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专利>正文

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01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集热分解和裂解于一体的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解和裂解过程一体化、裂解效率高、生成的气体水含量少的植物质不凝气体发生炉;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燃烧室固定在支架的上方,燃烧室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夹层;至少一组搅笼的一端均伸入燃烧室中且通过排气管与保温夹层连通,悬置在燃烧室内呈蛇形的第一裂解管的一端与保温夹层相通,第一裂解管的另一端伸入去湿箱中,悬置在燃烧室内呈蛇形的第二裂解管的一端与出气孔相通,第二裂解管的另一端伸入降温箱中;在降温箱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分解过程和裂解过程于一体,提高了燃烧室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具体涉及一种集热分解和裂解于一体的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植物质热分解炉和对植物质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进一步裂解的裂解炉是分开操作的,且在分解和裂解的过程中,存在裂解效率低下,最后生成的气体水分含量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解和裂解过程一体化、裂解效率高、生成的气体水含量少的植物质不凝气体发生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包括反应料桶、搅笼、燃烧室、保温夹层、第二裂解管、第一裂解管、降温箱、去湿箱、支架和反应物余料箱,燃烧室固定在支架的上方,燃烧室底部设置有燃烧炉,燃烧室顶部设置有烟筒,燃烧室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夹层;至少一组搅笼的一端均伸入燃烧室中且通过排气管与保温夹层连通,所有搅笼位于燃烧室外部一端的顶部均与反应料桶连通,所有搅笼位于燃烧室外部一端的底部均与反应物余料箱连通,所述反应料桶的顶部设有水封盖;降温箱和去湿箱均设置在燃烧室的下方,悬置在燃烧室内呈蛇形的第一裂解管的一端与保温夹层相通,第一裂解管的另一端伸入去湿箱中,在去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包括反应料桶(1)、搅笼(2)、燃烧室(3)、保温夹层(4)、第二裂解管(5)、第一裂解管(6)、降温箱(7)、去湿箱(8)、支架(9)和反应物余料箱(10),其特征在于,燃烧室(3)固定在支架(9)的上方,燃烧室(3)底部设置有燃烧炉(14),燃烧室(3)顶部设置有烟筒(11),燃烧室(3)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夹层(4);至少一组搅笼(2)的一端均伸入燃烧室(3)中且通过排气管(13)与保温夹层(4)连通,所有搅笼(2)位于燃烧室(3)外部一端的顶部均与反应料桶(1)连通,所有搅笼(2)位于燃烧室(3)外部一端的底部均与反应物余料箱(10)连通,所述反应料桶(1)的顶...

【技术特征摘要】
1.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包括反应料桶(I)、搅笼(2)、燃烧室(3)、保温夹层(4)、第二裂解管(5)、第一裂解管(6)、降温箱(7)、去湿箱(8)、支架(9)和反应物余料箱(10),其特征在于,燃烧室(3)固定在支架(9)的上方,燃烧室(3)底部设置有燃烧炉(14),燃烧室(3)顶部设置有烟筒(11),燃烧室(3)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夹层(4);至少一组搅笼(2)的一端均伸入燃烧室(3)中且通过排气管(13)与保温夹层(4)连通,所有搅笼(2)位于燃烧室(3 )外部一端的顶部均与反应料桶(I)连通,所有搅笼(2 )位于燃烧室(3 )外部一端的底部均与反应物余料箱(10)连通,所述反应料桶(I)的顶部设有水封盖(12);降温箱(7)和去湿箱(8 )均设置在燃烧室(3 )的下方,悬置在燃烧室(3 )内呈蛇形的第一裂解管(6 )的一端与保温夹层(4)相通,第一裂解管(6)的另一端伸入去湿箱(8)中,在去湿箱(8)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孔(15),悬置在燃烧室(3)内呈蛇形的第二裂解管(5)的一端与出气孔(15)相通,第二裂解管(5)的另一端伸入降温箱(7)中;在降温箱(7)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质不凝可燃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夹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