有Z向活塞杆,该上模座固定在该上刀气缸的活塞杆上,该上刀在Z向位于该切槽的正上方。所述的下模座设有Z向放置的导柱,该导柱上套有弹簧,该上模座对应该导柱的位置设有中空的导套,该导套具有台阶,该导柱与该导套插接-->配合,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该台阶和该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上还固定有Z向放置的螺杆,该螺杆上套有弹簧,该螺杆的底端设有卸料板,该卸料板位于该下模的切槽的正上方,该上刀位于该卸料板和该上模座之间,且该卸料板设有供上刀穿过的通孔。所述的上模的出料端安装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前导尺,各前导尺的内侧均安装有槽形轮。所述的各前导尺的外侧均安装有侧压弹簧,各侧压弹簧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的各前导尺的槽形轮形成匚形导向槽。所述的上模的进料端安装有两块前压板,各前压板的底部均具有形导向槽。所述的上刀有两个并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冲裁修边代替滚切修边方式,改善了原来修边工序中出现的频繁掉粉、毛刺等不良现象,提高了切削出的负极片的品质;冲裁机的上刀的磨损比滚切治具小得多,大大的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上模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下模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下模组件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冲裁机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上刀及带动上刀在Z向竖直升降的上刀气缸。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21及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该上模座21中央位置的上刀垫板22和上刀固定板27。该上刀固定板27上竖直固定有两个上刀23,该两个上刀23均沿X向延伸并间隔一定距离,该上刀固定板27的四个角落处分别竖直固定有套有弹簧29的Z向螺杆28,该四个螺杆28的顶端支撑有水平(即平行XY平面)的卸料板26,该卸料板26具有供两个上刀23穿过的两个长条形通孔45。该上模座21的四个角落处均竖直固定有导套24,且各导套24均具有台阶46。在初始位置时,上刀23位于卸料板-->26和上刀固定板27之间;进行极片修边时,两个上刀23均竖直向下伸出对应的通孔45。下模组件安装在底板43上,该底板43通过两条X向延伸的导轨36、36’安装在水平工作台板19上。该下模组件包括水平的下模座3,该下模座3固定在底板43上,该下模4固定在下模座3的中央位置,该下模4的中央位置具有切槽8,两个上刀23均位于该切槽8的上方并与其正对,即切槽8在两个上刀23的运动轨迹上。该下模座3的出料端安装有两个前导尺10、10′,两个前导尺10、10’相向的内侧均安装有导料用的多个槽形轮14,各前导尺的多个槽形轮14之间形成匚形导向槽,该两个匚形导向槽相向设置并用于对极片5进行导向。两个前导尺10、10′的外侧分别安装有侧压弹簧17、17′,两个侧压弹簧17、17’分别通过固定座13、13′固定在下模座3上。下模4的进料端安装有两块平行的用于压住极片5的前压板7、7’,两个前压板7、7’的内侧均设有形导向槽。该下模座3的四个角落处均固定有套有弹簧2的Z向导柱1。底板43的四个角落处均竖直固定有立柱44,该四根立柱44的顶端固定有水平的顶板20,该顶板20位于上模座21的正上方。该顶板20的中央位置安装有上刀气缸34,该上刀气缸34的Z向活塞杆47与上模座21连接,从而在该上刀气缸34的驱动下,上模座21可以在Z向竖直升降。下模组件的四根导柱1分别与上模组件的四个导套24插接配合,四个弹簧2的两端分别抵压四个导套的台阶46和下模座3。本实施方式冲裁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产品的工艺尺寸,首先调好两个前压板7、7′与极片裁断刀的间距,再将连续带状负极极片5从模具内穿过,极片的两边进入前压板7、7′底部的 形导向槽内,极片5的另一端卡入前导尺10、10’的槽形轮14的匚形导向槽内,极片5的前端一直送入滚轮送料器内直至裁断刀裁断为止,从而完成穿片过程。极片5的长度可由滚轮送料器的步进马达的转角决定,而该转角可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控制台进行任意设定,从而可裁出不同长度的极片。接着进入自动修边过程,上模座21在上刀气缸34的驱动下沿着导柱1上下运动,当上模座21下行接近极片5时,卸料板26在弹簧29的作用下先压紧极板5,接着上刀23继续下行通过极板5进入下模4的切槽8内,将极片5宽度方向的两边裁断,完成极片5的修边过程。如要修裁单边,卸下其中一把上刀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冲裁机,由于在前导尺10、10′的外侧安装有侧压弹簧17、17′,可方便的导入极片5。极片一端卡入前压板7、7′底部的形导向槽内,另一端卡入前导尺10、10’的匚形导向槽内,可固定极片5的位置,使其不会左右滑动。螺杆28上套的弹簧29可使卸料板26在修边过程中压紧极片5。出料口附近安装的两块前压板7、7′可压紧极片5,使极片5在出料过程中不会随意滑动。冲裁机的上刀气缸34与裁断治具的裁断气缸在同一个电磁阀控制下上下动作,在完成极片5的裁断同时修边,使极片5的裁断和修边过程一起完成。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冲裁机,刀具的使用寿命延长,其刀具磨损轻微,可使用3.5~4个月才修磨刀具一次,极片的掉粉、毛刺等不良现象得到改善,刀具的故障频率下降,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下模、上模座、上刀固定板、上刀及上刀气缸,该下模固定在该下模座上,该下模具有切槽,该上刀固定在该上刀固定板上,该上刀固定板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上刀气缸具有Z向活塞杆,该上模座固定在该上刀气缸的活塞杆上,该上刀在Z向位于该切槽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下模、上模座、上刀固定板、上刀及上刀气缸,该下模固定在该下模座上,该下模具有切槽,该上刀固定在该上刀固定板上,该上刀固定板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上刀气缸具有Z向活塞杆,该上模座固定在该上刀气缸的活塞杆上,该上刀在Z向位于该切槽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座设有Z向放置的导柱,该导柱上套有弹簧,该上模座对应该导柱的位置设有中空的导套,该导套具有台阶,该导柱与该导套插接配合,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该台阶和该下模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上还固定有Z向放置的螺杆,该螺杆上套有弹簧,该螺杆的底端设有卸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威,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