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6882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位于中央的沉淀区和位于沉淀区外侧的好氧区和缺氧区,缺氧区位于沉淀区外侧的下部,通过将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集成在一个组合池中,各池空间上独立,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经有效结合后可实现脱氮除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省投资、运行稳定,剩余污泥产生量少,脱水性能好,且操作简便,再次启动容易等优点,适用于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据报道,目前全国小城镇和农村每年有超过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43个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由于农村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和农村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人居环境差,环境安全隐患与问题突出。解决小城镇和农村的污水治理问题,改善环境卫生,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小城镇(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之一,而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所以小城镇(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三种处理模式第一是接入城镇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此种处理模式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但存在建设污水收集管道成本过高,利用率低等问题。其次是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居民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建设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此种处理模式需要新建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建设投资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第三是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生态型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此种处理模式能够就近收集污水就近处理,投资成本小,运行维护便利,并能较好的实现处理后的污水回用。考虑到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较小,水量水质不太稳定等特点,若采用传统工艺,如A2/0,CASS工艺,则有点“大牛拉小车”之嫌,投资有点过高,运行成本也不低,且难以保证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基于小城镇污水厂的可行的处理技术很有必要。目前小城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污水净化池、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稳定塘等,但以上技术都存在处理设施占地较大、工艺比较单一,不能依据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进行灵活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使其适合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特点。从节约用地和处理规模小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提高处理装置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使其能够高效稳定运行,本技术将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集成在一个复合A/0组合池中,将起生物脱氮作用的缺氧池、进行碳化、硝化反应的好氧池与进行泥水分离的沉淀池合建,在外形上是个大的组合池,但是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又有效结合,既可有效脱氮又降低能耗,剩余污泥产生量少,脱水性能好,且操作简便,再次启动容易等优点。本技术中的处理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位于中央的沉淀区3和位于沉淀区外侧的好氧区I和缺氧区2,缺氧区2位于沉淀区3外侧的下部,其通过第二进水阀门9-2和第二进水支管9-4和进水总管9相连,好氧区位于沉淀区外侧的上部,其通过第一进水阀门9-1和第一进水支管9-3和进水总管相连,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10相通,沉淀区的中央设置有由内筒18-A和外筒18-B嵌套组成的导流筒18,内筒18-A中设置有轴流推进器4,内筒通过第二连通管11与好氧区相通,导流筒的外筒下端开口逐渐扩大,使其与内筒之间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沉淀区的上部周边设置出水区15,底部中央设置有集 泥区19,沉淀区和好氧区之间还设置有排泥区6,排泥区中设置有排泥泵5,集泥区通过第三连通管13与排泥区相通,好氧区采用曝气的方式供氧,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器17。本技术的处理装置还设置有加药箱7和加药泵8,加药泵的进口与加药箱相连,加药箱中装有用于除磷的化学药剂,比如铝盐、铁盐、石灰等,加药泵的出口与导流筒的顶部相连。本技术的处理装置中的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分别进行不同的反应,在缺氧区中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脱氮,在好氧区中主要进行易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B0D5的去除和硝化反应,在沉淀区中主要进行化学除磷的反应以及泥水分离,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中可进行反硝化反应、降解有机物的碳化反应、硝化反应、吸附除磷反应等四项反应,稳定高效的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容积比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进行调整,优选三者容积比为3 5:6m,更优选4:7:3。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以及图2是图I中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A-A剖面的侧视图图中1.环形好氧区2.环形缺氧区3.沉淀区4.轴流推进器5.排泥泵6.排泥区7.加药箱8.加药泵9.进水总管9-1.第一进水阀门9-2.第二进水阀门9-3第一进水分管9-4.第二进水分管10.第一连通管11.第二连通管12.出水管13.第三连通管14.排泥管15出水区16进气管17.曝气器18.导流筒18-A.内筒18-B外筒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2,分散的生活污水经过收集后通过进水总管9进入处理装置。当进水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处于正常水平时,比如污水中的氨氮和总氮浓度较低,主要污染物为易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BOD5时,开启第一进水阀门9-1关闭第二进水阀门9-2,污水经第一进水分管9-3进入到环形好氧区I中进行好氧处理。在环形好氧区I中,空气经进气管16和好氧区底部的曝气器17后扩散到污水中进行混合,并氧化污水中的氨氮、BOD5等污染物,完成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混合液经第二连通管11流至沉淀区3进行沉淀。沉淀区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导流筒18,该导流筒由相互嵌套的内筒18-A和外筒18-B组成,内筒中安装有轴流推进器4,好氧区中的混合液经第二连通管11进入到内筒后,在轴流推进器4的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在导流筒顶部安装有水处理药剂箱7和加药泵8,向混合液中添加化学除磷的药剂。从内筒中流出后混合液在完成加药后进入外筒,并自上向下流动。外筒的下部可制作成渐变的喇叭状,增大内外筒之间的截面积,降低流速,有利于混合液与除磷药剂充分絮凝、沉降。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底部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出水区15后由出水管12排走,分离得到的污泥进入沉淀区底部的集泥区19后,通过排泥泵5的抽吸作用经第三连通管13进入到排泥区6,并由排泥泵5通过排泥管14排出处理装置,实现除磷目标。当进水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较大,尤其是污水中氨氮和 总氮浓度较高时,本技术可以在正常的处理流程中增加一个缺氧处理步骤。即通过开 启第二进水阀门9-2,关闭第一进水阀门9-1,污水经第二进水分管9-4进入到环形缺氧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央的沉淀区(3)和位于沉淀区外侧的好氧区(1)和缺氧区(2),缺氧区(2)位于沉淀区(3)外侧的下部,其通过第二进水阀门(9?2)和第二进水支管(9?4)和进水总管(9)相连,好氧区(1)位于沉淀区(3)外侧的上部,其通过第一进水阀门(9?1)和第一进水支管(9?3)和进水总管相连,缺氧区(2)和好氧区(1)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10)相通,沉淀区的中央设置有由内筒(18?A)和外筒(18?B)嵌套组成的导流筒(18),内筒(18?A)中设置有轴流推进器(4),内筒(18?A)通过第二连通管(11)与好氧区(1)相通,沉淀区的上部周边设置出水区(15),底部中央设置有集泥区(19),沉淀区(3)和好氧区(1)之间还设置有排泥区(6),集泥区(19)通过第三连通管(13)与排泥区(6)相通,排泥区(6)中设置有排泥泵(5)。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位于中央的沉淀区(3)和位于沉淀区外侧的好氧区(I)和缺氧区(2),缺氧区(2)位于沉淀区(3)外侧的下部,其通过第二进水阀门(9-2)和第二进水支管(9-4)和进水总管(9)相连,好氧区(I)位于沉淀区(3)外侧的上部,其通过第一进水阀门(9-1)和第一进水支管(9-3)和进水总管相连,缺氧区(2)和好氧区(I)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10)相通,沉淀区的中央设置有由内筒(18-A)和外筒(18-B)嵌套组成的导流筒(18),内筒(18-A)中设置有轴流推进器(4),内筒(18-A)通过第ニ连通管(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向东汪永红卢欢亮黄志华李朝晖郑进熙曾祥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