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182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2:03
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包括:一个底座、三个切换片、二个切换器和一个盖板,所述底座包括有二个切换器放置孔和一个切换片放置腔,切换片放置腔上有二个高度不同的垫板,垫板上设有档板。三个切换片置于垫板与档板之间;二个切换器一端安装于切换器放置孔上,所述切换器由一个固定座,二个线圈和一个磁性转子,所述的两个线圈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两侧,磁性转子套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磁性转子上端固定有一个摆动臂,推杆带动所述切换光片在所述垫板和档板中间移动,盖板与底座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来使磁力转子转动,磁力转子的转动带动摆动臂摆动,摆动臂再推出或拉回推杆,推杆再带动切换片左右移动,达到切换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影像成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拍摄设备中,为满足在黑暗的环境中拍摄的需求,拍摄设备中都会设置有一滤光片切换器。该滤光片切换器可以使拍摄设备进行白天拍摄模式以及夜间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所述滤光片切换器一般包括一用于白天拍摄模式的可见光通片以及一用于夜间拍摄模式的红外光通片。所述滤光片切换器一般置于拍摄设备的镜头与影像感测器之间,在光线充足时,该滤光片切换器将所述可见光通片设置于所述镜头及影像感测器的光路之间,此时拍摄设备可以拍摄正常的彩色图像;在光线较为昏暗时,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切换所述红外光通片至镜头与影像感测器之间,此时拍摄设备可以拍摄黑白图像。现有滤光片切换器大多采用马达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进行驱动,其驱动机构复杂,组装困难,不适于各种便携式的拍摄设备。还有少数滤光片切换器采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在滤光片四周装上线圈,并在相应位置固定上磁铁,利用线圈的电流通过情况来改变切换器的磁力方向,来与磁铁作用。使滤光片左右运动来改变拍摄模式,但这种滤光片切换器,需将线圈固定在滤光片固定架四周,使产品做得很厚,增加了产品的体积。并且其安装麻烦,对线圈及磁铁要求高并不能控制滤光片采光多少。新型内容本新型考虑到要使滤光片切换器做到尽可能的薄,使其能符合各种使用场合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解决目前滤光片切换器厚度大、安装麻烦、成本高以及不能控制滤光片采光多少的问题。本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一个底座、三个切换片、二个切换器和一个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有二个切换器放置孔和一个切换片放置腔,所述切换片放置腔上有二个高度不同的垫板,垫板上设有档板。所述三个切换片置于垫板与档板之间;所述三个切换片包括底层切换片、中层切换片和上层切换片,切换片上设有通光孔,其中上层切换片通光孔上固定有可见光滤光片和不可见滤光片;所述二个切换器一端安装于切换器放置孔上,所述切换器由一个固定座,二个线圈和一个磁性转子,所述的两个线圈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两侧,所述磁性转子套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磁性转子上端设有摆动臂,摆动臂一端固定有凸柱,所述凸柱和所述推杆配合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切换片在所述垫板和档板中间移动,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配合。所述底层切换片和中层切换片中的通光孔位置不同,底层切换片中的通光孔为中间位置,中层切换片中的通光孔为下端位置。所述通光孔其中二个为圆孔,另一个为相连通的两个圆孔。 所述不可见光滤光片为红外光滤光片。所述二个切换器,其中一个一端接有单向摆动臂,另一个一端接有双向摆动臂。所述磁性转子为圆柱状磁铁。所述摆动臂上有凸柱,所述三个切换片一端上开有一横向凸柱槽,所述凸柱套在所述凸柱槽内。所述盖板上有通光孔。附图说明图I是本新型结构组装分解图。图2是切换器结构示意图。其中I、底座;10、切换片放置腔;11、通光孔;12、档板;13、垫板;2、底层切换片;21、通光孔;23、推杆孔;24、推杆;3、中层切换片;31、通光孔;33、推杆孔;34、推杆;4、上层切换片;41、通光孔;41a、红外线滤光片;41b、白光滤光片;43、推杆孔;44、推杆;5、盖板;51、通光孔;6a、6b、切换器;60、固定座;61、磁性转子;62、摆动臂;63、65、66、凸柱;631、6566、凸柱槽、67a、67b、切换器放置孔;68、线圈。具体实施方式本新型考虑到要使滤光片切换器做到尽可能的薄,使其能符合各种使用场合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解决目前滤光片切换器厚度大、安装麻烦、成本高的问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图2所示,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一个底座I、三个切换片2、3、4,二个切换器6a、6b和一个盖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包括有二个切换器放置孔67a、67b和一个切换片放置腔10,所述切换片放置腔10上有二个高度不同的垫板13,垫板13上设有档板12。所述三个切换片2、3、4分别置于垫板13与档板12之间;所述三个切换片2、3、4包括底层切换片2、中层切换片3和上层切换片4,切换片2、3、4上分别设有通光孔21、31、41,切换片4上设有红外线滤光片41a和白光滤光片41b,所述二个切换器6a、6b —端分别安装于切换器放置孔67a、67b上,所述切换器6a、6b分别包括一个固定座60、一个线圈68和一个磁性转子61,所述的两个线圈68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60上,所述磁性转子61套接在所述固定座60上,所述磁性转子61上端设有摆动臂62,摆动臂62 —端固定有凸柱63、65、66,三个切换片2、3、4 一端上分别开有一横向推杆孔23、33、43,所述凸柱63、65、66分别套在所述推杆孔23、33、43内,凸柱63、65、66和推杆24、34、44配合推动推杆24、34、44,推杆24、34、44带动切换片2、3、4在垫板13和档板12中间移动,盖板5与底座I配合。所述底层切换片2和中层切换片3中的通光孔位置不同,底层切换片2中的通光孔21为中间位置,中层切换片3中的通光孔31为下端位置。所述切换器6a —端接有单向摆动臂63,切换器6b —端接有双向摆动臂65、66。所述通光孔21、31、圆孔,通光孔41为两个两个相接的圆孔。所述磁性转子61为图柱状磁铁。所述盖板5上有通光孔51。二个切换器6a、6b置于切换器槽67a、67b内,底层切换片2、中层切换片3、上层切换片4、依次置于切换片放置腔10内,盖板5盖在底座I上,当改变切换器6a线圈的电流方向时,磁性转子61转动,带动摆动臂62旋转,从而使得凸柱63在凸柱槽631内移动,带动推杆44使上层切换片4在垫板13与档板12之间移动,完成红外线滤光片41a与白光滤光片41b的转换,档板12可以防止上层切换片4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当改变切换器6b线圈的电流方向时,磁性转子61转动,带动摆动臂62旋转,从而使得凸柱65和凸柱66在凸柱槽6566内移动,分别带动推杆24、34使底层切换片2和中层切换片3在切换片放置腔10内以相反方向移动,这样就会使通光孔21与通光孔3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控制通过进入红外线滤光片41a和白光滤光片41b中光线的多少,档板12可以防止底层切换片2和中层切换片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切换片2、3、4部分部件很少,能尽可 能的做得很薄。这种结构设计即可控制不同滤光片的切换,又可控制进入滤光片光线多少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新型,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有:一个底座、三个切换片、二个切换器和一个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有二个切换器放置孔和一个切换片放置腔,所述切换片放置腔上有二个高度不同的垫板,垫板上设有档板;所述三个切换片置于垫板与档板之间;所述三个切换片包括底层切换片、中层切换片和上层切换片,切换片上设有通光孔,其中上层切换片通光孔上固定有可见光滤光片和不可见滤光片;所述二个切换器一端安装于切换器放置孔上,所述切换器由一个固定座,二个线圈和一个磁性转子,所述的两个线圈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两侧,所述磁性转子套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磁性转子上端设有摆动臂,摆动臂一端固定有凸柱,所述凸柱和所述推杆配合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切换片在所述垫板和档板中间移动,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有一个底座、三个切换片、二个切换器和一个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有二个切换器放置孔和一个切换片放置腔,所述切换片放置腔上有二个高度不同的垫板,垫板上设有档板;所述三个切换片置于垫板与档板之间;所述三个切换片包括底层切换片、中层切换片和上层切换片,切换片上设有通光孔,其中上层切换片通光孔上固定有可见光滤光片和不可见滤光片;所述二个切换器一端安装于切换器放置孔上,所述切换器由一个固定座,二个线圈和一个磁性转子,所述的两个线圈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两侧,所述磁性转子套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磁性转子上端设有摆动臂,摆动臂一端固定有凸柱,所述凸柱和所述推杆配合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切换片在所述垫板和档板中间移动,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引击式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切换片和中层切换片中的通光孔位置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