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外遮阳百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834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54
一种外遮阳百叶装置,包括:叶片角度固定框架、百叶片、叶片开闭固定框架、叶片角度控制结构和叶片开闭控制结构,其中叶片角度控制结构和叶片开闭控制结构的一端均分别固定在百叶片左右两端,叶片角度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百叶角度电机、尼龙拉丝以及角度控制连接构件;叶片开闭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百叶开闭电机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变截面联动带以及开闭控制连接构件。利用尼龙拉丝施加拉力控制叶片角度,利用扭簧弹力复位叶片,利用变截面联动带实现叶片由下到上的逐个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电机分别控制百叶片的角度和开闭,可实现百叶片的全开、全闭、下闭上开三种状态,解决了遮阳与采光的矛盾问题,实现了下部遮阳、上部采光及节能降耗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遮阳百叶装置,特别是可实现角度控制和开闭分别控制的百叶装置。
技术介绍
外遮阳对于建筑节能有重大意义,外遮阳百叶全闭合状态可降低约90%的窗户传热,半开防眩光状态亦可以降低约70%的窗户传热,因此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百叶的使用会影响室内自然采光的效率,可能增加建筑照明负荷,因此需要遮阳与采光达到很好的平衡。目前,已有固定式外遮阳百叶及将传统内置可调角度百叶外置,做外遮阳百叶使 用,还有将百叶与窗户集成,将百叶至于双层玻璃之中,夹层百叶等等,但这些方式各有弊端。固定外遮阳百叶,不能根据季节,天气情况,调节角度,最大限度遮掩或利用自然采光;固定外遮阳百叶多用木材,耐久年限较短且更换困难。现有的传统外置可调百叶外遮阳百叶,由于构造原理局限,其强度、抗风能力有限,不易更换、清洗,且对整体调整角度,不能很好解决遮阳和采光的矛盾。夹层百叶,造价高,不易维修,且效果不及外遮阳百叶,工程适应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外遮阳百叶整体调整角度,不能很好解决遮阳与采光的矛盾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双电机实现角度控制和开闭的分段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上部叶片角度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下部部分叶片的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遮阳百叶装置,包括叶片角度固定框架(1)、百叶片(3)和叶片开闭固定框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3)的一端连接有叶片角度控制结构,所述百叶片(3)的另一端连接有叶片开闭控制结构;其中,所述叶片角度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百叶角度电机(2)、尼龙拉丝(13)以及设置在每片百叶片(3)一端上的角度控制连接构件,所述角度控制连接构件包括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框架垫片(10)和复位扭簧(12),所述框架垫片(10)铆接在叶片角度固定框架(1)上,所述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安装在百叶片(3)的一端端头上,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中部延伸出角度控制连接转轴(11),所述控制角度连接转轴(11)穿过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遮阳百叶装置,包括叶片角度固定框架(I)、百叶片(3)和叶片开闭固定框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3)的一端连接有叶片角度控制结构,所述百叶片(3)的另一端连接有叶片开闭控制结构;其中,所述叶片角度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百叶角度电机(2)、尼龙拉丝(13)以及设置在每片百叶片(3)—端上的角度控制连接构件,所述角度控制连接构件包括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框架垫片(10)和复位扭簧(12),所述框架垫片(10)铆接在叶片角度固定框架(I)上,所述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安装在百叶片(3)的一端端头上,角度控制端连接片(4 )中部延伸出角度控制连接转轴(11),所述控制角度连接转轴(11)穿过框架垫片(10)插接在叶片角度固定框架(I)上,复位扭簧(12)套在角度控制连接转轴(11)上,角度控制连接片(4)靠近叶片固定框架(I)的端头,一侧与复位扭簧(12)的一端固定,另一侧与尼龙拉丝(13)固定,且复位扭簧(12)与尼龙拉丝(13)分别位于角度控制连接转轴(11)的两侧,所述复位扭簧(12)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垫片(10)上,尼龙拉丝(13)的自由端搭在连接转轴(11)上与控制百叶角度电机(2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遮阳百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开闭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百叶开闭电机、主动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秀章吕良枭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