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2585 阅读:5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2:46
一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属于民族乐器类技术领域。结构为:包括出音孔5、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1的内壁套有固定套筒2,副管1的出音孔5位置周围的部分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同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特色在于将副管的出音孔置于可转动圈套上,通过与固定套筒缺孔是否重合来实现开关。可转动圈套外壁靠近主管的合适位置粘有转动竿,演奏者可通过转动竿使可转动圈套转动,从而控制副管出音孔的开关。本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极具推广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ー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属于民族乐器类

技术介绍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因其音色优美,表现カ丰富,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葫芦丝演奏吋,跟其它的管乐相比,最具特色的就是葫芦丝能够通过副管演奏和声。传统的副管一般通过副管尾部的软木塞来控制副管和声的开关。一般情况下,软木塞堵住副管的尾部,副管中由于没有气流经过,副管上端的簧片则不能震动发生,此时副管的和声处于关闭状态。若将软木塞拔出,此时,副管尾部则相当于副管的出音孔,气流可从葫芦上端进入副管,并通过副管上端的簧片震动,发出美妙的和声(副管尾部的位置决定副管发音的尚低)。在演奏过程中,若演奏者中途需要演奏和声,可迅速将软木塞拔掉,打开副管,演奏和声。但是,当和声演奏完毕时,想要关闭副管,必须迅速将软木塞插入副管的尾部。这ー过程,即便操作娴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操作时动作较大,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演奏的表现カ和感染力。同时,在演奏吋,由于演奏者情绪紧张,很可能会出现失误,甚至将软木塞弄丢(部分葫芦丝的软木塞没有用系带附在葫芦丝上),出现不能继续演奏的尴尬局面。为此,本技术专利将介绍ー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以求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介绍ー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方便演奏者操作,提高舞台表现カ。本技术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出音孔5、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I的内壁套有固定套筒2,副管I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所述固定套筒2的外径与副管I的内径相同。所述固定套管2为厚度O. 8 I. 2mm的金属片制成。所述副管I除去可转动套圈3的部位与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可转动套圈3与固定套筒2之间涂有凡士林作为润滑剂、可在固定套筒2上自由转动。 所述可转动套圈3的外壁设置有可控制出音孔5开关的转动竿7,演奏者可通过作用转动竿7使可转动圈套3转动,从而控制副管I出音孔5的开关。制作过程中,首先在出音孔两侧合适的位置将副管I切断,得到可转动圈套3。在可转动圈套3及两侧的副管I内壁进行适当的切刮处理,留出约I毫米厚的内壁空间。然后用強力胶将固定套筒2的一端粘于可转动圈套3上侧的副管I内壁,使固定套筒缺孔4位于副管的正面。将可转动圈套3套在固定套筒2上,涂上凡士林,以确定可转动圈套3内壁可在固定套筒2上自由转动。接着用強力胶将固定套筒2的另一端粘于可转动圈套3另一侧的副管I内壁,使可转动圈套3的两端侧壁紧贴两侧的副管1,并确保固定套筒缺孔4可与出音孔5完全重合。最后,用封片8将副管I的尾部密封起来。以上操作既能确保副管I的整体性和密闭性,又能保证通过转动竿7使可转动圈套3转动时,若出音孔5与固定套筒缺孔4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副管则处于开启状态,气流可从葫芦进入副管I中,使簧片震动发出正常的和声;若出音孔5与固定套筒缺孔4完全不重合,则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演奏时,转动竿7 —般处于靠近主管6的ー侧,此时出音孔5和固定套筒缺孔4完全不重合,副管I处于关闭状态。若需要开启副管I吹奏和声,则利用副管附近的手指(一般是上把位的无名指),将转动竿7向正面拨动一端距离,使出音孔5与固定套筒缺孔4部分或者完全重合,此时副管I处于开启状态,若需要关闭和声,则将转动竿7拨到主管6 —侦牝将出音孔5关闭即可。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演奏中通过上把位的无名指或中指作用转动竿来·控制副管的开关非常便捷,操作时动作轻巧隐蔽,不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而且,演奏者对副管的开闭非常有把握,信心十足,可全心投入演奏。本技术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势,极具推广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是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副管,(2):固定套筒,(3):可转动圈套,(4):固定套筒缺孔,(5):出音孔,(6):主管,(7):转动竿,(8):封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所述范围。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出音孔5、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I的内壁套有厚度O. 8mm的铝片制成的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的外径与副管I的内径相同,副管I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副管I除去可转动套圈3的部位与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可转动套圈3与固定套筒2之间涂有凡士林作为润滑剂、可在固定套筒2上自由转动。可转动套圈3的外壁设置有可控制出音孔5开关的转动竿7,演奏者可通过作用转动竿7使可转动圈套3转动,从而控制副管I出音孔5的开关。实施例2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出音孔5、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I的内壁套有厚度Imm的铜片制成的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的外径与副管I的内径相同,副管I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副管I除去可转动套圈3的部位与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可转动套圈3与固定套筒2之间涂有凡士林作为润滑剂、可在固定套筒2上自由转动。可转动套圈3的外壁设置有可控制出音孔5开关的转动竿7,演奏者可通过作用转动竿7使可转动圈套3转动,从而控制副管I出音孔5的开关。实施例3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出音孔5、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I的内壁套有厚度I. 2mm的铁片制成的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的外径与副管I的内径相同,副管I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副管I除去可转动套圈3的部位与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可转动套 圈3与固定套筒2之间涂有凡士林作为润滑剂、可在固定套筒2上自由转动。可转动套圈3的外壁设置有可控制出音孔5开关的转动竿7,演奏者可通过作用转动竿7使可转动圈套3转动,从而控制副管I出音孔5的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包括出音孔(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1)的内壁套有固定套筒(2),副管(1)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包括出音孔(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筒(2)和可转动套圈(3),副管(I)的内壁套有固定套筒(2),副管(I)上包括出音孔(5)的部分管体为可转动套圈(3)、末端用封片(8)密封,固定套筒(2)上与出音孔(5)水平位置相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出音孔(5)大小相同的固定套筒缺孔(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葫芦丝副管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2)的外径与副管(I)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徐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